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 浩,袁 磊
(1.北京理工大學機電學院,北京 100081;2.北京特種車輛研究所,北京 100072)
在彈體設計以及彈體空氣動力學研究中,彈體的飛行姿態(tài)參數(shù)測量是必不可少的,準確地對彈體飛行姿態(tài)進行測試對推動彈體的設計進程有重大意義。使用陀螺儀進行高速旋轉彈體姿態(tài)測量,測量結果誤差大、成本高。磁傳感器具有成本低、體積小、抗過載高、靈敏度高的優(yōu)點,多用于航向估計,使用磁傳感器對旋轉彈體測姿有研究價值。采用機載磁傳感器精確測量旋轉體的姿態(tài)一直被認為是一項艱巨的任務[1]。文獻[2]建立了數(shù)學模型,提出了利用地磁信息求解地磁偏角的方法,但是數(shù)學模型應用范圍受限較大,且沒有進行誤差分析。文獻[3]在Harkins等人研究基礎上,提出了磁傳感器選擇、安裝與調試原則,但是并未進行展開研究。文獻[4]推導了磁傳感器輸出值的特征比值與彈體俯仰角的數(shù)學關系,研究了姿態(tài)角的解算與修正算法,沒有進行實際實驗驗證。文獻[5]從旋轉體轉速和地磁數(shù)據采樣率兩個方面進行了零點交叉法測量磁方位角的誤差分析。文獻[6]著重分析地磁場和傳感器安裝位置的空間關系,進行炮彈姿態(tài)角和磁方位角的推導和解算,解算誤差為±0.4°。文獻[7]采用非正交地磁傳感器組合測量并計算得到地磁方位角和滾轉角信息,解算誤差為±0.2°。文獻[8]提出了采用地磁傳感器和光電傳感器相結合的方法解算彈體的滾轉姿態(tài)信息,解算角度誤差在4°以內。本文針對使用陀螺儀對高速旋轉彈體測姿誤差大,存在漂移的問題,提出基于單軸磁傳感器的旋轉彈姿態(tài)解算算法。
如圖1所示,O-NED為地理坐標系,其中M為地磁場矢量,H為地磁場水平分量,d為地磁方位角,I為地磁傾角。O-xbybzb為彈體坐標系,是與彈體固連的動坐標系。O-xbybzb的原點O為彈體質心,Oxb為彈體對稱軸,指向彈體頭部;Oyb軸位于炮彈橫截面內且垂直于Oxb軸;Ozb軸由Oxb軸和Oyb軸右手定則規(guī)定。彈體坐標系可以由地理坐標系經平移旋轉變換而來,旋轉過程的三個旋轉角分別為偏航角ψ、俯仰角θ、滾轉角φ。
圖1 地理坐標系和彈體坐標系Fig.1 Geographical coordinate system and projectile coordinate system
由圖1所示坐標系O-NED和O-xbybzb的關系,彈體旋轉滾轉角φ為0時,設這時與O-xbybzb重合的坐標系為準彈體坐標系O-xByBzB,準彈體坐標系可以由地理坐標系平移后經偏航角ψ和俯仰角θ旋轉而來。此時地磁場矢量M和準彈體坐標系O-xByBzB以及彈體坐標系O-xbybzb的空間關系如圖2所示。其中MxByB是M在xBOyB平面的投影,γ為M與xBOyB平面的夾角,α為投影MxByB與OxB軸的夾角。在彈體上安裝磁傳感器,在彈體旋轉初始狀態(tài)即φ為0時,傳感器敏感軸OS在xBOzB平面內且與OxB軸的夾角為β,稱為傳感器安裝角。
圖2 彈體坐標系、準彈體坐標系和地磁場空間關系Fig.2 The spatial relationship of projectile body coordinate system, quasi-projectile coordinate system and geomagnetic field
在彈體飛行過程中,由于旋轉角速度遠大于偏航角和俯仰角變化率,因此假設在彈體飛行過程中,彈體旋轉一周,γ和α不變,則磁敏感軸OS上的地磁強度變化和傳感器安裝角β及滾轉角φ有關。在安裝角度β已經固定的情況下,彈體旋轉一周的OS軸地磁強度隨φ變化。
由圖1、圖2所定義的坐標系和傳感器OS軸以及相互之間的位置關系,可以求得傳感器敏感軸上的地磁強度為:
MOS=MxBcosβ-MyBsinβsinφ+MzBsinβcosφ
(1)
式(1)中,MxB=Mcosγcosα,MyB=Mcosγsinα,MzB=Msinγ。
當β=0°或180°,即OS與Oxb軸重合時,有MOS=±Mxb=±Mcosγcosα,故彈體旋轉一周,磁傳感器輸出的信號為一個大小和γ、α有關的常數(shù),沒有零點。
當β=90°,即OS⊥Oxb軸時,有:
