顏寶琴,孫嘉
(福州大學至誠學院,福建福州 350002)
英國作家劉易斯·卡羅爾最為著名的作品《愛麗絲夢游仙境》是世界兒童文學的經典,它的譯本數量在世界排名第三,僅次于《圣經》和莎士比亞譯本,已經被翻譯成一百二十多種語言,深受世界讀者的喜愛。1922年,由語言大師趙元任先生翻譯的《阿麗思漫游奇境記》在商務印書館出版,這是《愛麗絲夢游仙境》的第一部中譯本。自此之后,中國學者們翻譯了很多的中譯本,其中也有不少經典的作品,各具特色。
由著名翻譯家冷杉翻譯、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于2010年出版的《愛麗絲夢游仙境》,被稱作“百科全書版”,它區(qū)別于其他所有譯本的最大創(chuàng)新便是豐富的譯注。細數起來,全書共有74條譯注,而且大部分注釋都詳盡具體、不吝篇幅,這在所有中譯本中都是絕無僅有、獨樹一幟的,其文化價值不可忽視。本研究試圖通過對《愛麗絲夢游仙境》這一家喻戶曉的經典文學作品進行個案研究,從全新的跨文化交際的角度分析文化注釋的功能,從而為文學翻譯提供些許借鑒意義。
跨文化交際,簡單來說,指的是來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交際行為。翻譯是把一種語言轉換成另一種語言,語言本身就是文化的一部分,因此翻譯就是一種跨文化交際的行為,讓異質文化中的人可以得到溝通。一部外國文學作品被引進中國并被翻譯成中文,這是向本土文化注入外來文化的跨文化交際行為,而譯本可以被視作是跨文化交際產品。由于必然存在的文化差異,中國讀者在閱讀譯本過程中會碰到文化障礙,譯注就在這個時候發(fā)揮著重要的作用。
綜合分析冷杉譯本的所有文化注釋,可以做以下幾種功能分類:
“譯注除具有補充說明譯文的功能外,還能反映譯者特定的意識形態(tài)立場所傳遞的文化意義?!盵1]“文學翻譯的譯注不僅能夠為普通讀者服務,為專業(yè)讀者的研究提供便利,而且,對一個譯者建立起自己的譯者身份,也能起到積極的作用。”[2]在《愛麗絲夢游仙境》譯本中,冷杉通過大量的注釋構建自己的文化身份,使自己不僅僅是原著作者的傳聲筒,而是證明自己的存在。
卡羅爾原著里有大量的數學思維、邏輯推理、語言游戲、字謎、童謠、典故、雙關語等,不管從譯者知識面的角度來看,還是從譯本篇幅的角度來看,譯者都不可能把所有的文化信息全部解釋清楚。因此選擇為哪些詞條加注就是一個體現(xiàn)譯者價值取向的取舍過程。
例1:冷杉注釋:對頭嘟和對頭滴原文為Tweedledum and Tweedledee,因為他們倆代表鏡子中的彼此,又總是為一丁點兒小事就打起來,所以本文中翻譯成“對頭嘟”和“對頭滴”。這樣翻譯既與英文原文諧音,又在中文上體現(xiàn)了兩個人愛作對的意思,同時也體現(xiàn)詞語本來的意義:即風琴中的“嘟”音和“滴”音,更體現(xiàn)了他們作戰(zhàn)時的音響。這是作者卡羅爾在此書中創(chuàng)造的兩個人物。詳見第四章。后來這兩個人物名已作為詞組,收入詞典中,指難以區(qū)別的兩個人或兩件事物。[4]
通過這條注釋,我們可以看出譯者在音樂方面的造詣,他把自己在音樂上的知識儲備用在了翻譯上,其效果令人拍案叫絕。同時也體現(xiàn)作者的翻譯思想,即盡一切可能追求更生動、更易于接受、更完美的譯文。
例2:
