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治山
小學數學教師的成長,需要專業(yè)指導。網絡教研活動能幫助年輕教師在成長過程中少走彎路,盡快勝任小學數學教學工作。網絡教研為教師教好書、育好人服務,旨在促進廣大青年教師快速成長。
一、網絡教研是解決現階段教育教學問題的源泉
一所農村普通小學,一到六年級,小學數學教師三到五人,老教師和年輕教師觀點不同,教研活動避重就輕,教研失去了應有的意義?;诮萄泻徒處煂I(yè)成長的現狀與需求,我認為教師整體的專業(yè)素質與上級要求有差距,特別是小學數學教師,原因有以下幾點。
一是各學校教研活動缺乏層次性和教研深度,隨意性大,形式單一,缺乏必要的專業(yè)引領;二是教師各有所長,年輕教師理論水平較高,但教學實踐經驗不足,老教師雖有豐富的教學實踐經驗,但是對課程改革認識不到位,信息技術能力不足,對新的教育理念認識不足;三是校際間教研差別大,優(yōu)秀教師相對集中,造成部分薄弱學校教研活動開展不深入,教師專業(yè)水平難以提高。
網上有大量的優(yōu)秀課程資源、優(yōu)質教學案例、教師學習培訓資料,為教師搭建了開展教學教研、促進教師專業(yè)發(fā)展的網絡教研平臺,通過同伴互助、反思提升、專家引領等方式,促進青年教師的專業(yè)發(fā)展。
二、網絡教研促進教研的開展、教師的發(fā)展
一線教師,最重要的工作就是課堂教學。在傳統(tǒng)的教研活動中,教師只能依據教材進行教研,不能再現真實的課堂情境。如今,教師可以把真實的課堂錄成視頻,利用課余時間開展網絡教研,進行評課、議課,解決了教研活動與上課的矛盾。
在網絡教研活動中,各位教師觀點鮮明,發(fā)言可隨時查看,研討都能把握要點,研討內容可以隨時下載,便于學校考核。利用教學課例開展網絡教研活動,教師有機會接觸更多的優(yōu)秀教師和教學專家,他們在案例研討的過程中充實了自己,學到了更多教學方法和教學技巧,成長速度很快。
教學中,遇到理解不透的定理或教學技巧上有困惑時,教師可以在網上征詢大家意見,集思廣益,記錄大家的觀點和教學建議,督促自己改進教學方法,使自己教學更加科學與規(guī)范。此外,教師還可以把教育教學中遇到的問題和同行進行交流討論,如:有些數學應用題,教師自己會做,但不知道從哪里入手進行教學,不知道怎么講解才能讓學生快速理解。這時,教師可以利用網絡教研,讓大家出主意、想思路,在大家討論、分析的基礎上,結合自己的思路進行備課與教學。經常開展類似的有針對性的網絡教研活動,教師能夠從中受益,不斷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
三、網絡教研拓展教師視野
在網絡交流研究、討論案例時,教師們各抒己見,取長補短,能夠拓寬彼此的知識視野,完善教師專業(yè)發(fā)展理論。
近年來,新課程改革正在我國如火如荼地開展,有些教師因時間、地點等因素的限制,無法到課改學校去參觀學習。而網絡教研可以給教師提供學習先進教研模式的機會,他們既可以看到課改學校的教學實況案例,又可以和課改學校的教師、相關課改專家、課題研究專家進行交流,還可以和一線教師就自己嘗試課改的情況進行交流討論,以此來促進自己的專業(yè)成長。
網絡教研為薄弱學校教師的學習提供了平臺。利用網絡教研,教師可以更好地了解課改前沿動態(tài),如慕課、翻轉課堂、人工智能、云課堂等教與學的應用,促進自己對新時期教育的認識。
此外,教師可以把自己制作的微課上傳至網絡與大家交流。如小學三年級數學“什么是周長?”,這一節(jié)課看似簡單,但如何舉例子才能讓小學生理解這一知識?教材要求學生測量一本數學書的周長,小學生沒有學過關于“平面”的知識,教材也沒有給出具體定義。通過網絡教研,大家反復討論后得出結論:封閉圖形表面(平面)一周的長度叫作周長。這里強調了表面,因為生活中很多圖形是立體的,不止一個面,而周長要強調其中的一個面。“周長:從一個面的邊沿某一點出發(fā)沿著這個面的邊緣回到起點的一周長度?!边@樣的定義更科學一些。這時,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就可以明確告知學生一本數學書有6個面,6個周長,而教材中要求學生測量的周長專指書本封面的周長。
網絡教研幫助教師辨明教學難點、教學關鍵。在合作交流中,教師豐富了數學專業(yè)理論,拓展了知識面,提升了課堂教學能力。
四、網絡教研提升教師的教育教學能力
國家教育資源公共服務平臺有大量省部級優(yōu)課資源,能為小學數學教師成長提供幫助。教師可以利用優(yōu)課資源開展網絡教研活動,一起去交流、去反思、去研究某節(jié)課成為省部級優(yōu)課的原因,去學習優(yōu)課教師如何整體把握教材、如何導入課堂情境、體現了怎樣的教學機制,總結值得學習的經驗。
通過優(yōu)課的網絡教研,教師能實現思想上的深度碰撞,并不斷在自己的教學實踐中加以驗證,加快成長的步伐。
在網絡教研活動中,教師養(yǎng)成了積極參與網上研討、回復留言的習慣,他們踴躍參加講座、積極評課議課,更新了教學理念,促進了自我完善。因為網絡教研,教師得到許多專家、名師的指導,學習他們的先進理念,領略大家風范,推動了自身的進步,實現了專業(yè)化成長。
教學反思是教師專業(yè)化成長的必由之路。教師在如釘釘、微信、QQ群等網絡教研平臺發(fā)布教案、案例、課件、優(yōu)課,與大家分析、教研。各位教師結合自己的教學經驗,提出修改建議。上傳資源的教師結合大家的建議進行反思,修改自己的設計,一段時間后,再回頭查看自己以前發(fā)布的內容,再反思、再設計、再完善,不斷地調整自己的教育教學思路和教育教學方法,提高專業(yè)能力。
教師不僅僅要學習,更重要的是去交流、去反思、去研究,實現思想上的深度碰撞,加快提高自己教學水平的步伐,適應新時期課程改革的需要。
五、網絡教研提升教師的班級管理能力
網絡教研還能幫助教師解決班級管理中的問題,讓教師的管理能力得到適度的發(fā)展,在管理上樹立起信心。
農村學校留守兒童數量多,他們的父母經常不在身邊,只能跟著爺爺奶奶生活,而爺爺奶奶的文化水平有限,對孩子疏于管理教育。這些兒童正處于發(fā)育期,叛逆貪玩,聽不進別人的話,這給班級管理帶來了一些棘手的問題。
面對這樣的情況,教師可以借助網絡教研活動,把班級管理中出現的一些問題,上傳到網絡平臺,和相關專家、同行請教,分析原因,找出解決這些問題的思路和方法,及時引導、糾正學生的行為。教師還可以通過觀摩學習網絡上的教育案例,及時借鑒同行的先進教學與管理經驗,提升班級管理能力。
通過網絡教研,教師加深對課程的理解程度,教學能力有了明顯的提升,能夠更好地駕馭課堂。除此之外,網絡教研活動的輻射,還讓教師提高了班級管理能力。在網絡教研的助力下,普通教師正向專業(yè)型、探究型教師轉化,專業(yè)能力得到快速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