MOS=-Mcosγsinαsinφ+Msinγcosφ
(2)
當γ=0°或180°且α=0°或180°,即M與Oxb重合時,MOS=0,MOS不隨φ的變化而變化,彈體旋轉一周傳感器敏感軸上磁場強度皆為0;當γ=0°或180°且α≠0°或180°時,MOS=±Msinαcosφ,彈體旋轉一周傳感器敏感軸上磁場強度隨φ呈正弦變化,幅值和α有關;當γ≠0°或180°且α=0°或180°時,即M在xbOzb平面內時,MOS=Msinγcosφ彈體旋轉一周傳感器敏感軸上磁場強度隨φ呈余弦變化,幅值和γ有關;當γ≠0°或180°且α≠0°或180°時,有:
MOS=Asin(φ+φ0)
(3)
式(3)中,
彈體旋轉一周傳感器敏感軸上磁場強度隨φ呈幅值為A,初始相位角為φ0的正弦變化。故當磁傳感器安裝角度與彈軸成90°且當?shù)卮艌龇较虿慌c彈軸方向重合時,彈體旋轉一周,磁傳感器輸出的信號總有零點,但是零點的相位差不變且為90°。
當β≠90°,0°或180°時,有:
MOS=A0+Asin(φ+φ0)
(4)
式(4)中,
令Mos=0,可以解得:
(5)
式(5)在一個2π周期內有兩解的必要條件為:
(6)
故當傳感器安裝角度不與彈軸垂直或重合,且滿足式(6)要求時,傳感器輸出信號在一個弧度為2π的旋轉周期內存在兩個零點φs1、φs2,這時相位差為:
Δφs=φs2-φs1
(7)
從式(5)及式(7)可以看出,Δφs與γ、α、β有關,即存在函數(shù)關系f:
Δφs=f(γ,α,β)
(8)
式(8)數(shù)值解可由式(5)、(7)解出,f為用數(shù)值解擬合的函數(shù)關系。如果已知γ、α、β其中的兩個量,由Δφs可以求出第三個量。
實際上,γ和α是未知的。對于彈體姿態(tài)常用歐拉角描述,即前文提到的偏航角ψ、俯仰角θ、滾轉角φ。在當?shù)氐卮怒h(huán)境參數(shù)M、D、I已知的情況下,φ為0°時彈體三軸上的磁強強度為:
將上式代入式(1)可以得到與前述相似的結論。即對于高速旋轉彈,解出φs′:
(9)
式(9)中,
令:
(10)
則在滿足|H|<1以及M、D、I不變的情況下,存在Δφs′:
Δφs′=φs2′-φs1′
(11)
從式(11)和式(9)可以看出,Δφs′與ψ、θ、β有關,即存在函數(shù)關系h:
Δφs′=h(ψ,θ,β)
(12)
若滿足|H|<1,則θ和Δφs′、ψ、β之間存在唯一函數(shù)關系g:
θ=g(Δφs′,ψ,β)
(13)
將式(13)中的ψ、β視作常數(shù),則可以通過式(12)解出數(shù)值解Δφs′,利用Δφs′和求解數(shù)值解Δφs′過程中使用的θ數(shù)據,擬合出函數(shù)g。
目前國內外主流火炮多采用線膛炮管設計,打出的炮彈都是旋轉彈[9]。旋轉彈的旋轉速度較高,且在旋轉一周的過程中,彈體滾轉角的變化遠遠大于偏航角和俯仰角的變化?;鹋谏鋼羯涑梯^近,例如制式155 mm榴彈射程在60 km以內,可以忽略在該射程內地磁場強度矢量的變化[10]。
基于以上情況,提出以下假設條件:整個彈道過程中,偏航角ψ保持不變;彈體旋轉一周過程中,旋轉角速度是個常數(shù)且俯仰角不變;整個彈道過程中,地磁場強度矢量不變。
基于地磁信號零點相位差計算姿態(tài)的原理,根據當?shù)氐卮怒h(huán)境參數(shù),由火炮發(fā)射初始諸元,計算磁傳感器在不同安裝角度下旋轉彈姿態(tài)角隨地磁信號零點相位差的關系。
某地地磁環(huán)境參數(shù)D=-10.64°,I=65.9°,M=56 868.1 nT,由試驗場炮位已知發(fā)射方位角可以確定ψ=148.62°。根據前述章節(jié),可以求出:不同安裝角度β,初始相位角φ0′和俯仰角θ的關系如圖3所示;H和俯仰角θ的關系如圖4所示;Δφs和俯仰角θ的關系如圖5所示。
圖3 不同安裝角度β下φ0′隨θ變化曲線Fig.3 Variation curve of φ0 with θ at different installation angle β
圖4 不同安裝角度β下H隨θ變化曲線Fig.4 Variation curve of E with θ at different installation angle β
圖5 不同安裝角度β下Δφs隨θ變化曲線Fig.5 Variation curve of Δφs with θ at different installation angle β