This time there could be NO mistake about it:it was neither more nor less than a pig,and she felt that it would be quite absurd for her to carry it any further.[3]這次一點兒都不會錯了,它完完全全是只豬。她覺得自己再抱著它,就太可笑了。[4]
冷杉注釋:這里嬰兒變成小豬,很有可能援引了一個與英王詹姆士一世有關的惡作?。翰骱才舭才庞⑼跽材肥恳皇酪娮C一個嬰兒的洗禮,英王以為懷里抱著的是嬰兒,誰想其實是個小豬,是女伯爵給他開了個玩笑,而眾所周知,詹姆士一世最討厭豬了。[4]
例3:
"Yes,it IS his business!"said FIVE."And I'll tell him—itwas for bringing the cook tulip-roots instead of onions."[3]
“不,與他有關!”老五說,“我要告訴他——這是由于你沒給廚師拿去洋蔥,而拿去了郁金香根!”[4]
冷杉注釋:卡羅爾寫到用郁金香根代替洋蔥的時候,可能想到了這樣一個典故:據說一位英國旅行者來到了郁金香的王國——荷蘭,他非但不知道稀有郁金香品種的價值,而且還錯把一個郁金香根當作洋蔥頭,并一層一層將其剝開。在當時,這樣一種稀有郁金香的花根價值4000荷蘭金幣,后來這位旅行者因為無力賠償花主人這么大一筆錢,而被捕入獄。[4]
除了以上這兩條注釋中的“很有可能”和“可能”,譯本注釋中還有不少這樣的表達不確定的推斷詞匯,體現(xiàn)作者“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不輕易下定論的嚴謹治學態(tài)度。
在譯本中,某些地方的語言被加粗并在旁邊添加注釋邊框,把原文以及譯文單獨摘抄出來,以此形式吸引讀者的注意。這些注釋的內容大都傾向于“雞湯文”,既不是翻譯技巧的解釋,不是文化背景的補充,也不是為了讀者更好地理解故事,而僅僅是為了向讀者傳輸作者認可的某些理念或人生觀、價值觀等。通過本書的序言得知,譯者翻譯此書的目的很大程度受到其妻子夢想讀到一本傳神達意的、經典的、又適合現(xiàn)代人口味的愛麗絲中譯本的影響,因此,譯者通過這些“美文好句”傳達一位父親對諸如他兒子般大小的青少年讀者的精神教化。同時,人們又可以通過這些注釋反過來窺探作者自身的價值、精神取向和人生哲學。
例4:愛是推動世界的動力![4]
冷杉注釋:It is love,that makes the world go round!(愛是推動世界的動力)[4]
例5:“最美的東西總是可望而不可即!”[4]
冷杉注釋:The prettiest are always farther!(最美的東西總是可望而不可即!)[4]
例6:“假如每個人都管好自己的事,”公爵夫人嘶啞著嗓子嘟囔著說,“地球就會比現(xiàn)在轉得快多啦?!盵4]
冷杉注釋:If everyoneminded their own business,the world would go round a deal faster than it does.(假如每個人都管好自己的事,地球就會比現(xiàn)在轉得快多啦。)[4]
在這部譯本中,冷杉給專有名詞、典故、諧音、藏頭詩、雙關語等文化局限詞加注,解釋語言的內涵與外延,傳遞豐富的文化信息,幫助讀者理解。對原著中采用以語音、詞匯特征為修辭手段的地方加注闡明,對原文的“言外之意”“潛臺詞”等通過加譯注以點破與指明。
例7:
“Mine is a long and sad tale!”said the Mouse,turning to Alice,and sighing.
