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寶華
(天津市寶坻區(qū)中醫(yī)醫(yī)院,天津 301800)
血流感染是因血液循環(huán)系統(tǒng)被多種病原菌侵入,導致全身產生炎性反應,出現(xiàn)中毒和感染等癥狀表現(xiàn)的一種傳染性疾病。該疾病發(fā)病隱蔽,發(fā)展速度較快,如果不能及時進行有效治療,對患者的生命安全會產生嚴重危害。但由于血流感染的臨床特征缺乏特異性,容易導致誤診和漏診,因此在臨床上對血流感染進行早期診斷具有積極意義[1]。血液培養(yǎng)常被當做臨床診斷血液感染的“金標準”,但該種檢查方式需要較長的培養(yǎng)時間,獲取結果報告至少要24 h,加上血液標本受采血量、采血時機、采集標本前是否服用抗菌藥物、采集樣本時容易被皮膚正常菌群所污染、采集標本后是否及時送檢等因素影響,易影響檢查結果,對患者早期治療產生不利影響。而類似于體溫、紅細胞沉降率、白細胞計數(shù)等其他指標的特異性和敏感度也不足以滿足臨床需要[2]。故臨床積極尋求高效、準確的檢查方式尤為重要。因此,本研究通過檢測C-反應蛋白(CRP)和中性粒細胞/淋巴細胞比值(NLR)水平,探討二者在血流感染診斷中的臨床應用價值。現(xiàn)報告如下。
1.1一般資料:采用回顧性研究方法,收集2018年8月~2019年8月我院收治的38例血流感染患者臨床資料作為觀察組,其中男20例,女18例;年齡25~78歲,平均(51.23±8.78)歲;體重46~70 kg,平均(57.83±5.35)kg。選擇同期35例體檢健康者臨床資料作為對照組,其中男19例,女16例;年齡25~80歲,平均(51.93±8.57)歲;體重46~71 kg,平均(58.17±5.23)kg。
1.2納入標準:①觀察組患者入院時間>24 h,入院72 h內血培養(yǎng)陽性,同時檢測炎性反應因子;②體溫異常(≥38℃或≤36℃);③臨床資料完整。
1.3排除標準:①以往肝、腎功能不全患者;②合并自身免疫性疾病或血液系統(tǒng)疾病患者;③合并急慢性傳染病患者;④合并惡性腫瘤、器官移植或術后3 d內患者;⑤服用過抗菌藥物、糖皮質激素或化療藥物患者。兩組上述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對比性,本次研究經(jīng)過我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同意。
1.4儀器與試劑:采用美國BD公司提供的BACEC FX全自動血培養(yǎng)儀進行血培養(yǎng),采用貝克曼庫爾特公司提供的IMMAGE800全自動特定蛋白分析儀檢測血清CRP。試劑為儀器配套試劑,本研究所使用儀器與試劑均嚴格按照操作說明書進行。
1.5方法:采取所有入選者第2天晨起空腹靜脈血3 ml,以3 000 r/min速率離心后,取上層血清,并將其放置于-20℃環(huán)境中保存、待檢。采用熒光增強檢測法進行血培養(yǎng),采用速率散射比濁法檢測CRP水平,CRP≥10 mg/L為陽性。計算NLR水平。
2.1兩組患者CRP、NLR水平比較:與對照組相比,觀察組CRP、NLR水平均較高,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CRP、NLR水平比較
2.2CRP、NLR聯(lián)合檢測對血流感染診斷的評估價值分析:繪制ROC曲線結果顯示,CRP、NLR聯(lián)合應用于診斷血流感染的曲線下面積為0.789,具有一定的診斷價值。見表2、見圖1。
表2 CRP、NLR聯(lián)合檢測對血流感染診斷的評估價值
圖1 ROC曲線圖
近年來,隨著各種侵入性診療技術的不斷發(fā)展、腫瘤患者普遍應用化療、放療等治療方法以及過度服用激素、免疫抑制劑和廣譜抗生素等各種藥物,血流感染發(fā)病率和死亡率呈逐年上升趨勢發(fā)展,對血流感染患者進行早期診斷對改善其預后非常重要。血培養(yǎng)陽性是已被公認的評判血液感染的金標準,但病原微生物血培養(yǎng)時間較長,必須反復進行采血培養(yǎng),不利于早期診斷。
本研究結果顯示,與對照組相比,觀察組CRP、NLR水平均較高,且繪制ROC曲線結果顯示,CRP、NLR聯(lián)合應用于診斷血流感染的曲線下面積為0.789,具有一定的診斷價值。表明CRP、NLR水平與血流感染診斷密切相關,CRP、NLR水平在診斷血流感染中具有重要價值,歐雙余等學者的研究中顯示,CRP的ROC曲線下面積為0.712[3]。吳瓊等學者的研究中顯示,NLR的ROC曲線下面積為0.740,均具有一定的診斷價值[4],與本研究結果相符。分析其原因在于,免疫系統(tǒng)的特點通常是在應激情況下中性粒細胞增多,淋巴細胞數(shù)相對減少,而二者比值有助于早期診斷血流感染,早在2001年,NLR就已被報道為重癥監(jiān)護病房(ICU)感染標志物,較多研究顯示其在診斷結直腸癌、闌尾炎及心血管疾病等預后方面有較好的特異性及敏感度[5]。CRP是一種重要的急性期反應蛋白,當組織出現(xiàn)炎性反應或發(fā)生感染時,炎性因子會刺激肝細胞合成CRP,4~6 h后開始分泌,36~50 h可達到峰值,而炎性反應受到控制后,CRP表達水平迅速降低。發(fā)生細菌感染時,CRP水平也顯著升高,故常被用于細菌感染的鑒別和診斷。CRP檢測方法簡便,結果可在5 min內得知,因此,CRP已成為臨床上最常用的急性期炎性反應指標,其水平與病情嚴重程度、預后呈負相關[6]。本研究結果顯示血流感染患者CRP、NLR普遍升高,CRP診斷血流感染的敏感度為97.40%,特異性為82.90%,而NLR診斷血流感染的敏感度為86.8%,特異性為74.50%,二者聯(lián)合診斷血流感染的敏感度為97.60%,特異性為77.10%,結果表明,在預測患者是否存在血流感染方面,聯(lián)合診斷比單一診斷具有更高的診斷性能。
綜上所述,CRP、NLR水平與血流感染診斷密切相關,CRP、NLR水平對早期發(fā)現(xiàn)與治療血流感染具有積極意義,可為臨床診斷、治療提供參考依據(jù),值得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