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永艷
安陽市第五人民醫(yī)院普內科,河南 安陽 455000
哮喘是老年人群易發(fā)的慢性疾?。?]。此病具有胸悶、喘息、呼吸困難等特征,嚴重可引起呼吸衰竭甚至病死[2]。因此,在進行最佳的治療基礎上,還需進行有效的護理方式,以確保治療效果。常規(guī)護理方式可對病情進行護理,但容易忽略宣教的重要性,不利于提高老年患者對自身疾病的重視程度[3]。行為回放式宣教是利用多媒體播放護理行為的宣教方案,可直觀體現患者護理措施,對不良行為進行及時糾正,以更好控制病情,利于病情好轉[4]。因此,本研究通過分析行為回放式宣教對老年哮喘患者的干預效果,明確其對老年哮喘患者疾病不確定感以及應對方式的影響,報告如下。
本研究經醫(yī)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將2019 年4 月—2019年9月期間于安陽市第五人民醫(yī)院開展常規(guī)宣教的48例老年哮喘患者納入對照組,將2019 年10 月—2020 年4月期間于醫(yī)院開展行為回放式宣教的49例老年哮喘患者納入研究組。研究組男性28 例,女性21 例;年齡60~85 歲,平均年齡(73.26±3.15)歲;病程1~12 年,平均病程(6.51±2.34)年。對照組男性29 例,女性19 例;年齡60~84 歲,平均年齡(73.19±3.18)歲;病程1~13 年,平均病程(6.53±2.35)年。兩組一般資料對比(P>0.05),有可比性。
(1)納入標準:①確診為哮喘患者[5];②可正確理解調查問卷及作答;③患者及家屬知悉研究內容并于知情同意書上簽字。(2)排除標準:①肝臟、腎臟系統(tǒng)疾??;②代謝性疾病患者;③有神經系統(tǒng)疾病患者。
1.3.1 對照組:行常規(guī)宣教,包括發(fā)放哮喘健康教育手冊,舉辦哮喘相關知識健康講座,對哮喘的發(fā)病因素、特點、治療以及預后等進行全面的講解。并指導患者進行運動鍛煉、飲食、行為等日常習慣的調整。
1.3.2 研究組:進行行為回放式宣教,具體步驟包括:(1)觀看視頻:組織患者進行視頻觀看,視頻內容主要是對哮喘致病因素,反復發(fā)作的危險因素、對癥治療以及護理等相關內容進行全面的視頻講解,以提高患者對哮喘的認知,并強化功能鍛煉對后期恢復的影響。(2)細節(jié)模仿:指導患者對視頻內容進行理解和模仿,并不斷糾正其錯誤行為,規(guī)范其操作以及護理方式方法。(3)反思學習:將患者進行一對一分組,通過同組患者的指正和討論,及時發(fā)現錯誤,并進行改正。(4)影像回放:將患者護理內容進行影像記錄,并于下一次學習探討組織患者進行觀看,并先由患者之間就視頻內容進行討論,后干預人員進行補充和指正。(5)長期觀察:每周對患者進行電話或語音回訪,每次30 min,不斷跟蹤患者最新的病情發(fā)展以及護理進展情況,調整和優(yōu)化干預方案。兩組均干預3個月。
(1)疾病不確定感評分:在干預前和干預3個月后,使用自制疾病不確定感問卷,其Cronbach’sα 系數為0.85,重測效度為0.87,分別從疾病復雜性、不明確性、信息的缺乏性以及不可預測性四個方面評估,總分150 分,分數越高代表患者對疾病的不確定感越強。(2)應對方式評分[6]:使用應對評分調查表,包括積極應對方面和消極應對方面,共20 條,總分60 分,積極應對分數越高代表患者應對方式越積極,消極應對分數越高則代表患者的應對方式越消極。
數據采用SPSS 24.0 軟件進行統(tǒng)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例數和百分比(%)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表1 兩組疾病不確定感評分對比(±s) 分
表1 兩組疾病不確定感評分對比(±s) 分
注:與本組干預前相比,aP<0.05
