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 莉
(貴州省核桃研究所,貴州 貴陽 55005)
蛞蝓(AgriolimaxagrestisLinnaeus)屬軟體動物門,腹足綱,柄眼目,俗稱鼻涕蟲,喜溫暖潮濕的環(huán)境,特別是澆水頻繁的蔬菜大棚,蛞蝓發(fā)生嚴(yán)重,為害茄科、十字花科、豆科等蔬菜,使葉片形成孔洞或殘缺,嚴(yán)重影響作物的健康生長和農(nóng)產(chǎn)品品質(zhì)[1,2]。目前,蛞蝓的防治主要以化學(xué)防治為主,防治藥劑多為四聚乙醛、殺螺胺乙醇銨鹽等化學(xué)農(nóng)藥,長期使用極易使蛞蝓產(chǎn)生抗藥性,影響防治效果[3~5]。筆者選用扛板歸(PolygonumperfoliatumL)、紫莖澤蘭(EupatoriumadenophoraSpreng.)、十大功勞(Mahoniafortunei(Lindl.)Fedde)、博落回(Macleayacordata(Willd.)R.Br.)對蛞蝓進行了毒殺試驗,現(xiàn)將試驗結(jié)果報道如下。
扛板歸:采自貴州省林科院蘋果山,采集其地上部分。
紫莖澤蘭:采自長順縣神泉谷景區(qū)內(nèi),采集其地上部分。
十大功勞:采自貴安新區(qū),采集其地上部分。
博落回:采自貴州省林科院蘋果山,采集其地上部分。
蛞蝓:采自長順縣白菜地內(nèi),帶回實驗室小白菜飼養(yǎng)。
2.2.1 試驗材料處理
將扛板歸、紫莖澤蘭、十大功勞、博落回4種試驗材料陰干后切碎,于60 ℃恒溫箱干燥箱中干燥至恒重,用粉碎機粉碎,過60目篩。分別準(zhǔn)確稱取每種材料各20 g,加入無水乙醇100 mL,加蓋密封48 h,間歇震蕩,用濾紙過濾,制得提取物原液,于冰箱中保存。
2.2.2 試驗方法
將各種提取物原液用水稀釋成10倍,20倍,分別裝入微型噴霧器里備用;將無水乙醇稀釋成10倍,20倍,分別裝入微型噴霧器里備用;挑取大小一致的10條蛞蝓置于直徑10 cm的培養(yǎng)皿內(nèi)。
采用直接噴霧法,用配好的藥液直接噴霧培養(yǎng)皿內(nèi)的蛞蝓,并飼以新鮮的小白菜葉,每處理重復(fù)三次,置于室溫下飼養(yǎng),于藥后2 h、12 h、24 h觀察蛞蝓死亡情況。設(shè)清水、同濃度的乙醇處理作對照,取3 次重復(fù)試驗的平均值,計算死亡率和校正死亡率。
2.2.3 數(shù)據(jù)處理
死亡率=(死蟲數(shù)/供試蟲數(shù))×100%。
校正死亡率(%)=(處理組死亡率-對照組死亡率)/(1-對照組死亡率)× 100%。
由表1知,試驗結(jié)果表明,對蛞蝓防治效果最好的提取物為博落回,10倍稀釋液12 h的校正死亡率即為86.6%,24 h即達到93.3%,20倍稀釋液24 h校正死亡率為80%,能有效防治蛞蝓。十大功勞防治效果次之,10倍稀釋液24 h校正死亡率為70%,扛板歸和紫莖澤蘭20倍稀釋液防效不明顯,其中紫莖澤蘭12 h校正死亡率僅為6.7%,24 h校正死亡率僅為23.3%。
表1 4種植物源農(nóng)藥粗提物對蛞蝓的校正死亡率
近年來,利用植物次生代謝產(chǎn)物防治軟體動物已是研究的熱點,也有不少學(xué)者利用植物粗提物對蛞蝓進行了防治試驗[6]。劉艷武[7]利用南蛇藤葉和銀杏葉乙醇粗提取物對蛞蝓進行防治,結(jié)果表明南蛇藤葉和銀杏葉的乙醇提取物對蛞蝓有較好的防治效果,20倍稀釋液噴藥后24 h蛞蝓的死亡率均達到 100%;石進校等[8]就辣蓼、博落回、胡桃、煙草 4 種植物提取物對蛞蝓的殺滅作用進行試驗,結(jié)果表明辣蓼、博落回的醇提液對蛞蝓具有毒殺作用,水提液和醇提液均對蛞蝓有拒食和驅(qū)逐作用。李釗君等[2]研究不同質(zhì)量濃度紫莖澤蘭葉水提液對蛞蝓的毒殺作用,胃毒活性測定結(jié)果表明,水提液質(zhì)量濃度≥0.09 g/mL時,其水提液對蛞蝓具有較好的毒殺作用,本研究采用扛板歸、十大功勞、紫莖澤蘭、博落回4種殺蟲植物的乙醇提取物對蛞蝓進行噴霧防治試驗,結(jié)果表明,博落回、十大功勞乙醇提取物10倍稀釋液對蛞蝓有較好的防治效果,具有實際應(yīng)用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