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萌 紀淡泊 寇彥方
(一汽模具制造有限公司,長春130013)
基于社會對汽車白車身的降成本等需求,汽車板料的合理利用率及輸入的準確性也變得十分關鍵。在以往的汽車沖壓件模具設計過程中,由于拉延模具板料的定位存在多種形式的定位板,如:傳感器定位板,升降式定位板,帶配種定位板等,但由于當前汽車行業(yè)對新車型的創(chuàng)新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導致模具板料出現(xiàn)了較大高度差,對拉延模具定位的準確性也提出了更高要求[1]。如何準確設計擺放定位板對高度差較大板料的定位變得至關重要。
在模具結構設計過程中,當板料在壓料前后無較大變化時(如頂蓋),則運用普通定位板定位;當壓料過程中有些位置可能會發(fā)生板料邊緣翹起時(如模具板料成型后高度差較大的門板),我們要增加擋料桿和壓料之間的浮動裝置,以保證模具在運動過程中,可以按照預先設定完成壓料,這時我們將運用防板料翹起式定位板,如圖1所示,防止合模過程中板料有翹起。
當壓料面高低差較大時,影響機械手工作頻次,則需調控定位板高度,采用可升降式定位板,送料時定位板處于升起狀態(tài),出料時定位板處于降落狀態(tài)。整個過程由氣缸控制定位板的升降,如圖2所示?,F(xiàn)生產(chǎn)運用SANKYO(日本三協(xié))可升降式定位板較多。
圖1 防板料翹起式定位板
圖2 升降式定位板
當壓料面有一處下降較大時(如具有較大起伏的翼子板),需要前期托料,我們將采用帶配重式定位板,也就是定位板自帶配重輪,如圖3所示。定位板剛接觸板料時,可以起托料作用,板料在配重的作用下下落。當位置空間無法擺放多余帶有傳感器的定位板時,可在此狀態(tài)下增加傳感器位置,節(jié)省空間。但此定位板需要的躲避空間較大,需特別注意配重輪的運動過程。
圖3 帶配重式定位板
在實際生產(chǎn)過程中,自動化設備傳輸信號,當板料被投入到模具時,板料需要被粗定位,粗定位后板料在重力作用下滑落,這時壓料面和托料、夾料、頂料裝置之間支撐,需要存在一個穩(wěn)定的狀態(tài),板料在這個狀態(tài)下推動傳感器輸出電信號,在拉延凹模與壓料圈閉合的合模過程中,板料位置發(fā)生的變化趨勢穩(wěn)定并符合預期設計。
3.2.1 凸壓料面刻線
對于凸壓料面,按工藝圖中Blank on closing(實物需刻線10 mm)位置裝配定位板;加工數(shù)模將會給定Blank on closing、Blank on Bottom;NC沿壓料面offset 10 mm刻Blank on closing和Blank on Bottom 2條線;此類零件包含翼子板、側圍、門板外板、頂蓋等薄板覆蓋件。
3.2.2 凹壓料面刻線
對于凹壓料面和板料剛性好的零部件,按Blank on Gravity(垂直投影,實物刻線10 mm)裝配定位板;加工數(shù)模將給定Blank on Gravity、Blank on closing、Blank on Bottom的位置;NC沿壓料面offset 10 mm刻Blank on Bottom;NC按Blank on Gravity垂直投影結果沿壓料面offset 10 mm刻線,如果Blank on closing與這條線間距>5 mm則沿壓料面offset 10 mm刻線(第3條線),否則NC僅刻2條線。
4.1.1 板料水平傳輸過程
a.當板料水平投入時,機械手在距離壓料面高點約10 mm處釋放板料,保證板料在釋放時處于定位板導向段(直線段),已進入導入狀態(tài),此時按照工藝圖中給定的初始板料線Blank on XOY數(shù)據(jù)確定定位板擺放位置,如圖4所示。
圖4 板料水平投入
b.當板料在重力作用下下落,可能會發(fā)生偏轉,如果板料在壓料面上不能獲得1個穩(wěn)定的支撐狀態(tài),則有必要另行設定支撐點,以三點確定1個平面為原則,在壓料面已有支撐點基礎上根據(jù)需要增加支撐點,定位板附屬杠桿式浮動支撐,這個狀態(tài)下保證傳感器定位板動作輸出信號,如圖5所示。
圖5 板料重力作用下
c.在合模過程中,壓料面的板料成形,板料被成形達到壓料面形狀,這時使用工藝圖中的閉合線數(shù)據(jù),使板料在被成形過程時邊界可控,如圖6所示。如果圖5和圖6狀態(tài)板料投影線差別>3 mm,此時定位板需增加楔形弧形定位形狀,如圖7所示,實現(xiàn)板料在重力作用下板料邊緣滑動自如并鎖定姿態(tài)。在楔形弧形定位末端留有一段直線段,使板料在閉合狀態(tài)下鎖定板料邊界。