由圖3可知,不同安裝角度,旋轉彈上磁傳感器輸出的地磁信號初始相位隨俯仰角θ變化曲線重合,地磁信號初始相位和安裝角度β無關。
從圖4、圖5可以看出,Δφs和俯仰角θ的關系在一定區(qū)域內是單調變化的,也就是說,利用零點相位差Δφs求解彈體姿態(tài)存在盲區(qū)。明顯看出圖4中H值落在(-1,1)之間時,圖5中Δφs和俯仰角θ有確定的關系,此時對應的θ范圍為姿態(tài)可求解區(qū)域。
圖6所示是β=60°時θ隨Δφs變化曲線。從圖6可知,只要知道旋轉彈彈體在旋轉一周內的地磁信號的兩個零點之間的相位差Δφs,就能求得在這個旋轉周期內的姿態(tài)角θ。
圖6 β=60°時θ隨Δφs變化曲線Fig.6 Variation curve of θ with Δφs at β=60°
實際工程中,地磁信號測試裝置中的地磁傳感器理論上應與彈軸成β角安裝,實際安裝的角度為β′,如果不進行安裝角度修正,還以β角進行計算,則會形成誤差。假設彈體的俯仰角θ=15°,理論安裝角β=60°,未進行安裝角β修正的情況下,真實安裝角β′和俯仰角θ解算誤差的變化關系曲線如圖7所示。
圖7 θ=15°,β=60°時β′隨θ解算誤差變化曲線Fig.7 Variation curve of β′ with the solution error of θ at θ=15°, β=60°
由圖7可知,真實安裝角β′和俯仰角θ解算誤差變化關系是有規(guī)律的,當真實角度在60°±10°變化時θ解算誤差在(-12°,11°)之間變化。安裝角度誤差的存在,將大大增加俯仰角θ的解算誤差,所以需要對傳感器安裝角度進行修正。
安裝角度的修正,是通過轉臺試驗實現(xiàn),轉臺的俯仰角是某一固定值,通過提取在轉臺上勻速轉動一周的地磁信號,利用地磁信號零點信息求解俯仰角與轉臺俯仰角之間的誤差,進一步根據真實安裝角β′和俯仰角θ解算誤差變化關系確定真實傳感器真實安裝角β′。
地磁信號經過信號去噪處理后,其零點提取流程如圖8所示。
圖8 地磁信號零點提取流程圖Fig.8 Flow chart of zero point extraction of geomagnetic signal
T包含了彈體整個彈道過程中地磁數(shù)據的零點信息,提取出來的地磁信號時間零點T數(shù)據用于求解彈體每個旋轉周期內的零點相位差Δφs,根據之前的假設,有:
(14)
式(14)中,N是T數(shù)據的長度,Δφs包含了彈體整個彈道過程中每個旋轉周期內的地磁數(shù)據零點相位差信息。
由前文假設的條件,彈體每個旋轉周期轉速一定,只要求得每個旋轉周期的角速度,就能求出滾轉角。每個旋轉周期的轉速為:
(15)
式(15)中,w包含了個旋轉周期的旋轉角速度信息。則滾轉角為:
(16)
式(16)中,φ(τ)為某τ時刻彈體的旋轉彈滾轉角度值,n為時間T[2i+1]內彈體的旋轉周數(shù)。
求解俯仰角θ,由修正后的安裝角β′重新擬合姿態(tài)角和相位零點差Δφs的關系:
θ=g(Δφs,β′,ψ)
(17)
式(17)中,依據姿態(tài)解算假設條件,ψ=ψ0,是由已知條件發(fā)射方位角確定的。β′是修正后的安裝角。將由式(14)求出的Δφs數(shù)據代入式(17),可以求出:
θ[m]=g(Δφs[m],β′,ψ0)
(18)
式(18)中,θ[m]為彈體第m個旋轉周期的俯仰角,Δφs[m]為彈體第m個旋轉周期的地磁信息零點相位差。
為獲取真實彈道地磁環(huán)境數(shù)據,本文進行了火炮射擊實驗,將地磁傳感器沿彈軸方向和與彈軸成60°方向安裝,對真實彈道環(huán)境地磁數(shù)據進行存儲測試?;鹋谏鋼魧嶒炦x取的研究對象為155 mm牽引式加榴炮殺傷爆破砂彈,發(fā)射藥使用4號裝藥。實驗過程中使用DR582彈道雷達跟蹤彈丸位置,如圖9所示,以獲得彈道傾角信息。
圖9 DR582雷達Fig.9 DR582 radar
實驗中,存在磁干擾和測量噪聲,磁干擾主要為鐵磁干擾,設計磁阻傳感器置復位電路和使用非鐵磁性材料取代鐵磁性材料減少鐵磁干擾;對地磁數(shù)據使用小波變換進行去噪處理減小測量誤差[11]。
存儲測試系統(tǒng)所選地磁傳感器為Honeywell公司HMC150x系列磁阻傳感器,該系列傳感器具有尺寸小、頻響高、精度高等優(yōu)點。傳感器安裝于榴彈引信結構中,存儲測試裝置如圖9所示。
