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秀珠,麥橋勛
(廣東省陽江市中醫(yī)醫(yī)院,廣東 陽江 529500)
急性胰腺炎是消化系統中最常見的急腹癥之一,其主要由于患者胰腺及其周圍組織被自身分泌的消化酶消化所引起[1]。急性胰腺炎起病急且進展快,患者常伴有惡心嘔吐、急性腹痛、血和尿淀粉酶增高等臨床癥狀,嚴重影響其生活質量。臨床上根據病變程度及臨床表現分為輕癥急性胰腺炎與重癥急性胰腺炎,前者以胰腺水腫為主,后者病死率高,易并發(fā)休克、腹膜炎等癥狀[2]。個性化護理干預是指護理人員充分結合醫(yī)學理論知識與護理實踐操作經驗,針對患者治療過程中的心理與生理狀態(tài),對其作出科學有效的個性化護理措施,以達到提高臨床療效的目的[3]。本研究通過對比常規(guī)護理干預與個性化護理干預對我院80例急性胰腺炎患者的治療依從性差異與術后恢復情況差異,深入探討個性化護理干預對患者治療依從性與臨床療效的影響,為患者治療與康復提供科學的臨床數據。
選取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在我院消化內科接受治療的80例急性胰腺炎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年齡介乎25~63歲,根據簡單數字表法隨機將80例患者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每組各40例。其中實驗組男22例、女18例,年齡26~60歲,平均年齡(45.12±2.11)歲,病程3~7個月,平均病程(5.67±1.14)個月。對照組男21例、女19例,年齡25~63歲,平均年齡(46.35±2.46)歲;病程3~7個月,平均病程(5.48±1.32)個月。納入標準:①臨床病癥符合急性胰腺炎診斷標準[4];②熟知并接受研究過程者。排除標準:①以往肝膽胰疾病者;②罹患精神類疾病或缺乏一定溝通能力者。經比較兩組患者性別、年齡、既往病史、飲食習慣等一般資料均無顯著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該研究由我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審核批準,患者知悉并在意識清醒的狀態(tài)下簽署知情同意書。
對照組患者采用常規(guī)護理手段干預,主要內容為:術前協助患者進行各種常規(guī)檢查、為患者介紹治療方案與注意事項、病房進行消毒通風等。實驗組患者采用個性化護理干預手段,主要內容為:①健康宣教:為患者耐心講解急性胰腺炎的基礎醫(yī)學知識與成功案例,詳細介紹治療與康復過程中的注意事項;②心理干預:護理人員與患者保持一日三次的交流溝通,了解患者興趣愛好與心理狀態(tài),增進與患者及家屬的情感,若發(fā)現患者存在消極情緒立即給予安撫;③飲食干預:當術后患者生命體征穩(wěn)定時,鼓勵患者少量喝水,指導患者進食流質食物;④康復訓練:術后前期指導患者進行抬臂、抬腿等簡單訓練,避免大幅度動作導致術后出血。
1.3.1 治療依從性
根據自制評價表[5],評價患者對住院過程中對治療方法的接受度與依從性情況。評價表分為完全依從、一般依從、不依從三個等級,完全依從即患者對治療方法無異議,完全遵醫(yī)囑;一般依從即患者對治療方法有異議,經解釋安撫后遵醫(yī)囑;不依從即患者對治療方法存在質疑,不遵醫(yī)囑。
1.3.2 術后恢復情況
通過對比各患者之間的下床時間、首次進食時間、住院時間,評價患者術后恢復情況。時間越短,則患者恢復情況越優(yōu)。
將本次研究涉及數字錄入SPSS 20.0行數據分析,計量資料行t檢驗,以“±s”表示,計數資料行卡方檢驗,以“n%”表示,如結果提示P<0.05,則差異存統計學意義。
收集分析兩組患者的治療依從性評分表,實驗組患者總依從率為87.50%,顯著高于對照組65.00%,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的治療依從性對比[n/(%)]
觀察記錄兩組患者的下床時間、首次進食時間、住院時間,分析兩種不同護理干預下患者的術后恢復情況差異。實驗組患者下床時間、首次進食時間、住院時間均顯著低于實驗組,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的術后恢復情況對比(±s,d)
表2 兩組患者的術后恢復情況對比(±s,d)
組別 例數(n) 下床時間 首次進食時間 住院時間實驗組 40 2.65±0.36 2.92±0.53 7.64±1.59對照組 40 3.57±0.78 3.54±0.82 13.97±2.61 χ2值 - -6.773 -4.016 -13.100 P值 - <0.001 <0.001 <0.001
伴隨著生活環(huán)境和方式的改變,近年我國急性胰腺炎的發(fā)病率一直處于較高水平,但病因迄今仍未完全明確,相關研究表明[6]發(fā)病率與酗酒、膽管內的膽結石等原因有關,其主要臨床表現為患者胰腺內被激活的胰酶引起組織自身消化、水腫、出血甚至壞死等一系列炎癥反應。急性胰腺炎病死率約10%,重癥急性胰腺炎的病死率達50%或更高,手術治療可使其降至20%左右,研究發(fā)現急性胰腺炎的死亡病例多為首次發(fā)作[7]。由于其并發(fā)癥較多,常對機體其他器官造成不同程度的影響,導致患者在治療期間易產生負面情緒,嚴重的不良心理狀態(tài)會直接影響患者的治療依從性與治療效果。
個性化護理干預是一種以常規(guī)護理干預為基礎優(yōu)化改善而得的新型護理手段,其一直秉承“以患者為中心”的護理理念,根據患者不同情況采取不同的護理質量管理方法,并制定不同的康復方案,使患者得到更專業(yè)有效且針對性更強的優(yōu)質護理服務[8]。本研究實驗組患者采用個性化護理干預,護理人員針對患者個人情緒變化與自身身體條件,通過健康宣告、心理干預、飲食干預和康復訓練等手段,使患者對疾病有了新的認識,增加對手術治療與術后康復的信心。研究結果顯示,實驗組患者的治療依從性顯著高于對照組,下床時間、首次進食時間、住院時間均顯著低于對照組。鐘欽球等的研究指出,個性化護理干預能有效改善患者的心理與生理狀態(tài),縮短康復時間,得到患者的高度滿意。但研究樣本均相對較少,缺乏一定說服力,日后應加大樣量,提高可信度。研究中部分患者因手術疼痛造成依從性較低,往后研究可在心理宣教、飲食指導的基礎上增加中醫(yī)特色護理技術輔助治療,減少止痛藥物的使用,幫助患者緩解疼痛,進一步提高依從性與治療效果。
綜上,相比常規(guī)護理干預,個性化護理干預應用于急性胰腺炎患者中有利于幫助患者緩解負面情緒、提高患者治療依從性、縮短術后恢復時間,具有較高的臨床意義,值得進一步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