李永波
(三門峽市陜州區(qū)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健康教育與慢性病管理科,河南三門峽472100)
糖尿病屬慢性代謝性疾病,尤以2 型糖尿病最為多見,占95%,是繼腫瘤、心血管疾病之后的第三類嚴重疾病,可對人類健康造成巨大威脅[1]?;谖覈淆g化進程不斷加快,人們不合理飲食、體育鍛煉缺乏及肥胖等危險因素增加,我國糖尿病發(fā)病率于近些年呈爆發(fā)性增長,應引起醫(yī)學界的高度重視,做到科學預防,有效控制[2]。治療此類病癥,除降糖藥物、健康促進及行為干預等有效方法外,膳食營養(yǎng)干預亦可取得極佳治療效果?;诖耍P者旨在擇取三門峽陜州區(qū)醫(yī)院收治的280 例2 型糖尿病患者為研究對象,擬用隨機數(shù)字表法分為予以常規(guī)降糖藥物治療及糖尿病飲食指導的對照組及在對照組基礎上加用膳食營養(yǎng)干預的觀察組作驗證分析,現(xiàn)收效良好,現(xiàn)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選取2018 年2 月至2020 年2 月經(jīng)三門峽陜州區(qū)醫(yī)院收治的280 例2 型糖尿病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按隨機數(shù)字表法將其分為對照組(n=140 例)及觀察組(n=140 例)。其中觀察組男76例,女64 例;年齡45~72 歲,平均(59.68±1.47)。對照組男75 例,女65 例;年齡46~73 歲,平均(60.12±1.64)歲。兩組一般資料無統(tǒng)計學差異,可行對比研究。
1.2 診斷標準:經(jīng)生化檢驗符合1999 年WHO 2型糖尿病診斷標準所提出的糖尿病表現(xiàn)或空腹血漿葡萄糖水平不低于7.0mmol/L 或任意時間血漿葡萄糖水平不低于11.1mmol/L[3]。
1.3 治療方法:對照組實施方法:予以常規(guī)降糖藥物治療及糖尿病飲食指導,其中降糖藥物采用鹽酸二甲雙胍腸溶片、阿卡波糖片及鹽酸吡格列酮片,并進行常規(guī)糖尿病飲食注意事項指導,治療前后需使患者保持空腹采取靜脈血測定一般營養(yǎng)指標及臨床指標,試驗時間為期3 個月;觀察組實施方法:在對照組基礎之上另加膳食營養(yǎng)干預,根據(jù)患者標準體重[標準體重(kg)=身高-105]、職業(yè)類型(參照勞動強度分級表)、BMI 數(shù)值(參照中國成年人體重指數(shù)標準表)及成人糖尿病熱量提供表加以確定患者每日所需攝入熱量[每日需攝入總熱量(kcal)=標準體重(kg)×每日每千克標準體重所需熱量(kcal/kg)],而后由專業(yè)資深營養(yǎng)師應用“食物交換份法”根據(jù)每位2 型糖尿病患者實際情況制定有效合理膳食營養(yǎng)食譜,檢測指標方法及試驗時間同對照組。
1.4 觀察指標:治療前后需使患者保持空腹采取靜脈血對一般營養(yǎng)指標及臨床指標進行測定,一般營養(yǎng)指標包含三頭肌皮褶厚度、腰圍、體重指數(shù)(BMI)及舒張壓(DBP);臨床指標涵蓋糖代謝指標及脂代謝指標,其中糖代謝指標囊括早餐空腹血糖(FBG)、三餐餐后2h 血糖(2hBG)、空腹胰島素(FIns)、餐后2h 胰島素(2hIns)、HOMA 胰島素抵抗指數(shù)(IR)及糖化血紅蛋白(HbAlc);脂代謝指標包含甘油三酯(TG)及總膽固醇(TC)。
1.5 療效判定標準:根據(jù)一般營養(yǎng)指標及臨床指標變化情況可對療效作初步判定,其指標下降幅度愈高,則代表療效愈好。
1.6 統(tǒng)計學方法:運用SPSS 22.0 對數(shù)據(jù)作統(tǒng)計處理分析,計量資料采用t 檢驗,P<0.05 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一般營養(yǎng)指標比較:兩組治療前一般營養(yǎng)指標中三頭肌皮褶厚度、腰圍、BMI 及DBP 無統(tǒng)計學差異(P>0.05),兩組治療后三頭肌皮褶厚度、腰圍、BMI 及DBP 較治療前均有降低(P<0.05),且觀察組治療后三頭肌皮褶厚度、腰圍、BMI 及DBP顯著低于對照組治療后,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1。
表1 兩組一般營養(yǎng)指標比較 (±s)
表1 兩組一般營養(yǎng)指標比較 (±s)
注:治療后與對照組比較,*P<0.05
組別 時間 三頭肌皮褶厚度(cm) 腰圍(cm) BMI(kg/m2) DBP(mmHg)觀察組 治療前 19.28±3.22 90.45±7.51 28.35±3.25 85.32±11.37治療后 15.56±2.19* 86.21±8.37* 24.21±1.99* 73.85±10.18*P 值 0.000 0.000 0.000 0.000對照組 治療前 19.32±2.98 90.51±5.83 28.31±3.19 85.17±10.89治療后 17.45±2.31* 88.46±6.21* 26.35±2.64* 78.64±10.06*P 值 0.000 0.000 0.000 0.000
