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超
帶狀皰疹病毒侵襲人體后可潛伏于脊髓神經后神經節(jié)而無明顯臨床表現(xiàn),當機體抵抗力下降時疾病爆發(fā)[1]。常規(guī)護理方案難以完善患者自理能力、生活質量及情緒活動等方面日常護理,臨床護理滿意度較差。我科通過對帶狀皰疹患者應用優(yōu)質中西醫(yī)結合護理措施,可提高康復速度,減輕治療痛苦,臨床護理滿意度頗高,現(xiàn)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選取我院2019年1月—2020年1月在皮膚科病房接受治療的帶狀皰疹患者60例,按照護理方案的不同,將研究病例通過信封法隨機分組。試驗組30例中,男性15例,女性15例;年齡分布26~61歲,平均年齡為(45.2±5.3)歲;病程最短2個月,最長5年,平均病程(1.6±0.2)年。對照組30例中,男性16例,女性14例;年齡分布27~63歲,平均年齡為(45.4±5.5)歲;病程最短2個月,最長6年,平均病程(1.7±0.3)年。2組患者性別、年齡、病程等比較,差異不存在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可以納入試驗研究。
1.2 診斷標準西醫(yī)診斷標準:符合國家中醫(yī)藥管理局制定的《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中關于帶狀皰疹的診斷標準:多發(fā)于一側軀體,皮膚刺痛覺敏感及灼燒感,痛處局限,皰疹性皮損沿脊神經根走行分布,并可累及多個相鄰皮膚區(qū)域,以血性的集簇狀水皰或膿瘡為主,皰疹周圍可出現(xiàn)紅斑。中醫(yī)診斷標準:符合《中醫(yī)皮膚科病證診斷療效標準》中蛇串瘡診斷標準:綠豆狀皮損性水皰,帶狀集簇樣排列,常單側軀體受累,部分為血性或壞疽性皮損。刺痛、灼燒,可發(fā)熱,疼痛劇烈,觸痛敏感。舌質紅,苔黃,脈弦數(shù)。
1.3 排除標準①嚴重的肝腎功能不全的患者;②惡性腫瘤患者;③不同意參加臨床試驗的患者;④合并嚴重心腦血管疾病者;⑤對治療藥物或治療措施過敏者。
1.4 護理方法2組患者入院后完善相應理化檢查,監(jiān)測患者血壓、心率、體溫及血糖等生命體征。對照組應用常規(guī)西醫(yī)護理措施,針對患者基礎疾病及個人情況,對患者進行疾病宣教,指導患者日常服藥、治療、康復訓練,根據基礎疾病如高血壓、糖尿病等對癥進行護理指導。試驗組在對照組基礎上應用優(yōu)質中西醫(yī)結合護理方案,包括:①中醫(yī)體質辨識與辨證施護:根據中醫(yī)學辨病、辨證理念,對每個入院患者進行體制及情志方面的辨識。針對患者平和質、氣虛質、氣郁質等,擬定相應飲食結構及食譜;針對進食以清淡、高熱量、營養(yǎng)豐富、易消化的食物為主,增強患者免疫力及抵抗力。擬定相應康復鍛煉及運動量,可通過太極拳、中醫(yī)導引運動、體操等動靜結合項目,每日分次分量完成,勞逸結合,強筋健骨,改善患者消化功能,提高機體營養(yǎng)代謝能力。②情志護理及疾病宣教:通過體質及情志辨識,對焦躁、抑郁、恐懼等負面情緒患者,結合相應措施如影視資料、圖書、社交座談、臨床講座等方式,向患者進行疾病的宣教,使患者了解疾病的治療進展與愈后情況,提高患者治療信心與康復依從性,降低護患間溝通阻力與矛盾。
1.5 觀察指標①VAS疼痛評分:以視覺疼痛評估量表評定,取長度為10 cm的標尺,每1 cm格子代表1分,0分為無痛,10分為最劇烈的疼痛,患者自行評估疼痛程度并標記。②皮損嚴重指數(shù)評估:通過帶狀皰疹皮損面積和嚴重度指數(shù)(PASI)評估水皰及周圍皮損恢復情況,包括皮損面積變化及嚴重程度、疼痛等變化情況。③臨床護理滿意度:通過自擬滿意度評估量表評價臨床護理滿意度水平,滿意率=(滿意+非常滿意)例數(shù)/總病例數(shù)×100%。
護理后,試驗組VAS疼痛評分、皮損嚴重指數(shù)、滿意率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2組患者護理效果比較 (例,
帶狀皰疹是由于人體感染HHV-3型VZV病毒,臨床主要以不同程度乏力、倦怠、局部皮膚疼痛、發(fā)熱等表現(xiàn)為主[2]。優(yōu)質中西醫(yī)結合護理可結合常規(guī)西醫(yī)護理方案,解決患者日常生活及基礎疾病所遇到的問題,并結合中醫(yī)學辨證論治理念,對每個入院患者進行中醫(yī)體質辨識,進而制定優(yōu)質、優(yōu)化、高效、安全的護理方案措施[3,4]。疼痛刺激可顯著影響患者情緒、飲食、睡眠,優(yōu)質中西醫(yī)結合護理可根據患者具體情況而擬定適合的飲食餐譜,并為患者制定每日康復鍛煉項目[5]。以和藹、耐心、親切的態(tài)度與患者溝通、交流,深入了解患者內心痛苦與困難,消除質疑、焦慮、恐懼等負面情緒。優(yōu)質中西醫(yī)結合護理可根據體質及情緒辨識,分別對焦慮、焦躁、恐懼等不同情緒患者結合不同護理措施,如影音資料、康復訓練、日常社交等活動,中西護理理念相結合,既以患者為中心,又以解決日常表象為目標。其極大縮短了患者疼痛及皮損恢復時間,有效改善了患者自理能力及生活質量,有效提高皮膚對病邪的抵抗力及機體免疫力,更好地穩(wěn)定人體內外環(huán)境,臨床護理效果顯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