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微,何 彬,賀琳娜,劉 晶,劉宇亭
(華中科技大學協(xié)和深圳醫(yī)院ICU,廣東 深圳 518051)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簡稱新冠肺炎)是由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而導致的一種新型肺炎[1]。國家衛(wèi)生健康委員會發(fā)布1號公告,將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納入《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規(guī)定的乙類傳染病,并采取甲類傳染病的防治、防控措施[2]。2020年1月23日廣東省啟動重大突發(fā)公共衛(wèi)生事件一級響應,本院立即進入備戰(zhàn)狀態(tài),本院重癥監(jiān)護病房(ICU)承擔可疑重癥新冠肺炎轉院前的初期救治、留觀、轉院任務。ICU護士作為護理隊伍里的特殊群體,身體和心理面臨著嚴峻的考驗。護理人員的心理健康水平與護理質量呈正相關[3]。為緩解ICU護士心理壓力,2020年1月13日至3月13日本院ICU開展了一系列的巴林特小組活動。20世紀50年代,匈牙利精神分析學者巴林特創(chuàng)立了巴林特小組管理模式,旨在緩解醫(yī)護人員職業(yè)壓力,減輕醫(yī)務人員的心理負擔,提升護理服務質量,改善護患關系[4]。臧亞杰等[5]研究結果顯示,巴林特小組培訓能夠培養(yǎng)護士的分析能力、識別能力及全面了解自身能力,有助于緩解患者負面情緒,本科基于人文關懷理念,將巴林特小組活動應用于護理新冠肺炎患者的ICU護理團隊中,本研究旨在探討巴林特小組活動在緩解ICU護士抗擊新冠肺炎工作中壓力的效果。現(xiàn)報道如下。
1.1一般資料 采取便利抽樣法,選擇 2020年1—3月本科27名護理新冠肺炎患者的ICU護士作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3隊,每隊9人,3隊人員在年齡、層級、工作年限、學歷方面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納入標準:(1)本院的在職臨床護士;(2)未接受過其他心理干預;(3)自愿參與本研究,并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1)外院進修等非本院在職護士;(2)參加過其他心理干預者;(3)不能保證參與本研究時間的護士。
1.2方法
1.2.1組建巴林特小組 按照國際慣例,巴林特小組一般由8~12人及1名組長組成[6],巴林特小組組長由本科護理組長擔任,熟練掌握巴林特小組的基本理論內容、方法、知識及具體流程,并且取得心理治療師及國家二級心理咨詢師資格證,具有開展巴林特小組的經驗及小組督導工作的勝任能力。組長招募小組成員,并隨機分成2隊,每周開展1次巴林特小組活動,每隊共8次;活動時間控制在 60~90 min;活動地點選擇在安靜、溫馨、不被打擾的ICU示教室。受此次疫情影響,所有護理新冠肺炎患者的護士在院工作期間均在科室固定值班房或酒店隔離,所以活動時間能夠得到保障。
1.2.2巴林特小組活動實施方案 (1)組長利用5 min介紹小組活動的方法及注意事項,啟發(fā)小組成員分享面對此次疫情的真實體驗,講述自己的困擾,提出工作中最棘手的問題;按照小組活動流程進行下一步活動。(2)案例分享,案例的提供者用5~10 min描述案例經過,或表達自己的感受,并提出自己的問題或困擾,其他小組成員則用心傾聽,不打斷案例提供者的發(fā)言。組長需要對時間進行控制和把握,控制好每位護士的觀點陳述時間。例如,護士:戴上護目鏡起霧嚴重,視野不清,擔心自己操作失誤;一個班下來衣服和頭發(fā)都濕了,擔心自己感冒抵抗力下降,感染風險提高。(3)隊員提問,其他成員提問他們希望了解的相關細節(jié)問題,由案例提供者根據實際情況予以回答。(4)成員討論,時間20~30 min。小組成員自由地表達他們對該案例的感受、看法和建議。該階段案例提供者只是傾聽,暫不作發(fā)言或反饋,組長積極鼓勵小組成員自由表達想法和感受,維持小組活躍氣氛,引導成員從不同角度分析案例,避免討論觀點一邊倒[7]。(5)案例提供者反饋,時間10 min。案例提供者根據所有小組成員的看法和建議,表達對該案例的重新認識、感受及看問題方式的改變,從而對困擾有了新的體會。(6)組長總結,時間5 min,在活動即將結束時,組長需要感謝案例提供者,并對本次活動進行評價和總結,對整個活動內容進行升華,加深護士對相應知識或理念的理解。見表1。
