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穎
“生疑—綻思—活用”進階教學模式是一種創(chuàng)新的教學模式,突破了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適應了課堂教學改革的需要。這種教學模式是教師基于學生的學情,以“生疑”“綻思”和“活用”三個關鍵環(huán)節(jié)(臺階),引領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質疑問難、積極思考、體驗感悟和遷移運用??磮D寫話對培養(yǎng)低年級學生寫話的興趣和良好的寫話習慣,為順利過渡到中年級的習作做好充分的鋪墊。統(tǒng)編版小學語文教材二年級設置了寫話教學任務。在課例研究中,本人執(zhí)教的統(tǒng)編版小學語文教材二年級《老鼠和貓》看圖寫話一課,貫徹了“生疑—綻思—活用”進階教學理念,并采取了有效策略,通過“仔細觀察,質疑激趣”“發(fā)揮想象,綻放思維”“說話體驗,拓展活用”,達到了預期的教學效果,真正實現(xiàn)了學生學習能力的層級推進,一步步提升學生的想象能力,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
一、仔細觀察,質疑激趣
看圖寫話的基礎是要學會觀察,這是進行看圖寫話的重要條件。但對于低年級學生來說,觀察能力是十分欠缺的。他們看到一幅圖,往往毫無頭緒,不知該如何下手,可以說是無目的、無順序的。這就需要老師的引導,觀察事物的顏色、樣子、動作和神態(tài)等,交給學生觀察的方法。使整幅圖或多幅圖畫變成一個完整的、連貫的故事,人物形象更加豐富逼真,故事情節(jié)更加曲折動人。如在教學《老鼠和貓》時,先觀察整一幅圖,引導學生質疑問難,在學生帶著問題學習的過程中,激發(fā)學生主動學習的興趣。再把圖片分割,引導學生重點觀察老鼠和貓的樣子、神情。
片段一:
師:從圖中你們想知道什么?課件出示:課本中的整一幅圖畫。
生1:這只老鼠為什么會出現(xiàn)在電腦旁邊?
生2:老鼠和貓發(fā)生了什么事?
生3:結果,老鼠被貓吃了嗎?
師:同學們很愛思考問題,我們帶著問題邊觀察邊想象。課件出示部分圖畫(老鼠和電腦)。
師:仔細觀察,說說這是一只怎樣老鼠?
生:這是一只精靈的老鼠。
師:你從哪里看出它精靈了?課件顯示:這是一只(? )的老鼠,它的眼睛(? ?),嘴巴( ),它非常( )!
生:這是一只精靈的老鼠,它的眼睛圓溜溜的,嘴巴尖尖的,它非常開心!
師:你是從老鼠的什么方面來觀察的?
生:從老鼠的樣子、神態(tài)觀察。
片段二:
師:請同學們仔細觀察老鼠看到貓后的神情?
生1:老鼠嚇得直冒汗。
生1:老鼠嚇得一屁股坐在地上。
生1:老鼠嚇得屁滾尿流。
……
在指導看圖時遵循由易到難的原則,在這過程中把觀察的方法教給學生,比如,觀察可以從整體到局部再到整體地觀察,觀察事物的樣子和神情,以及它們之間的相互關系。在仔細觀察的基礎上,通過問題情境的支架誘導,使學生在原有知識水平基礎上產生認知沖突,進行質疑問難,激發(fā)學生探究學習的欲望,達到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
二、發(fā)揮想象,綻放思維
發(fā)揮想象有利于開創(chuàng)學生的思維,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有助于學生的個性發(fā)展。圖畫上的內容是平面的,靜止的,只有展開豐富的想象,賦予它們動作、語言、思想,畫面就會變得活靈活現(xiàn),故事情節(jié)才會變得生動有趣。教學中,可引導學生從人物的心理、語言和動作等方面大膽想象。在教學《老鼠和貓》中,我創(chuàng)設生動有趣的情境,讓學生進入角色,大膽想象,激活了學生的思維,點燃了學生參與體驗的熱情,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片段三:
師:剛才同學們提出的問題很有研究的價值,這只老鼠為什么會出現(xiàn)在電腦旁邊?
生1:小老鼠發(fā)現(xiàn)主人不在家,出來偷東西吃,它東張西望,沒有找到一點好吃的東西,剛想放棄,突然看到有一臺電腦,它好奇地走過去 。
生2:夜晚,人們都睡覺了,小老鼠輕手輕腳地來到電腦旁,它想:我終于有機會痛快地玩電腦了。
生3:小老鼠看見主人玩電腦,等主人睡著了,它悄悄地來到電腦旁。
……
片段四:
師:同學們,老鼠看到這只貓之后,有什么樣的反應呢?
生:老鼠嚇得一屁股坐在地上,它怕貓把它給吃了,就趕緊跑了。
師 :嗯,是的,老鼠很害怕。它回頭就跑,跑到墻角邊,它回頭一看,看到什么呢?
生1:看到了貓還在那里,沒有動。
生2:看到了貓還是那個樣子,也沒有叫。
師:是啊,這個時候 ,老鼠會怎么想?