“It is a long tail,certainly,”said Alice,looking down with wonder at the Mouse’s tail;“butwhy do you call it sad?”[3]
“我的歷史是個又長又悲傷的故事!”老鼠對著愛麗絲嘆息著說。
“它的尾巴是挺長的,”愛麗絲說,她非常納悶兒地瞅瞅老鼠的尾巴“可你為什么說尾巴是悲傷的呢?”[4]
冷杉注釋:英文中的tale(故事)與tail(尾巴)發(fā)音相同,老鼠說的是“故事”,而愛麗絲聽成了“尾巴”。[4]
單從譯文來看,“故事”“尾巴”這兩個詞在中文中沒有任何的關聯(lián),放在同一語境中會讓讀者一頭霧水。然而,在注釋中,冷杉給讀者提供原文出現(xiàn)的同音字,通過對比原文與譯文,讀者能產生一種豁然開朗的感覺。
例8:
They very soon came upon a Gryphon,lying fast asleep in the sun.(If you don't know what a Gryphon is,look at the picture.)[3]
她們很快就碰見了一只鷹頭獅,曬著太陽睡得正香呢(要是你不知道什么是鷹頭獅,你可以看看插圖)。[4]
冷杉注釋:希臘神話中鷹頭獅身有翅的怪獸。鷹頭獅是牛津大學三一學院的象征和標志,它的圖像就出現(xiàn)在三一學院的大門上,對于這一點,卡羅爾和利德爾家小姐妹肯定很熟悉。這里的鷹頭獅和素甲魚是用來諷刺那些多愁善感的大學校友的。[4]
在跨文化交際中,國俗詞(承載著特有文化內涵的詞匯)是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交流的一大障礙。在冷杉譯本中,讀者雖然也可以通過插圖看出“鷹頭獅”的樣子,但是因為中國文化里并沒有這種動物,所以讀者仍然只知其貌不知其義。有了這條注釋,讀者就能很好地理解鷹頭獅的文化內涵:諷刺多愁善感的大學校友。
在這部譯本中,冷杉通過注釋大量補充背景材料、風土民俗、文學常識等相關信息;增添原著作者的生平經歷、原著的創(chuàng)作背景、故事原型等內容,擴大讀者的視野。
例9:
March Hare and the Hatterwere having tea at it:a Dormousewas sitting betbetween them,fast asleep...[3]
三月野兔和帽匠坐在桌旁喝著茶,一只睡鼠在他們中間酣睡著。[4]
冷杉注釋:英國睡鼠是一種生活在樹上的嚙齒動物,相比較起來,它更像小松鼠,而不太像老鼠。不過,睡鼠的習性不太像松鼠,松鼠只在冬天冬眠,而睡鼠由于習慣夜間出來活動,所以一年四季的大白天里,睡鼠看上去都困蔫蔫的。你瞧,就是文中提到的五月份,它也總是睡個不停。目前,這種可愛的英國睡鼠也屬瀕危動物之列。[4]
在這條注釋中,冷杉詳細介紹故事中出現(xiàn)的睡鼠,它在英國確實存在。為了給目標讀者提供更生動的視角,他把它跟外表像睡鼠的松鼠進行比較,并且提及它們的生活方式,用來解釋為什么故事中的“睡鼠”總是感到困倦。這對目標語兒童讀者了解睡鼠的特點是非常有幫助的。
例10:
Presently she began again."Iwonder if I shall fall right THROUGH the earth!"[3]
不一會兒,她又說開了:“我想知道我會不會直接穿過地球,”[4]
冷杉注釋:物體如果掉入一個穿過地球的洞后將會發(fā)生什么事。追根溯源,這個問題最先應是古羅馬歷史學家普魯塔克最先提出。在作者卡羅爾生活的年代,這個問題為人們廣泛討論,當時一些著名的思想家都參與了討論,其中包括弗蘭西斯·培根和伏爾泰。伽利略給出了正確的答案:物體首先是以加速下落,但同時加速力是遞減的,到達地心,加速力為零。物體掉落的速度此時會減慢,同時伴隨著不斷增加的負加速度,這樣的情況一直保持到物體到達地球另一端的洞口,而此時的物體向相反的方向下落,如此循環(huán)往復。當然這是排除了空氣阻力和地球自轉的科里奧利力后的理想狀態(tài)。[4]
從這條注釋中,冷杉向讀者介紹作者當時的社會思想,還擴展讀者的物理知識,不愧為“百科全書”的稱號。
例11:
"One side of WHAT?The other side of WHAT?"thought Alice to herself.
