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人天
《劉鴻訓詩》 王奎強/作
雪雖然沒下,寒風嗖嗖地刮著,這是個寒冷的冬天。
我打開電腦,打開取暖器,泡了一杯茶頓在桌上,因為我在品賞書畫的時候有個習慣,就是一邊喝茶一邊品賞,慢慢地看,慢慢地欣賞。品賞書畫如同喝茶,要慢慢地品,才能品出其中的味道,時間越久,回味越甘。王奎強的書法作品呈現(xiàn)在眼前,我久久地品味著……突然,“書之妙道”幾個字眼奔來眼前,讓我難以揮去。
“書之妙道”是“書道”,即書法之道。大抵所有的行業(yè)都一樣,書有書道,畫有畫道,茶有茶道。道即道路、道理、軌道,遵循一定的軌跡而成就自己的人生之道?!暗揽傻溃浅5馈?,老子的《道德經(jīng)》如是說。不可言說才是永恒之道,用在這里很貼切,當我觀看王奎強的作品越久,老子的這句話越是深入我的心里,因為好的藝術作品總有種無法言說之感。譬如王羲之的《蘭亭序》、顏真卿的《祭侄文稿》、曹雪芹的《紅樓夢》,以及吳道子的畫、徐悲鴻的馬,美不是我們一個字能說得了的,蘊含豐富,筆透千里,往往令我們從一處生發(fā),卻可以想到很多,從不同角度可以得到不同的美。對書畫而言,美的內涵存在,我們只能借助花草、風云、雷電、墜石等多種形象來多方譬喻,方能得其仿佛,但絕對不能完全地道出其中的美感,這或許就是中國書法的內涵深度和博大精深。
我在很久以前曾寫過《談談書法與八卦的關聯(lián)》,其中在“書法的象征性”一節(jié)中就曾談到書法的朦朧美感:“就是古代的諸多書學論著也是一樣,只能用多種形象的比喻來形容其書……書法難以言傳,只能用多方譬喻來形容之,方得其庶幾仿佛的象征性美感?!边@篇文章收錄入了我的文集《走進烏蒙深處》。后來我加入了云南省作家協(xié)會、中國民間文藝家協(xié)會,而對書法的研究卻不敢停歇,字代表其人,人的修養(yǎng)也需要內涵的豐富,為此,美的精進一直都在錘煉。美的共通性,姊妹藝術在我這里得到了很好的展示。當我細細品鑒王奎強的書法作品時,再一次在美中沉淪,他的那種才情給予了我震撼,如滔滔江河奔流而瀉,好像只有大海才是歸棲地。
“書之妙道,神采為上,形質次之,兼之者方可紹于古人。”這是南朝齊時王僧虔在《筆意贊》中對書法之神采的論述。之后,蔡邕在《九勢》中也是首先論及神采,然后才論其他,可見神采對書法作品的重要性。那么,什么是神采呢?其實,神采就是書法作品的勢,是書寫者的才情展示,是一個字或一件作品的精神相貌。在精神向度里猶如人之精神,給人以積極向上、勃發(fā)昂揚精神的就顯得帥氣、漂亮,王奎強的字漂亮,猶如人一樣帥氣。
我看他的作品,含有“二王”筆意,包括顏真卿《祭侄文稿》、陸機《平復帖》和蘇軾《寒食帖》的意味都有反映,想必這些他沒少練,且早已出帖,而旁及雜家,最終成就自我。書法的最終走向都是自我的表現(xiàn),一切的藝術都必須是自己的,是自己個性人生的表現(xiàn),把屬于自己對美、對社會、對人生的感悟書寫成精彩的一頁。他的書風內斂中有著舒展,遒曲清雅,總體來說,神采和形貌融合共濟,相得益彰,展示出了一種很個性的美。
正因為這樣,他在全國的多次書法大展中都取得了好成績,拿到許多獎項。我相信已是中國書法家協(xié)會會員的他將來會取得更大的成就!
朱熹《觀書有感》 王奎強/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