圖6 板料合模狀態(tài)示意
圖7 帶配重托料弧形定位板
4.1.2 板料水平傳輸具體操作
下面以翼子板為例,在模具結構設計前,由工藝圖紙應該給定Blank on XOY、Blank on Gravity、Blank on closing以及Blank on Bottom。白色線為板料投入Blank on XOY、棕色線為板料偏轉時兩點支撐狀態(tài)、綠色線為重力狀態(tài)Blank on Gravity、紅色線為壓料狀態(tài)Blank on closing、黑色線為Blank on Bottom,如圖8、圖9所示。
圖8 工藝板料線正視圖
圖9 工藝板料線俯視圖
具體操作步驟如下。
a.先有白色線,平板料投入,此時定位板進入導入段;
b.棕色線與綠色線之間的狀態(tài),板料被穩(wěn)定支撐,此時傳感器定位板接收到信號,開始工作;
c.此時斜面(弧形)定位板開始工作,板料呈被支持狀態(tài)至紅色線,整個運動過程對板料支撐定位;
d.弧狀定位板擺放對準紅色線,需弧狀定位板直線段在壓料面5~10 mm之上;
e.模具結構需留有調節(jié)空間,在避讓空間上注意避免破壞拉延筋,壓料圈向凸模側加工5 mm調整量避讓,壓料面其它部分空開2 mm,上凹模壓料面加工避讓區(qū)域,壓料圈相同區(qū)域和結構件注意避讓,壓料面外需鑄造空開;
f.檢查項:在垂直投影方向上,收料線不被活動托料板遮擋。
板料預彎傳輸過程如下。
a.當板料在預彎狀態(tài)下投入時,無法預測機械手真空吸盤和彈簧吸盤預彎板料的效果,初始定位仍需按平板料投入時給定,與板料水平傳輸一樣,保證板料釋放時處于定位板導向段(直線段),使用工藝圖中的Blank on XOY給定定位板擺放位置,如圖10所示。
圖10 板料預彎投入
b.當真空吸盤釋放時,板料憑借重力作用下落,可能會發(fā)生偏轉,浮動限位會低于工藝圖中重力線數(shù)據(jù)狀態(tài),同時保持板料預應力,板料預彎狀態(tài)的高點由定位板附屬杠桿式浮動限位裝置保持,這個狀態(tài)板料低點如果不穩(wěn)定可以手工做齒形限位,這個狀態(tài)下保證傳感定位板動作可以發(fā)出信號,如圖11所示。
圖11 板料重力作用下
c.在合模過程中,壓料面板料成形,板料被成形達到壓料面形狀,此時使用工藝圖中的Blank on closing,使板料在被成形的過程中邊界可控,如圖12所示。如果圖11和圖12板料投影線差別>3 mm,此時定位板需增加楔形弧形定位形狀,實現(xiàn)板料在重力作用下板料邊緣滑動自如并鎖定姿態(tài)。在楔形弧形定位末端留有一段直線段,使板料在閉合狀態(tài)下鎖定板料邊界。
在模具結構設計過程中,一般門內板呈凹形板料傳輸,這時工藝給定的Blank on Gravity與Blank on XOY投影方向<10 mm,這時的定位板按照重力線確定位置,如圖13、圖14所示。在加工時,定位板安裝窩需留有5 mm調整量。傳感器定位板的位置也需按照Blank on Gravity給定。
圖12 合模過程中
圖13 凹形板料傳輸
圖14 凹形板料定位板擺放
在實際生產(chǎn)過程中,有一些板料的剛性較好,這些剛性較好的板料在重力作用下的變形會比較小,此時的定位板需按照Blank on Gravity(垂直投影)確定擺放位置,如圖15、圖16所示。在加工過程中,定位板安裝窩需留有5 mm的調整量,此時的傳感器定位板需按照重力線給定,并保證此狀態(tài)下的傳感器能接收到穩(wěn)定信號。
圖15 剛性較好板料傳輸
圖16 剛性較好板料傳輸
在模具結構設計前期,設計員需先確定初始板料狀態(tài),板料是否呈被真空吸盤抓取保持水平狀態(tài),還是板料依靠真空吸盤可伸縮支臂(彈簧腿)實現(xiàn)的預彎狀態(tài)。根據(jù)板料初始不同狀態(tài)對應不同的生產(chǎn)過程,在設計的過程中判斷板料形態(tài),運用不同功能的定位板以及不同的定位板擺放方式,以達到對板料下落和合模狀態(tài)下合理性的預期,讓模具結構設計更加合理,板料得以充分利用,達到工藝預期效果,生產(chǎn)出更符合現(xiàn)場的模具結構,達到板料定位的最好形態(tà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