時間干預前組別研究組(n=49)對照組(n=48)tP干預后研究組(n=49)對照組(n=48)tP疾病復雜性22.30±3.97 22.29±3.94 0.012 0.990 16.42±0.77a 18.17±1.33a 7.951<0.001不明確性46.17±6.18 46.19±6.20 0.016 0.987 24.38±2.27a 30.59±3.47a 10.430<0.001信息的缺乏性17.84±4.25 17.85±4.26 0.012 0.991 8.41±1.25a 13.45±2.56a 12.360<0.001不可預測性17.16±5.84 17.17±5.86 0.008 0.993 7.34±2.20a 11.46±3.43a 7.189<0.001
干預前,兩組疾病復雜性、不明確性、信息的缺乏性以及不可預測性評分相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干預3 個月后,兩組患者疾病復雜性、不明確性、信息的缺乏性以及不可預測性評分均較干預前降低,且研究組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干預前,兩組積極應對評分和消極應對評分相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干預3個月后,兩組患者積極應對評分均提高,且研究組高于對照組,兩組消極應對評分均較干預前降低,且研究組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應對方式評分對比(±s) 分
表2 兩組應對方式評分對比(±s) 分
注:與本組干預前相比,aP<0.05
時間干預前組別研究組(n=49)對照組(n=48)tP干預后研究組(n=49)對照組(n=48)tP積極應對評分22.09±1.12 22.08±1.10 0.044 0.965 32.17±2.21a 26.56±1.52a 14.538<0.001消極應對評分20.77±3.37 20.79±3.34 0.029 0.977 14.50±2.24a 16.73±2.69a 4.441<0.001
哮喘發(fā)病原因較為復雜,與呼吸道感染、藥物的使用、機體免疫力的變化以及天氣驟變等諸多因素密切相關。相關研究表明,老年哮喘患者因治療周期較長加之年齡較大,容易忽略日常健康行為、習慣對疾病的影響,導致哮喘易反復發(fā)作,常導致患者出現不確定感以及消極心態(tài),不利于患者疾病控制,應在常規(guī)治療基礎上積極進行有效護理干預[7-8]。常規(guī)宣教方式存主要側重于宣傳手冊的發(fā)放及解說,但因老年患者年齡較大,認知能力逐漸下降,導致對常規(guī)宣傳的講解的理解不夠透徹,對疾病認知程度較低,導致極易出現疾病不確定感,長期出現負性情緒,逐漸演變?yōu)橄麡O應對疾病,不利于老年患者哮喘治療以及康復[9-10]。
行為回放式宣教是通過視頻的觀看、細節(jié)的模仿、反思學習,通過影像的回訪和長期的觀察,達到長期且有效的宣教,從而對老年患者哮喘的治療起到積極的影響。本研究結果顯示,研究組疾病復雜性、不明確性、信息的缺乏性及不可預測性評分均低于對照組;積極應對評分均高于對照組,消極應對評分低于對照組。說明行為回放式宣教可降低老年哮喘患者對疾病的不確定感,利于明確其疾病的復雜性、不明確性,有利于提高患者積極應對疾病的能力。分析其原因為通過視頻的觀看,提高患者對哮喘知識認知的全面性,有利于降低對疾病的不確定感和恐慌感。并通過細節(jié)的模仿和示范,提高護理操作高效性和實用性。通過反思學習可加深正確護理印象,利于老年患者的操作和執(zhí)行,并通過及時的指正,有利于減少老年患者的錯誤和不良行為。另一方面,通過對患者的行為進行回放,可直觀的讓患者了解自身日常生活中存在的不足,有利于改正其錯誤的動作和行為,并通過患者之間的交流,實行積極有效互動,發(fā)揮同伴效應,提高患者間合作,以更加積極的心態(tài)面對疾病。此外,長期觀察可不斷跟蹤患者最新的病情,幫助患者長期的治療和干預,且有利于及時調整和優(yōu)化干預方案,利于疾病控制,改善患者對疾病不確定感。
綜上所述,行為回放式宣教可降低老年哮喘患者對疾病的不確定感,可使其積極應對疾病,具有一定的參考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