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麗
2020年的雪來得早,冬也格外冷。“老師,您明天穿上厚厚的衣服吧!……”班里孩子在電話里關切地對我說道。他清脆的童音就如同跳動的音符,在我耳畔奏響了美妙的樂章。我看不到他的表情,卻能感觸到他對我發(fā)自內(nèi)心的關愛。都說教師是學生人生路上的指明燈,但是對于我來說,學生也是教師蓬勃的朝陽,朦朧中的光亮,寒意里的溫情。
走進學生的內(nèi)心世界
親其師,信其道。“親師”是“信道”的基礎,“親”的程度越深,師生心理距離越近,交流就越通暢,關系也就越融洽。
捷的父母在外打工,哥哥在寄宿制學校上初中,平日里捷和爺爺奶奶住在一起。剛上一年級的時候,捷經(jīng)常在學校哭鬧,情緒低落,沒心思聽課,飯也不好好吃,我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在對捷的情況了解之后,我轉變了自己的角色,開始扮演起媽媽的角色,關注孩子生活的點滴。
“孩子,早上幾點起床的?起床后自己洗漱了嗎?早飯吃了多少?”孩子也樂于向我“匯報”她的情況。“老師,我早上六點就起床、洗漱、做飯……雖然早上不太想吃,但還是認真地吃了早餐?!薄笆茄剑耸氰F、飯是鋼,早上吃飽了,上午做事才有精神?!币欢螘r間內(nèi),這樣的對話成了我們倆的必修課。慢慢地,捷主動與我交流她的生活學習、她的思想狀態(tài)。我呢,作為她的傾聽者,時而開導、時而鼓勵。捷漸漸融入了新集體,不再哭鬧,不再抵觸。學習成績優(yōu)秀的她,特別愿意為班集體、為同學做力所能及之事。
蘇霍姆林斯基說:“培養(yǎng)人,首先就要了解他的心靈,看到并感覺到他的個人世界。”走近學生、走進學生的內(nèi)心世界,用心培育,用愛澆灌,然后靜待花開。
家校聯(lián)手共促學生成長
養(yǎng)不教,父之過。教不嚴,師之惰。在教育孩子的路上,父母、老師是合伙人,是共同體。父母、老師齊心協(xié)力,家庭教育、學校教育雙管齊下,孩子才能茁壯成長。
華雖然是個女孩,卻是男孩子心性,大大咧咧,學習積極性不高,書寫潦草,文具亂扔,網(wǎng)課期間更是經(jīng)常自由出入課堂,成績下滑明顯。我便及時跟家長交流,家長也愿意加強監(jiān)督管理,華的學習狀態(tài)逐漸轉變,遵守課堂紀律,積極回答問題,書寫也大有改觀??吹竭@些變化,我再次與家長聯(lián)系,并與家長達成共識,持續(xù)地關注、鼓勵,以期她在各方面取得更大進步。家長的積極性很高,經(jīng)常主動與各科老師聯(lián)系,孩子的進步有目共睹。開學后,華以嶄新的面貌亮相,不僅把自己管理得相當?shù)轿?,而且還主動承擔起班級事務。
最近的家長會上,我真誠地邀請各科老師及全體家長進行廣泛、深入的家校溝通。會上,家長、老師在家校共育的問題上講觀點、做法,說經(jīng)歷、經(jīng)驗,大家互相借鑒學習,博采眾長,家校之間更進一步增進了解與信任。在迎新系列活動中,家長、老師群策群力,孩子們積極踴躍參加各項迎新活動,大大增強了班級的凝聚力。
教育是修行、是修心,教育是修人、是修己。孩子的成長是一次馬拉松,需要“不到長城非好漢”的信心與決心,需要持之以恒的耐力。而賦予我們教師這樣的信心和耐力的動力,是我們對學生的愛。愛是凝心聚力,愛是無微不至,愛是成長教育的主旋律。
(作者單位:朔州市朔城區(qū)第四中學校)
責任編輯 郭維易
(投稿郵箱:56406825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