生1:老鼠會很懷疑 ,哎呀,這只貓干嗎不叫不動呢?
生2:這是不是只假貓呢?
師:是啊,老鼠又慢慢地走過去,它碰到了鼠標,貓“喵——”叫了一聲。這個時候 ,老鼠又會怎么想?
生1:哎喲,這只貓叫得可厲害啦 。
生2:這只貓躲藏得可真深!
教學時,教師根據(jù)低年級學生的思維和認知水平搭建“腳手架”,讓學生探究問題時碰撞思維,綻放思想,取長補短,去偽存真,建構新知識,從而讓學生的思維和認知上升到一個新的“臺階”。從學生的發(fā)言中,提煉出幾個問題 :老鼠怎么想?老鼠怎么辦?這些問題支架的設計,給學生思考和表達的方向,讓學生從多角度思考問題,引導學生發(fā)揮想象,讓故事變得搖曳多姿。
三、說話體驗,拓展活用
如果要讓學生愛上寫話,就讓學生先愛上說話。說話是一種口頭語言的表達方式,是寫話的基礎和前提。低年級學生對于語言的理解、句子結構形式的把握正處在起步階段,說話常常不完整、不連貫,不能準確地表達意思。學生說話不完整,寫話也就不會完整。根據(jù)學生的這一特點,平時應注重訓練學生說完整的句子,引導學生在頭腦中形成“完整句”的印象。再創(chuàng)設情境引導學生把說的、想的親歷體驗出來,加深對人物語言、動作、心理活動的感悟,激發(fā)寫作興趣,拓展寫作思路,豐富寫作內容。通過體驗理解詞語意思,在理解的基礎上靈活運用到寫作中,這樣就實現(xiàn)了說話和寫話的無縫對接。
片段五:
師:瞧,老師還給大家?guī)砹艘环荻Y物——詞語錦囊,希望這些詞語能幫助你把故事編得更有趣。(課件出示“詞語錦囊”的詞語: 得意洋洋、嚇得跌倒、渾身哆嗦、怒氣沖沖、大驚失色、目瞪口呆、連滾帶爬、東張西望、吞吞吐吐地說)
師:你們可以選擇喜歡的詞語來體驗。
生:我想體驗“渾身哆嗦”。
師:你詮釋得生動極了,在什么情況下你會“渾身哆嗦”?
生:害怕或冷的時候,我會“渾身哆嗦”。
師:你可以看圖用“渾身哆嗦”說 一句話嗎?
生:小老鼠看見貓,被嚇得渾身哆嗦。
……
在指導說話的過程中,教師可設計一些問題支架,讓學生們在想象的基礎上大膽地說話,把想象的畫面用語言表達出來。引導學生用體驗的方式理解詞語意思,再把這些詞語靈活運用到寫話中。用體驗的方式感受人物對話、心理活動、動作表情,讓說得好的學生上臺展示。學生只有充分體驗,才會寫得生動精彩,真正達到能力“進階”的目的。
四、規(guī)范寫話,評議修改
通過層層訓練,寫話就是水到渠成之事了。由熱火朝天的體驗到靜默成詩的寫作,學生依然需要支架的輔助。因此,在寫話之前,教師對方法的指導是很有必要的。引導學生用上好詞好句,比如:運用比喻句、擬人句……在教學的過程中把語言描寫、動作描寫、心理描寫等寫作方法教給學生,在寫話時讓學生用上這些寫作方法。如“寫話小妙招”:(1)寫話的六要素:時間、地點、人物、開始、經(jīng)過、結果;(2)注意寫好小老鼠和貓的樣子、表情、動作、心理和語言;(3)給故事起一個亮麗的題目;(4)注意寫話格式和正確使用標點符號。
規(guī)范的書面表達是低年級看圖寫話的重要環(huán)節(jié)。讓低年級學生進行規(guī)范寫話,學生到了中高年級,習作表達才會文從字順。寫后交流評價,通過生生評價、師生評價等多元評價,以評促寫,讓學生充分交流、相互補充。在“寫話、傾聽、交流和評價”四位一體中,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傾聽與表達習慣,提高他們評價能力和合作學習的能力。
總之,看圖寫話《老鼠和貓》一課由于采取了有效的進階教學策略,達到了良好的教學效果。之后,在看圖寫話《小刺猬》《冰棍》《探望老師》等課的教學中,我繼續(xù)運用這些策略指導學生寫話,學生參與的興趣濃厚,不僅敢于大膽想象,而且樂于表達和體驗,學生們寫話的內容變得豐富生動。
【本文系廣東省教育科學“十三五”規(guī)劃 2019 年度重點課題“‘生疑—綻思—活用進階教學模式的創(chuàng)新與實踐”(編號 2019ZQJK047)和湛江市中小學教育科學“十三五”規(guī)劃2019年度重點課題“核心素養(yǎng)導向下小學體驗式作文教學策略研究”(課題編號2019ZJZD008)的研究成果】
責任編輯 徐國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