2.2 兩組臨床指標之糖代謝水平比較:兩組治療前臨床指標之糖代謝水平中FBG、2hBG、FIns、2hIns、IR 及HbAlc 無統(tǒng)計學差異(P>0.05),兩組治療后FBG、2hBG、FIns、2hIns、IR 及HbAlc 較治療前均有降低(P<0.05),且觀察組治療后FBG、2hBG、FIns、2hIns、IR 及HbAlc 與對照組治療后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2。
表2 兩組臨床指標之糖代謝水平比較 (±s)
表2 兩組臨床指標之糖代謝水平比較 (±s)
注:治療后與對照組比較,*P<0.05
組別 時間 FBG(mmol/L) 2hBG(mmol/L) FIns(mU/L)觀察組 治療前 8.72±1.19 14.42±2.34 13.74±3.17治療后 6.11±1.02* 8.14±1.22* 11.03±4.26*P 值 0.000 0.000 0.000對照組 治療前 2.94±0.14 5.62±0.50 13.69±3.13治療后 3.54±0.27* 6.08±0.59* 12.06±4.28*P 值 0.000 0.000 0.000 2hIns(mU/L)48.16±4.09 43.26±3.95*0.000 48.24±4.23 44.39±3.94*0.000 IR 5.36±1.16 3.09±1.41 0.000 5.43±1.34 4.03±1.45 0.000 HbAlc(%)8.56±2.10 6.08±1.26 0.000 8.67±2.24 7.13±1.24 0.000
2.3 兩組臨床指標之脂代謝水平比較:兩組治療前臨床指標之脂代謝中TG 及TC 差異不明顯(P<0.05),經(jīng)治療后,兩組TG 及TC 較治療前均有降低(P<0.05),且觀察組治療后TG 及TC 較對照組治療后顯著更低,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3。
表3 兩組臨床指標之脂代謝水平比較 (±s)
表3 兩組臨床指標之脂代謝水平比較 (±s)
注:治療后與對照組比較,*P<0.05
組別 時間 TG TC觀察組 治療前 2.75±0.86 5.67±0.96治療后 2.01±0.43* 4.23±0.32*P 值 0.000 0.000對照組 治療前 2.74±0.76 5.68±0.94治療后 2.41±0.43* 4.76±0.63*P 值 0.000 0.000
糖尿病作為一類多病因共同作用引發(fā)的慢性重癥代謝性疾病,主要分為1 型糖尿病、2 型糖尿病、妊娠糖尿病等,尤以2 型糖尿病最為典型,其占比近95%[4]。近些年來,隨我國老齡化社會進程加快,居民不良飲食結(jié)構(gòu)及行為習慣等多種因素共同影響,2 型糖尿病發(fā)病率呈爆發(fā)性增長趨勢,引發(fā)的公共衛(wèi)生問題極大,給人民身體健康帶來巨大損害[5]。目前,2 型糖尿病治療關鍵在于控制適當?shù)捏w重,可采取降糖藥物、健康促進及行為干預等方法對患者病情加以控制。此外,膳食營養(yǎng)干預亦可對2 型糖尿病治療取得極佳效果。綜合參考2015 年ADA 所發(fā)布的糖尿病治療指南及2017 年5 月所出版的《中國糖尿病膳食指南(2017)》,在限制能量及碳水化合物的攝入外,還應注重食用油中脂肪酸種類的搭配與選擇,從而在膳食營養(yǎng)干預的菜譜選擇上更為合理,進而有效改善患者機體體質(zhì)量、糖代謝水平、脂代謝水平,在聯(lián)合藥物協(xié)同治療過程中有事半功倍之效[6]。
本研究結(jié)果顯示,經(jīng)治療3 個月后兩組2 型糖尿病患者一般營養(yǎng)指標中BMI、腰圍等均有顯著降低,且觀察組下降幅度更為明顯。由此可知,運用膳食營養(yǎng)干預治療2 型糖尿病療效確切??赡芤蛩卦谟赱7]:通過合理膳食營養(yǎng)干預,患者對疾病恐懼程度降低,個人健康作息習慣逐步養(yǎng)成,在限制能量及碳水化合物攝入后,病情得到了初步穩(wěn)定控制。而根據(jù)臨床指標顯示可知,經(jīng)治療后觀察組糖代謝水平、脂代謝水平均較對照組有明顯降低。其中,HbAlc 指標作為糖尿病診斷和治療檢測重要參數(shù),其是由人體血液中紅細胞內(nèi)血紅蛋白與血糖結(jié)合的不可逆反應生成,可大致反應患者治療過程中的血糖控制情況。
綜上所述,2 型糖尿病在常規(guī)藥物療及糖尿病飲食指導上進行膳食營養(yǎng)干預,可有效降低體質(zhì)量、穩(wěn)定控制糖代謝指標及脂代謝指標,治療效果確切,可廣泛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