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灣
女兒上初中后,突然有一天跟我說,她覺得自己沒有以前快樂。她說:“現(xiàn)在不僅課業(yè)太繁重,和朋友玩也沒有上小學時那么簡單,朋友間很容易因為雞毛蒜皮的小事吵架。比如,我和班里兩位女生關系很好,在學校里,我們三個每天形影不離,前幾天,另外兩人吵架了,她倆誰也不理誰,卻問我到底要跟誰玩,這可讓我犯了難。她們兩個都是我最重要的朋友,可現(xiàn)在因為一次矛盾,就要割裂整體,還讓我做選擇。她們兩個現(xiàn)在還是會叫我一起玩,但就是不理會對方,我夾在中間很苦惱,我們三個都不開心。媽媽,您說我該怎么辦?”女兒的話讓我陷入沉思。其實從小到大,我很少管女兒交友的事情,都是讓她自己選擇朋友??墒?,隨著她逐漸長大,社交問題變得復雜,我希望自己能給她提供一些建議,讓她能擁有健康、快樂的友誼,我該注意哪些問題,教會女兒哪些道理呢?
英國作家杰利密·泰勒曾說:“友誼是我們哀傷時的緩和劑,激情時的舒解劑;是我們的壓力的流瀉口,災難時的庇護所;是我們猶豫時的商議者,是我們大腦的清新劑、我們思想的散發(fā)口,也是我們沉思的鍛煉和改進?!睂η嗌倌陙碚f,除父母之外,朋友的陪伴至關重要。
初中的孩子正值青春期,伴隨著身體快速發(fā)育,他們在認知、情緒、行為上容易感到不安和焦躁,他們的朋友或社交圈,衍生出另外一個功能:傾訴心事、交流思想并能保守秘密。他們因此形成各自的社交“小團體”,這其實是孩子內心對于安全感、歸屬感和價值感的渴望和需求。與此同時,社交出現(xiàn)的難題也變得復雜化,但功利性目的不強。因此,家長在面對孩子的社交難題時,不妨將問題簡單化。那么,當孩子遇到“小團體”危機時,父母和孩子應該如何應對呢?可把握以下幾個原則,化解青春期社交難題。
遵守孩子的“團體規(guī)則”
孩子通過與同學、朋友或者其他人群交往,在相處溝通、產生摩擦、解決問題的過程中,不斷提升自身人際交往能力,這是孩子成長需要學習的一種基本能力。孩子的社交團體有自己的規(guī)則。因此,父母即便再焦慮,也不要輕易介入孩子之間的關系和矛盾,也不要簡單地用成人的思維和眼光看待孩子遇到的問題。有時,孩子把遇到的困難告訴父母,其實是在釋放和宣泄情緒、情感,他們想從父母那里獲得精神慰藉,而不一定是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在這個過程中,父母可能更需要做的,是耐心傾聽,關心、關注他們的情緒和情感需求,適時給予理解和支持。
讓“小團體”更具靈活性
很多時候,“小團體”中的所謂問題和矛盾,是源于成員的安全感和歸屬感不足,他們害怕自己會被排斥,因而選擇用各種方式確定和強調自己的歸屬感。當孩子遭遇到上述問題時,完全可以換一個心態(tài),用比較靈活的方式回應,可以回答說:“我們是一個團體,當然是一起的?!鼻嗌倌甑挠颜x團體應該是有彈性、有溫度的,這樣才不會讓彼此之間產生很大的壓力和負擔。作為家長,在養(yǎng)育孩子的過程中,要有意識地給孩子足夠的彈性和靈活度,這樣孩子在應對自己的人際關系時,也能夠轉換思維,讓僵化的問題和關系變得有彈性、有溫度。
選擇安全自在的團體關系
良好的人際關系互動應該是安全自在的,而不是膽怯討好或畏懼為難。當孩子無法從團體中獲得快樂的感覺,甚至是痛苦的時候,可能需要思考一下,是否暫停這種團體關系,或者有沒有能力應對讓自己感到焦慮和痛苦的事情。對于青少年來說,雖然獲得完全合乎自我要求的團體關系很困難,但正因如此,家長才需要讓孩子培養(yǎng)內心變得強大、提升個人魅力的優(yōu)秀心理品質。因此,只有家長給予孩子足夠的安全感、歸屬感和價值感,給孩子提供足夠多的認可、尊重和肯定,孩子才能學會在自己的社交關系中給自己和同伴足夠的認可、尊重和肯定,團體關系也會更加和諧。
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社交在成長過程中的作用越來越重要。與此同時,遇到的難題也越來越復雜,但這是孩子必須要面對的問題,而家長在其中起著輔助的作用,所以化解青春期交友危機,家長也需要下功夫。
(編輯 安思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