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方 等
紙杯無辜祭奸佞
楊方
最近,南京一奶茶店,在一款主打南京人文特色的紙杯上,將秦檜與祖沖之、曹雪芹、孫中山等歷史名人并列。秦檜這個被釘在歷史恥辱柱上的人,竟躋身于歷史文化名人行列。感覺這奶茶有點“不對味兒”。
杭州岳飛墓前,鐵鑄的秦檜夫婦跪像已成為奸佞的恥辱寫照?!扒嗌接行衣裰夜?,白鐵無辜鑄佞臣”,岳飛墓前這副名聯(lián)廣為傳頌。而今,南京這家奶茶店卻很奇葩,大有“紙杯無辜祭奸佞”的味道。奶茶店的“紙杯創(chuàng)意”,體現(xiàn)了歷史價值觀的偏差,顯得“沒文化”。
據(jù)史載,清乾隆年間,狀元秦大士因為是秦檜后人,大家便常拿此對他開涮。一次游覽杭州西湖,他們來到岳飛墓,游覽墓前秦檜夫婦跪像,秦大士自然被眾人調(diào)侃,說狀元郎也姓秦,何不寫一聯(lián)紀念一下?秦大士苦笑揮筆寫下:“人從宋后羞名檜,我到墳前愧姓秦?!比缃衲滩璧曜屒貦u成為“南京歷史文化名人”,確實匪夷所思。想起前幾年某些地方竟然爭奪西門慶故里,同樣顯出了對歷史文化認知的短板,貽笑大方。希望這種事兒以后少一點。
搬不動的行李
袁哲生
有一個很溫馨的廣告,大意是說,一個人搬家次數(shù)越多,就越知道自己想要留下的東西是什么。
我的經(jīng)驗剛好相反,我覺得搬家會令人智昏——搬家次數(shù)越多,失手的可能性就越高。原因無他,多搬幾次之后,每次覺得重要的、一定得帶在身邊的物件,就在一次次的匆忙、疲累與失神之中漸漸模糊、飄逝了。到了后來,畢業(yè)紀念冊、老照片、日記本、舊書簽、手稿等,都可能一咬牙就扔進垃圾袋了。
我不知道別人感覺如何,對我而言,搬家就如同一場小型的災難。因為我總在必須搬家之時,才發(fā)現(xiàn)最搬不動的行李就是自己。
雜興與斷章
石兵
歷來文人作詩,正襟危坐者少,信手拈來者多,其中翹楚,不外乎雜興與斷章。
雜興,多是有感而發(fā),隨事吟詠,猶如碎片化的閃電。斷章,多為剎那感悟,抽象模糊,仿佛風雨前夕一眾有層次的云?;ㄩ_是雜興,花落是斷章。一點點高興,在于見到了美好的事物;一點點憂傷,是因為美好的事物終將逝去。
雜興核心在于“興”,乘興而至,雅興十足,最后化作心頭敞亮的一絲怡悅;斷章重點在于“斷”,斷手續(xù)玉,蘭言斷金,最后成了腦海盤旋的一道慧光。
人生亦充滿雜興與斷章。平坦或是坎坷,大起或是大落,都有歡喜與憂傷做伴,都有天空與大地為幕。雜興里有一個人的成長,斷章中有一個人的成熟,一點一點推動著一個人走向人生的厚實與豐饒。
好的人生,莫過于撿拾起雜興與斷章,將它們集成一簇雋永的芬芳,放在生活的角落里,氤氳起一片人間煙火,為平凡的人生涂抹一道明亮暖色,讓歲月也如一株青草般欣榮蓬勃起來。
刻石高山深谷
林趕秋
考古人員在陜西的一座唐代夫妻合葬墓中發(fā)現(xiàn)了由著名書法家顏真卿書丹的墓志,這是目前國內(nèi)唯一經(jīng)由科學考古發(fā)掘出土的顏氏書法真跡,寫于其38歲之時。然后,眾媒體都不太關注墓主,卻大談特談顏體。這讓我想起了《太平廣記》里的一則逸事:“顏太師真卿刻姓名于石,或置之高山之上,或沈之大洲之底,而云:‘安知不有陵谷之變耶?”呵呵,“高岸為谷,深谷為陵”(《詩經(jīng)》)之后,整個世界已經(jīng)翻覆大變,“把名字刻入石頭,想‘不朽”(臧克家《有的人》),簡直太過天真!反不如以作品傳世,更能持久。
無獨有偶,如此天真的竟然還有魏晉時期著名政治家、軍事家、學者杜預。他刻了兩塊碑,記錄著自己的姓名與功績,一塊沉入谷底,一塊立于山上,并解釋說:“怎么知道以后沒有陵谷之變呢?”言下之意,將來不管谷升為山,還是山淪為谷,只要有碑在,后世就能通過碑文知道自己。殊不知,陵谷之變乃是滄桑巨變,區(qū)區(qū)兩塊石碑豈能幸存?即便幸存,也難以被發(fā)現(xiàn)。還是李白看得開:“且樂生前一杯酒,何須身后千載名?”
欲與誰養(yǎng)
熊培云
“寒雨連江夜入?yún)?,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边@是王昌齡傳揚千古的詩句,然而很少有人知道王昌齡竟是為人所殺。殺他的是亳州刺史閭丘曉。閭丘曉后來因為貽誤軍機被宰相張鎬處死。相傳行刑時閭丘曉曾經(jīng)為自己求情,“有親,乞貸余命”,意思是家中尚有老人需要贍養(yǎng),請求饒命。張鎬便反問閭丘曉:“王昌齡之親,欲與誰養(yǎng)?”
讀到這則史料時,我正坐在牛津某個教堂邊的咖啡館里繼續(xù)我的藝術史研究。我原本只是想了解王昌齡的詩境三論(物境、情境和意境),卻無意中讀到這個悲傷的故事?!巴醪g之親,欲與誰養(yǎng)?”心仿佛被刀子扎了一下,眼淚不禁浸濕眼眶……
人心未必裝得下上帝,但一定要裝得下人。看街上車來車往,人類若想完成自我拯救,首先得有一顆生而為人的同理心。
不完而美
劉墉
勸說朋友,話不必說盡,只要心領神會,便當止住,否則就是啰唆。親朋小聚,飲不必求醉,只要快意,便當止住,否則就是酗酒。做文章,句子不要太顯,詭文而譎諫,寓言以諷喻,點景以生情,意味更見深長。
繪畫,筆墨不必過周,以拙為巧,以空為靈,含不盡之意于畫外,境界更見幽遠。
話到七分,酒至微醺,筆墨疏宕,言辭婉約,古樸殘破,含蓄蘊藉,就是不完而美的最高境界。
過不去的坎兒
孫道榮
我看到一個孩童,用一根草,挑起了一只螞蟻。螞蟻從草的這頭爬到另一頭,發(fā)現(xiàn)是懸崖,就掉頭往另一頭爬;結果,爬到另一頭一看,也是斷頭路,于是再次折返。就這樣,螞蟻來來回回地爬呀爬。它不知道,當它爬到一頭的時候,孩童就會放下這頭,而用手去握另一頭。
很多時候,我們就像這只螞蟻,而這根兩頭都是絕路的草,就是我們心中“過不去的坎兒”。當我們試圖逃避它的時候,卻永遠也找不到出路。是有個神秘的力量,在捏住草的另一頭嗎?那個力量,正是來自我們自身。我們自己就是那個頑皮的孩童。
你只要放下那棵草,放在遼闊的大地之上,從哪個方向,你都能走出那棵草,邁過那個坎兒,找到出路,走向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