圖10 存儲測試裝置Fig.10 Storage test device
實驗場地主要地磁參數(shù)如表1所示。
表1 實驗場地地磁參數(shù)Tab.1 Geomagnetic parameters of test site
火炮射擊試驗主要參數(shù)如表2所示。
表2 火炮射擊實驗初始諸元Tab.2 Initial elements of artillery firing test
經過火炮射擊實驗,測得的彈軸方向和與彈軸成60°方向的地磁數(shù)據信息,經過信號處理后分別如圖11和圖12所示。圖13為60°方向地磁數(shù)據局部放大圖。
圖11 彈軸方向地磁數(shù)據Fig.11 Geomagnetic data at projectile axis direction
圖12 60°方向地磁數(shù)據Fig.12 Geomagnetic data in 60° direction
圖13 60°方向地磁數(shù)據局部放大Fig.13 Partial enlargement of geomagnetic data in 60° direction
從圖11可知,實驗測得的彈軸方向地磁數(shù)據不完整,這是測試系統(tǒng)中彈軸方向磁傳感器信號調理電路設計不合理造成的。從圖12、圖13可知,60°軸地磁傳感器大概在20 ms開始有數(shù)據,說明存儲測試裝置在觸發(fā)后經過20 ms左右飛出炮膛。60°軸地磁傳感器數(shù)據較為理想,和理論推導幾乎一致,該數(shù)據可以用來解算彈體姿態(tài)。
假設彈丸剛飛出瞬間滾轉角為0°,則彈體旋轉滾轉角解算結果如圖14所示。利用地磁數(shù)據解算的俯仰角值和實驗中使用雷達彈道數(shù)據計算的俯仰角作對比,如圖15、圖16所示,俯仰角θ解算誤差隨時間變化曲線如圖18所示。
圖14 滾轉角φ解算結果Fig.14 Rolling angle φ solution result
圖15 俯仰角θ雷達數(shù)據和解算值Fig.15 Radar data and calculated value of pitch angle θ
圖16 俯仰角θ雷達數(shù)據和解算值局部放大Fig.16 Partial enlargement of pitch angle θ radar data and solution value
從圖14滾轉角φ解算結果可以看出,4號裝藥的155 mm榴彈在飛行過程中的旋轉速度較高,旋轉周期最快約為5 ms。從圖15、圖16俯仰角的解算結果可以看出,俯仰角變化率遠遠小于滾轉角變化率,這也符合了前文提出的姿態(tài)解算假設條件。
從圖16可以看出,解算出的俯仰角在某條曲線附近擺動,擺動頻率由快慢兩種頻率組成。這是因為在彈體實際飛行過程中存在章動運動,其在彈道初始段表現(xiàn)最為明顯,章動運動是一種二圓運動,勢必會引起偏航角和俯仰角會有兩種頻率的微小擺動。為了和雷達數(shù)據比較,取俯仰角的解算值擺動中心,將俯仰角解算值擺動中心和雷達數(shù)據作比較,結果如圖17、圖18所示。
從圖17姿態(tài)解算中心值與雷達數(shù)據對比和圖18的姿態(tài)解算誤差可看出,由于彈丸的章動運動,解算的彈丸俯仰角的最大誤差出現(xiàn)在彈道的初始段,這個時候彈丸剛飛出炮膛,章動較大。通過本文提出的姿態(tài)解算算法解算出的彈道初始段俯仰角解算誤差變化在0.15°以內,具備較高的解算精度。
圖17 俯仰角θ雷達數(shù)據和解算中心值局部放大Fig.17 Partial enlargement of pitch angle θ lradar data and solution center value
本文提出基于單軸磁傳感器的旋轉彈姿態(tài)解算算法。該算法同傳統(tǒng)的地磁匹配算法相比,僅需一個磁傳感器的地磁數(shù)據,且可顯著降低地磁數(shù)據采集分辨率的要求,提升工程適用性。算法通過對磁傳感器安裝角的修正,提高了姿態(tài)解算精度。炮射試驗驗證結果表明,解算誤差最大不超過0.15°,姿態(tài)解算誤差較小,精度有所提高,具有一定的工程應用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