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鎮(zhèn)平
千年漳州古郡,歷史上只出過一名土生土長的狀元,即明代的長泰人林震。但漳州市區(qū)新華東路教子橋附近,即現(xiàn)在九龍公園邊上,有一座古墓——蕭狀元墓,現(xiàn)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這又是怎么回事呢?
在今天漳州市新華東路巷口街教子橋,坐落著一座800年歷史的古墓,墓碑上橫書“漳潮蕭氏祖墳”六個大字,該墓建于南宋年間,是宋孝宗乾道二年(1166)丙戌科狀元蕭國梁的墓地,《漳州府志》里稱之為“蕭狀元墓?!?/p>
漳州蕭氏研究會的蕭錦坤介紹說,狀元蕭國梁系福州永泰人,此墓為他的衣冠冢。
史志記載:蕭國梁(生卒年不詳),字挺之,福州市永泰縣嶺路鄉(xiāng)陳山(古名翀峰)人。南宋乾道二年(1166)殿試擢進士第一(即狀元),歷官著作郎、太子侍講兼禮部郎中、朝奉郎、廣東運判。
永泰原名永福,于唐永泰二年(766)建縣。這個小縣城在南宋朝乾道年間著實在全國火了一把。宋乾道二年至八年(1166-1172),永泰方圓50平方公里土地上在短短7年里連中三狀元(蕭國梁、鄭僑、黃定),成就了“七年三狀元”奇觀,成為“全國學(xué)霸之縣”,蕭國梁正是“三狀元”中最先蟾宮折桂之人。
清人徐松從《永樂大典》中輯出的《宋會要輯稿》選舉二記載:“孝宗乾道二年(1166),三月丁卯,賜禮部進士蕭國梁以下四百九十有三人及第、出身。榜首本趙汝愚,以故事降居第二?!?/p>
這故事說的是,其實本來該科狀元是皇族趙汝愚,按當時制度,開科取士是為選拔民間人才,凡已列官籍,掛了仕版的就應(yīng)回避。因此升蕭國梁為榜首。所以他在殿試時有“名傳玉陛星辰曉,澤沛金芝雨露春”之句,在謝恩奏章中說:“豫龍飛之選,淮安序次已當先;無汗馬之勞,酇侯何功而居上?!币詽h初韓信功高屈次,蕭何擢居首功的典故,表明自己原屬第二名榜眼而忝居狀元,用典恰當,對仗工整,流傳至今。
每個名人的出生或發(fā)跡總有一段非同尋常的傳說,蕭國梁也不例外。傳說蕭國梁其母懷有身孕時,曾從獵人槍口下救了一只梅花鹿。在蕭國梁周歲之日,根據(jù)當?shù)仫L(fēng)俗,親朋好友為蕭國梁“祝周”。當蕭母把蕭國梁放坐在“椅轎”上準備“祝周”之時,突然沖出一梅花鹿,用角挑起 “椅轎”向?qū)γ嫔缴吓艹?。眾人見狀后都在后面狂追。當追到對面山田之時,蕭家祖屋后山發(fā)生大滑坡,所幸無人傷亡。
此時,大家才明白是梅花鹿因要救蕭國梁,但也救了大家,“蕭國梁是有大福之人”。蕭國梁的成材,與家有一位智慧善良的母親,有著莫大的關(guān)系,家風(fēng)熏陶再加上自我勤奮好學(xué),最終高中狀元。
在《八閩通志》及《漳州府志》中,關(guān)于蕭國梁的簡介中,都說是生卒年不詳。只記載其是乾道二年(1166)殿試的狀元,那么,蕭國梁到底是哪一年出生的呢?
經(jīng)過多方查找,終于在南宋《獨醒雜志》一書中找到相關(guān)佐證?!丢毿央s志》是南宋吉州廬陵吉水(今屬江西)人曾敏行(號獨醒道人,1118-1175)將所見所聞編寫的一本史料筆記,詩人楊萬里為之作序。
《獨醒雜志》卷十中有這樣一條記載:“近年大魁多齊年,木待問、趙汝愚皆生于庚申,鄭僑、黃定皆生于癸丑,王佐、蕭國梁皆生于丙午,沈晦、李易皆生于甲子。推而上之,呂蒙正、馮京皆生于甲寅,蔡薿、何昌言皆生于丁未,徐奭、梁固皆生于乙酉,王曾、張師德皆生于戊寅,呂溱、楊置皆生于甲寅,賈黯、鄭獬皆生于壬戌,彭汝礪、許安世皆生于辛巳,陳堯咨、王整皆生于庚午。所傳其生庚者如此,意其他尚有之?!?/p>
丙午年是宋欽宗靖康元年,即1126年,這么說來,蕭國梁中狀元時,已經(jīng)四十周歲了。
《獨醒雜志》成書于宋淳熙十二年(1186),而且作者曾敏行是當時同時代的人,或許還與蕭國梁有交集,作序者楊萬里還是蕭國梁的好朋友,所以其記載應(yīng)當是可信的。
蕭國梁高中狀元后,當年五月,和趙汝愚一并被授于左宣義郎,開始了他的宦海生涯。
三年后,改任校書郎。校書郎屬秘書省,是宋朝一種官名,掌校典籍,訂正訛誤。