"Of the mushroom,"said the Caterpillar,just as if she had asked it aloud;and in anothermoment itwas out of sight.[3]
“什么東西的一邊,什么東西的另一邊?”愛麗絲心想?!澳⒐?,”毛毛蟲說,就好像聽到了愛麗絲的心思,不一會兒,毛毛蟲就消失得無影無蹤了。[4]
冷杉注釋:在這里,毛毛蟲猜中了愛麗絲的想法。卡羅爾不是一個唯心主義者,不過,他卻相信超常感知和意念致動的力量??_爾在1882年的一封信中,又談到由當時出版的一本名叫《讀心術》的小冊子,他相信超自然的靈異現(xiàn)象是真實存在的?!斑@一切似乎表明確實存在超自然的現(xiàn)象,它與電流或精神力量相結合,其結果是大腦可以作用于他人的大腦。我相信,將來會有那么一天,人們會發(fā)現(xiàn)這種現(xiàn)象的規(guī)律,它也就成了已知的自然力量,那么人與人之間將更加親近……”卡羅爾一直是特異動能研究協(xié)會的創(chuàng)辦者和熱情的參與者,他的個人藏書中有大量的關于超自然的書籍。[4]
就如這條注釋所展示的那樣,在冷杉譯本中,有大量的關于卡羅爾本人生活經歷、日常偏好、思想主張等內容的注釋,讓讀者能了解關于作者卡羅爾的更多信息,從而更好地讀懂他所著的這部文學作品。
通過注釋,冷杉說明自己對原文語言或故事情節(jié)的理解,剖析自己在翻譯過程中的心理感受以及翻譯時的處理方法等。
例12:
"That's the reason they're called lessons,"the Gryphon remarked:"because they lessen from day to day."[3]
“所以都問上‘多少’課,”鷹頭獅評論說,“就是先多后少的意思?!盵4]
冷杉注釋:英文中的“課(lesson)”與“減少(lessen)”只差一個字母,并且讀音相同,英文原文中鷹頭獅的話的意思是:所謂“課”就是“減少”的意思,這里為了增加中文幽默效果,故如此翻譯。[4]
在這條注釋中,譯者幫讀者理清原文作者的文字游戲,并且解釋自己的譯文想達到的翻譯效果。
例13:
"Who are YOU?"said the Caterpillar.[3]
“你是誰?”毛毛蟲問道。[4]
冷杉注釋:你是誰?——這已經成為具有哲學意味的經典問話,問句本身以及下文愛麗絲閃爍其辭的回答,成了現(xiàn)代人“本體危機”的表征。[4]
在這條注釋中,冷杉跳出譯者的身份,像一位導師般向讀者灌輸語言背后的深刻哲學內涵,起到文本導讀的效果。
《愛麗絲夢游仙境》博得全世界范圍內讀者的喜歡,離不開英國著名畫家約翰·坦尼爾爵士為之畫的插圖。畫家的筆,補充了作家的筆,他畫出愛麗絲和那些動物的靈魂,把讀者帶進一個神奇的幻想的世界。冷杉不僅在譯本里完整呈現(xiàn)這些插圖,還對部分插圖進行解讀,讓讀者了解圖畫背后的故事從而更深刻理解這些插圖(圖1)。
圖1 瘋狂茶會Fig.1 A MAD TEA-PARTY
冷杉注釋:坦尼爾筆下的三月野兔耳朵上纏著一綹稻草,當時這是美術乃至舞臺藝術中用來表達瘋狂的常用手法。從圖中看,坦尼爾爵士很有可能接受了卡羅爾的建議,這位瘋帽匠是依照牛津大學附近一個名叫卡特的家具商的原型而創(chuàng)作的??ㄌ刂栽诋數乇环Q為瘋帽匠,一半是因為他總是帶著一頂高帽子;一半是因為他總有些雷人的怪念頭。他曾發(fā)明一個“鬧鐘床”,通過定時把熟睡的人從床上掀翻在地而把人叫醒,這張床1851年曾在巴黎水晶宮展出過。這樣一來,卡洛爾筆下的瘋帽匠十分關注時間和總是要把睡鼠弄醒的舉動也就有了相應的解釋。另外這一章里也比較關注家具——大茶桌、大扶手椅、寫字臺,也跟卡特的家具商身份保持一致。另外,帽匠的帽子上貼了一個“這一款打六折”的標簽,也與后面第11章里的審訊問話前后呼應。[4]
在這個注釋中,冷杉向讀者傳遞稻草的藝術文化內涵,探究瘋帽匠的人物原型,同時還為后文的情節(jié)做了“呼應注”。
文學翻譯的最終目的就是要把不同民族的優(yōu)秀文化介紹給讀者,以達到跨文化交流的目的。通過研究冷杉譯本《愛麗絲夢游仙境》,我們發(fā)現(xiàn)好的譯注能對作品的表達起補償作用,為譯文讀者閱讀作品掃清文化障礙,使他們能更深刻地理解原著,獲得同原著讀者一樣的藝術感受,同時還能幫助譯者構建自己的文化身份。由此可見,從跨文化交際角度來看,譯注對于文學翻譯具有重要的意義,望譯者能采納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