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映紅,王月賓(通訊作者)
(大理州第二人民醫(yī)院 云南 大理 671000)
難治性精神分裂癥作為精神疾病的一種,其發(fā)病機制及病因至今未能明確[1]。由于該病的病程較長,對患者的生活、情感等帶來一系列的不良影響,極大地增加了患者和家屬的負擔。無抽搐電休克治療是一種精神科患者常用的治療技術,具有安全性好、快速起效、不良反應小、患者耐受性高等優(yōu)點[2]。在我國,精神分裂癥也是無抽搐電休克治療的適應癥。奧氮平是第二代抗精神病藥物,已經成為臨床一線常使用的藥物[3]。本研究通過納入80 例難治性精神分裂癥患者,分別應用奧氮平及無抽搐電休克聯(lián)合奧氮平治療,并比較治療后效果?,F(xiàn)報道如下。
隨機選取2018 年1—12 月在我院住院的難治性精神分裂癥患者共80 例,患者符合納入標準,進入本次研究。其中男性患者46 例,女性患者34 例。將研究對象隨機分為對照組和研究組,每組各40 例患者。兩組一般資料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1.2.1 納入標準 本研究的納入標準為:(1)患者診斷為精神分裂癥(診斷符合ICD-10);(2)量表得分在60 分以上的患者(陰性癥狀及陽性癥狀量表);(3)患者為急性期難治性精神分裂癥復發(fā)的患者;(4)患者年齡在18 歲以上,60 歲以下;(5)取得知情同意:患者或患者的法定監(jiān)護人;(6)患者能夠配合治療。
1.2.2 排除標準 本研究的排除標準為:(1)患者為無抽搐電休克治療禁忌證;(2)近半年出現(xiàn)藥物濫用的患者;(3)無法進行有效言語交流,如聽力障礙或智能障礙的患者;(4)外傷或軀體疾病等導致的認知功能損傷的患者;(5)妊娠期及哺乳婦女;(6)心臟、腎臟等重要臟器嚴重疾病者;(6)其他不能配合完成本研究的患者。
1.3.1 對照組 對照組患者應用奧氮平片治療,并根據(jù)患者病情逐漸調整藥量,遞增為5 mg/次,間隔期至少為1 周。當患者的用藥劑量超過15 mg/d 時,給予臨床綜合評估。
1.3.2 研究組 研究組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進行無抽搐電休克聯(lián)合奧氮平治療。治療頻率為第1周隔日1次,之后每周2 次,共8 ~12 次?;颊咴谶M行MECT 前需要禁食禁飲8 h。進行治療前,注射適量阿托品與丙泊酚,之后進行麻醉,當患者出現(xiàn)全身肌肉松弛情況后用電休克儀器進行無抽搐電休克治療。研究組在MECT 治療過程中根據(jù)患者情況及治療效果調整每周治療次數(shù)。
本研究的評價指標為:(1)精神癥狀評估:采用陽性與陰性癥狀量表(PANSS)[4],其中陽性量表共計有7 項,陰性量表共計7 項,精神病理量表16 項,共計30 項。(2)患者認知功能評價:采用蒙特利爾認知評估量表[5](MoCA),包含8 個認知領域(注意、記憶、語言等)。量表總分30 分,患者的認知功能越好,則分數(shù)越高。(3)患者社會功能評價:采用世界衛(wèi)生組織殘疾評定量表[7]第2 版中文版(WHO-DAS-II)對其社會功能進行評估。量表包括6 個維度(患者理解交流、與他人相處、自我照顧等)總分共200 分,患者社會功能水平越低,患者的得分越高。
數(shù)據(jù)錄入采用WPS 軟件,并采取雙人錄入及查對的方式。運用SPSS 20.0 進行數(shù)據(jù)統(tǒng)計分析。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采用χ2檢驗。P<0.05 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表1 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比較
本研究對干預后兩組患者的精神癥狀得分進行比較,包括陽性癥狀得分、陰性癥狀得分、精神病理癥狀得分及總分。差異均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干預后兩組患者的精神癥狀得分(± s,分)
表2 干預后兩組患者的精神癥狀得分(± s,分)
項目 例數(shù) 陽性癥狀得分 陰性癥狀得分 精神病理癥狀 總分對照組 40 6.2±12.1 12.4±2.8 22.3±2.9 51.5±4.7研究組 40 4.3±1.5 9.2±1.9 18.3±2.6 46.2±4.9 t 6.41 5.92 7.52 4.21 P<0.05 <0.05 <0.05 <0.05
干預前兩組患者認知功能進行比較,對照組為(23.3±3.2)分,研究組為(22.1±3.1)分,差異沒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兩組患者認知功能進行比較,對照組為(23.1±4.5)分,研究組為(25.8±5.1)分。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t=3.71,P<0.05)。
干預前兩組患者社會功能的得分進行比較,對照組為(85.3±7.9)分,研究組為(84.1±10.6)分,差異沒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兩組患者社會功能的得分進行比較,對照組為(85.6±11.9)分,研究組為(78.3±12.6)分。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t=2.47P<0.05)。
難治性精神分裂癥具有病程長、反復發(fā)作的特點,屬于重性精神病。由于患者的思維、認知、情感等方面的功能障礙,使患者的生活質量降低,并對患者的生活造成了影響。作為第二代抗精神病藥物的奧氮平,目前已經成為臨床的一線用藥[4]。對神經遞質多巴胺的釋放具有抑制作用,并使五羥色胺受體阻斷等作用,繼而控制患者的癥狀。MECT 作為一種精神科患者常用的治療技術,對于難治性精神分裂癥等疾病及情感障礙等疾病更為適用。同時可以縮短患者的住院時間以及減少治療成本。本研究通過納入研究對象共計80 例,對照組應用奧氮平、研究組應用無抽搐電休克聯(lián)合奧氮平治療,并比較治療后效果,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分析如下:(1)無抽搐電休克聯(lián)合奧氮平以及單用奧氮平對控制難治性精神障礙患者急性期的癥狀均有效果。且無抽搐電休克聯(lián)合奧氮平進行治療起效更快,患者的不良反應較輕,具有一定的安全性。國內學者孫寧[5]的研究認為,傳統(tǒng)的抗精神病藥物對于精神分裂癥患者的陽性癥狀的改善較為有效,而對患者的陰性癥狀則相對有限。使用奧氮平的患者癥狀(陽性及精神病理量表中癥狀)的改善較陰性癥狀改善的更明顯。但是同時進行無抽搐電休克治療對于控制難治性精神障礙患者的陰性癥狀具有一定效果。也有國外學者認為,無抽搐電休克可以作為患者藥物治療的增效劑。因此,無抽搐電休克聯(lián)合奧氮平與單用奧氮平相比,能更好的控制患者癥狀。(2)患者的認知功能下降[6],并且與患者的預后息息相關。認知功能下降可能導致患者無法進行正常的工作、學習、生活,并且會對回歸社會帶來一定的影響。研究組患者進行無抽搐電休克聯(lián)合奧氮平治療,提升患者認知功能的作用更為明顯。推測是由于MECT 是臨床上常用的一種精神障礙患者的治療方法,患者進行無抽搐電休克時,在應用肌松劑以及麻醉劑,產生短時的電流,對患者的大腦進行刺激,從而使機體產生相應的生物學改變。降低了異常神經電生理的發(fā)生程度,對患者的神經電生理進行改善,同時對認知功能的恢復具有促進作用。(3)難治性精神障礙患者的社會功能水平下降,對患者社會功能的恢復帶來了嚴重的影響。研究組患者與對照組患者單用奧氮平相比,患者社會功能的改善效果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