表1 巴林特小組活動流程
1.2.3效果評價標準 通過癥狀自評量表(SCL-90)[8]評價護士在巴林特小組活動前、干預后心理健康情況的差異。該量表共10個因子、90個條目。采用Likert 5級評分法,1分為自覺無癥狀,2分為自覺癥狀很輕,3分為自覺癥狀中度,4分為自覺癥狀偏重,5分為自覺癥狀嚴重,調查者根據最近一個星期內自我實際感受選擇適合選項,評分越高表示癥狀越嚴重[9]。評定結果具有較高信度和效度[10]。
27名護士參加巴林特小組活動干預后SCL-90量表各條目得分均較干預前明顯下降,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27名護士參加巴林特小組活動干預前后SCL-90評分比較分)
3.1ICU護士存在軀體化、強迫癥狀、焦慮等健康問題 ICU患者病情重、變化快,ICU護士工作強度大、實施搶救頻繁,容易造成心理高度緊張和身體上的疲勞。有報道稱,ICU護士的壓力要遠遠大于其他科室的護士[11]。本研究結果顯示,新冠肺炎疫情期間,依據SCL-90評估,ICU護士普遍存在軀體化、強迫癥狀、焦慮、抑郁及其他(反應睡眠和飲食)等方面的問題。分析其原因:(1)護士因自己能夠參與此次突發(fā)公共衛(wèi)生事件感到光榮,同時因新冠肺炎患者病情發(fā)展快、病情重,護理工作量大而擔心自己不能勝任;(2)抗擊新冠肺炎期間護士只能在醫(yī)院隔離,與家人分離,擔心自己、家人、朋友被感染,對父母、子女未盡到責任感到愧疚;(3)嚴密的防護措施導致身體及生理上的不適;(4)緊張的心理應激狀態(tài)下導致的睡眠障礙等。長期處于應激狀態(tài)的個體,如果壓力得不到及時緩解或疏泄,容易導致負性情緒的聚集及軀體化癥狀的出現(xiàn),從而影響護士的心理健康水平[12]。臨床護士工作中承受的心理壓力已成為職業(yè)性危險,不僅影響護士的身體健康,還影響到護士對工作的滿意度、護理質量等[13]。
3.2巴林特小組活動有利于緩解ICU護士抗擊新冠肺炎工作中的壓力 巴林特小組活動的基本工作原理是鼓勵隊員,給予每位隊員心理支持,鼓勵他們開放地表達自己的感受和困擾,過程中講述者可以獲得情感上的共鳴,并能深刻認識到問題所在,更重要的是學習到如何通過正確的途徑去思考、解決問題。通過開展巴林特小組活動,使參與者在案例討論過程中認識到自身不足,從而在小組支持氛圍中將積極的一面激發(fā)出來,通過參與小組活動擺脫負面情緒[14]。本研究結果顯示,經過2個月的巴林特小組活動干預后,27名護士SCL-90各因子的評分均較干預前下降,ICU護士在軀體化、強迫癥狀、焦慮、抑郁及其他(反應睡眠和飲食)等方面的問題均得到了改善,情緒得到了疏導,大家感受到了集體的力量,增強了戰(zhàn)勝疫情的決心,了解了自身的能力,交流了工作上的難點,對清醒患者的焦慮更加理解并給予疏導,體現(xiàn)了人文關懷。巴林特小組活動的特色在于,小組活動以討論的形式開展,打破了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15]。在小組活動過程中,組員之間彼此交換想法和意見,使得護士之間的相互溝通更加深入[16]。通過巴林特經驗分享和小組討論,ICU護士拓展了新視角,獲得了心靈上的支持和釋然,具有實踐意義。
2020年1月27日,國家衛(wèi)生健康委員會發(fā)布《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緊急心理危機干預指導原則》[17],對防疫期間可能存在的心理問題提出了干預指導原則。根據國家衛(wèi)生健康委員會的指導方針,結合科室自身特點,巴林特小組活動為護理人員提供了支持、交流、學習的平臺,突出了本科人文關懷試點病房的特色。醫(yī)院應在疫情防控期間應加大對臨床護士心理疾病的篩查,對于心理反應較重的護士,及早進行干預,同時可設立心理咨詢室或開通心理咨詢熱線,轉化護士不良情緒,預防心理應激性疾病的發(fā)生[13],從而緩解護士緊張、焦慮的情緒及心理壓力,保證了護理質量及護理安全,同時使護士深刻體會到職業(yè)的榮譽感、責任感和使命感,從而全身心地投身到抗疫工作中。目前,全球疫情形勢嚴峻,“外防輸入,內防反彈”是醫(yī)務人員面臨的巨大挑戰(zhàn),重視護理人員的身心健康并采取有效的措施至關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