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聰凡
如今的教育中,非常注重“以人為本,回歸學生”,因此教學必須要回歸教育的本質,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因此,美術教學要取得良好的效果,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就需要遵循兒童發(fā)展的規(guī)律,激發(fā)他們的積極性。三年級學生對于直觀的東西很容易接受,這為教學活動的開展提供了良好的切入點。接下來以《我的好鄰居》一課為例,在分析了教材與學生特點的基礎上,針對該課進行了教學設計,希望可以為美術教學提供借鑒,為學生的成長提供更好的支持。
一、教學背景分析
(一)教材分析
《我的好鄰居》是義務教育美術教科書(嶺南版)小學三年級上冊的教學內容,屬于“設計、應用”學習領域,這個課程以“我的好鄰居”為主題作為切入點,課程蘊含了多個美術學習活動,從整個課程內容結構和知識要素來看,課程的重點應該是學習使用各種工具,設計、制作和體驗紙為主要材料的立體造型效果。
(二)學情分析
三年級學生受年齡特點和興趣特點的影響,對直觀的東西更容易接受,所以本課將造型表現(xiàn)和生動的多媒體畫面結合起來,把抽象的創(chuàng)造活動融入生動的游戲活動中。以“擺一擺”為契機,借助幫鄰居阿姨擺一擺家具,在整個感受和探究學習過程中,學生的想象創(chuàng)造、動手表現(xiàn)能力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更重要的是學生愉快輕松的學習,充分體驗到畫面的樂趣。
二、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能用線條描繪鄰居的形象,能用點、線、面來處理場景的前后遮擋關系。
2.過程與方法:通過小組合作“建設文明和諧的現(xiàn)代社區(qū)”,在合作過程中發(fā)揮想象與創(chuàng)作的思路。
3.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熱愛生活,了解鄰居間應該互相關心、相互幫助。
三、教學重難點
重點:學會用線條表現(xiàn)鄰居的形象和生活。
難點:學會處理畫面的細節(jié)以及前后遮擋關系。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小道具、素材(教具)。
教科書、彩筆(學具)。
四、教學過程
(一)故事導入———蘭蘭阿姨幫助我找到鑰匙的故事
師:今天老師很開心。為什么呢?因為今天出門的時候,老師的鑰匙掉在路上,被鄰居的阿姨撿到,她跑了好長一段路才把鑰匙給我。如果沒有這個阿姨,恐怕我今晚就回不了家了。
問題一:我的鄰居真好,同學們你們有沒有這樣的鄰居???
問題二:同學們都發(fā)現(xiàn)了我們身邊有個好鄰居,現(xiàn)在大家就這張圖來說一下你對“遠親不如近鄰”這句俗語的理解吧。
學生分小組討論,根據(jù)自己課前了解的知識嘗試解惑,教師補充解答。
(二)質疑交流———了解人的形態(tài)和特征
問題三:怎樣畫出你的好鄰居?(教師在黑板上示范創(chuàng)作過程。)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質疑、解惑,使學生進一步了解人物的畫法,生生互動,師生互動,開展有效學習。
(三)探究學習———分析遮擋的關系
教師畫出鄰居,學生上來擺道具,擺完之后講解畫面的前后遮擋關系。教師出示完成之后的作品。
我們在畫人的時候要注意人物的特征和形態(tài)。老師的鄰居已經畫出來啦,同學們是不是發(fā)現(xiàn)很空呀,那我們擺一些家具上去,請一個同學上來擺一下,我現(xiàn)在擺的場景是在客廳,家里面除了客廳還可以是書房、臥室、廚房等等。蘭蘭阿姨家里畫出來是這個樣子的,大家看見沒有,畫面當中老師運用了遮擋關系。什么是前后遮擋關系呢?前后遮擋關系就是人在前,沙發(fā)在后,離你近的人會擋住后面的沙發(fā)的一部分,后面的沙發(fā)只能看見一小部分而不是全部,所以同學們在構圖的時候呀,要注意離你近的畫得稍微大些,離你遠的畫得稍微小一些。
(四)藝術實踐———激發(fā)學生創(chuàng)作欲望
師:這里已經準備了漂亮的房子,大家一起來畫出你的好鄰居,并邀請他們住進這些小房子里。
作業(yè)的小要求:
1.人物形象生動有趣;
2.構圖飽滿,合理運用遮擋關系;
3.畫面色彩豐富。
(五)小結
1.你最欣賞哪一幅作品?為什么?
2.學生欣賞立體作品,自評與互評,教師簡評(人的形態(tài)和特征、場景設計、遮擋關系的運用、色彩等)。
(六)課堂延伸
我們周圍生活了許許多多形形色色的人,有可愛的,有善良的,有悲觀的,千萬戶燈火組成了我們現(xiàn)代社會和諧的景象?,F(xiàn)在啊老師變成一名魔法建筑師,即將打造一個小區(qū),你們覺得這個小區(qū)叫什么名字好呢?嗯,老師聽了你們的意見之后覺得“和諧小區(qū)”這個名字很符合。小區(qū)里面的人們都面帶微笑,互相問候,相互幫助,一派和諧的景象。如果你住在這這個小區(qū)會有什么樣的感覺呢?那老師布置一個任務,每個同學回家之后見到鄰居后微笑著問聲好,如果發(fā)現(xiàn)鄰居們遇到什么困難請主動幫助他們,好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