雖是校書郎,不過畢竟是在“中央機關(guān)”任職,使得蕭國梁有機會得到皇帝的召見,近距離接觸過皇帝。
清畢沅編撰的《續(xù)資治通鑒》就曾記載一段蕭國梁與皇帝的建議過程,當時的皇帝是宋孝宗趙昚。宋太祖趙匡胤七世孫、宋高宗趙構(gòu)養(yǎng)子。
《續(xù)資治通鑒》一百四十一卷記載:乾道五年,五月辛酉,校書郎蕭國梁,論漢武帝承富庶之后而有虛耗之弊,蓋用之者多,不止為征伐也。帝曰:“不獨武帝為然,自古人君當艱難之運,未有不節(jié)儉;當承平之后,未有不奢侈。朕佗無所為,止得節(jié)儉。”又論鹽鐵、商車、緡錢等事皆取民無藝。帝曰:“正不必如此?!庇终摻袢湛右辈槐厮?,茶鹽不必多為之法,帝曰:“祖宗茶法已盡善,誠不必更變。”
當時蕭國梁給孝宗提了三點建議:一是升平時代也要節(jié)儉,二是鹽、鐵、商車等稅收沒有法制,三是開采、冶煉、茶鹽販運等不能有太多的法令禁止。宋孝宗接受了蕭國梁的大部分建議,但孝宗認為:“祖宗茶法已盡善,誠不必更變?!?/p>
隨后幾年里,蕭國梁又歷任秘書郎、著作郎、太子侍講兼禮部郎中等,參與匯編“日歷”(即類似供皇帝及朝閣大臣閱處的每日時事)等。
蕭國梁對詩賦頗有研究,甚至有較高的造詣。宋陳骙編撰的《南宋館閣錄》卷七中就有蕭國梁 “治詩賦”的記載。
乾道五年(1169)同鄉(xiāng)人鄭僑殿試高中狀元時(永泰三元中的第二元),蕭國梁就曾寫下《贈鄭僑廷試第一》詩:主司不是大冬烘,一榜何功壓圣功。云頂峰前分玉帶,禮闈石上探金龍。龍頭奮去星辰曉,象鼻吹成印缽風(fēng)。礪砥于今濡極利,起君濡筆紀真忠。
蕭國梁的文采在當時無疑是得到皇帝及同事的認可,如乾道四年臘前一日《祭南蠟七曲》是由其負責(zé)撰寫的;又如乾道七年三月為憲圣皇后之弟吳益、太傅大寧郡王吳益的《軷祭文》也是由其負責(zé)撰寫的。
不止皇帝與朝臣,哪怕同時代的多位著名詩人也推崇蕭國梁的詩賦文采,甚至成為好朋友,如年少一歲的著名詩人楊萬里。
楊萬里(1127-1206) 字廷秀,號誠齋,吉州吉水(今屬江西)人。高宗紹興二十四年(1154)進士。曾任太常博士、廣東提點刑獄、尚書左司郎中兼太子侍讀、秘書監(jiān)等。主張抗金,正直敢言。詩與尤袤、范成大、陸游齊名,并稱南宋四家。
南宋淳熙元年即1174年,蕭國梁要到泉州任職時,時年47歲的楊萬里甚是想念,不顧身體不適也前來送行,兩人相談甚歡,臨離別還依依不舍,楊萬里為此連作兩首送別詩。
《別蕭挺之泉州二首·其一》:郎署春同宿,州麾晚卜鄰。出山成底事,藉手得斯人。名實今無對,云霄早致身。再逢應(yīng)互笑,誰發(fā)不如銀。
《別蕭挺之泉州二首·其二》:八葉今成九,一枝誰敢雙。野人應(yīng)補外,賢者亦為邦。夾岸梅臨水,孤帆雪涌江。別愁才半掬,不遣我心降。
福建省蕭氏宗親會原第一副會長、《世界蕭氏》雜志主編蕭祺龍介紹說,蕭氏開基祖為漢蕭何,蕭國梁祖上從后梁孝明帝蕭煬之子蕭璃作為唐開國宰相開始,這支蕭氏族裔先后有8人蟬聯(lián)宰執(zhí),世稱“八葉傳芳”“八葉世家”。
楊萬里在詩中用“八葉今成九,一枝誰敢雙”道出其對蕭國梁無限推崇之意。
蕭國梁確實滿腹經(jīng)綸,史志記載,“蕭國梁著有文集十一種行世,惜已不傳。死后祀鄉(xiāng)賢祠?!闭孢z憾!由于蕭國梁著有的十一本文集的佚失,使其失去了一個可以流芳百世的機會,使得福建省少了位令楊萬里佩服的大詩人,甚至都不知道在宋朝還有這么一位擅長詩賦的狀元。
蕭國梁知泉州只有短短一年間,淳熙二年(1175)便知建寧府,后還歷任廣東運判、朝奉郎等,最后卒于任上,葬于漳州。
蕭家家教甚好,其孫子蕭洵,字仲川,號啟祥,舉明經(jīng),任潮陽縣知縣。祖孫二人,分別在閩粵二省,開枝散葉,子孫遍布漳州、廈門、潮州及臺灣等,后人中不乏有高成就之人。因此,蕭狀元墓邊才會另立有一塊石碑為“漳潮蕭氏始祖”,現(xiàn)周邊還建有狀元文化紀念碑亭等,每年都有兩岸許多蕭氏后人前來祭拜,此外也經(jīng)常有一些群眾及游人過來瞻仰狀元的風(fēng)采,沾一沾狀元的靈氣和才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