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超鵬
看到網上兩則關于醫(yī)生的新聞。
西安有位醫(yī)生做了8個小時手術后,隨手拿起手術室里的一瓶葡萄糖水喝了起來。這一幕被拍成視頻放到網上,有網友質疑,他喝的葡萄糖水誰付錢?是不是占了病人的便宜?后來,這位醫(yī)生特意發(fā)了視頻解釋:因做手術期間不能喝水,做完時嗓子干得快冒煙了,就喝了。而且這瓶水是計入科室的成本中,不會算在病人身上。解釋一出來,獲得大家的理解,有人還專門買了飲料去送給醫(yī)生。
在鄭州,一輛行駛當中的急救車,車上幾名醫(yī)護人員圍坐在患者身旁,邊看著儀器邊吃著香蕉。視頻同樣在網上引發(fā)熱議。有人質疑:“胃口可真好,這就是醫(yī)者仁心嗎?”有人罵:“急救車上吃東西,還救人不救了?”爭議越來越大,當事醫(yī)生們只好做出回應,那天剛好是一場心臟重癥患者的急救轉運,往返420公里的緊張救援,到返程治療的路上,近7個小時的高強度體力消耗后,大家早已饑腸轆轆,時間不允許,停車吃飯更是不可能,他們就在途經的超市快速買了香蕉、面包和水,香蕉面包能快速充饑和恢復體力,又不耽誤轉運和返鄭的后續(xù)救治。聽到這番話,所有人都釋然了。
其實喝一瓶水,吃一根香蕉,并不是一件享受的事。如果條件允許,誰愿意喝難入口的葡萄糖水,在急救車里吃東西?救人如救火,一線救治醫(yī)護人員的工作是我們常人無法理解的,我們不應該用常人的眼光去質疑他們,多一分寬容,多一分理解,多一分溫度,少一分苛責,換位思考,社會才會變得溫馨和諧。
(責任編輯/劉大偉 北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