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柴可夫斯基的《四季》套曲由十二首帶有標題的小曲構成,這些小曲與十二個月的季節(jié)變化特點相呼應,情感內容豐富,描繪出了十二幅截然不同的景色畫面,其中運用的彈奏技巧和音樂表達的編排都為整套作品增色增味。本文通過對這套作品的創(chuàng)作背景、藝術價值以及《一月》的作品結構、音樂特征、演奏分析等細節(jié)來研究如何演繹這套作品,從中歸納出演奏這套作品的技法,更加深入了解柴可夫斯基音樂,了解俄羅斯音樂文化。
[關鍵詞]柴可夫斯基;《四季》;《一月》;演奏分析
[中圖分類號]J624"[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7-2233(2021)03-0133-03
一、柴可夫斯基鋼琴作品簡述"
柴可夫斯基是19世紀俄羅斯民族樂派最具代表的音樂家,被譽為“偉大的俄羅斯音樂大師”。他創(chuàng)作的鋼琴作品題材內容多樣化,滲透著俄羅斯民間音樂,他創(chuàng)作的《降b小調第一鋼琴協(xié)奏曲》(作品編號Op23)深具民族特點,民歌曲調與龐大的作品規(guī)模結合,反映出對生活的熱愛和對歡樂的向往;他為兒童創(chuàng)作了一整套鋼琴曲集,這部《兒童鋼琴曲集》(作品編號Op39)從兒童的視角出發(fā),從標題到音樂內容都是兒童所喜愛的,作品貼近生活,營造出浪漫的兒童音樂世界;他還創(chuàng)作了《鋼琴小品》(作品編號Op19)分別為《黃昏時的幻想》《幽默詼諧曲》《紀念冊的一頁》《夜曲》等,這些短小精致的小品運用俄羅斯小調音樂以及戲劇性抒情性的音樂要素生動地反映了柴可夫斯基的內心感受和俄羅斯人民的美好生活;柴可夫斯基的創(chuàng)作中還有一部著名的鋼琴套曲《四季》(作品編號Op37),《四季》中每一首樂曲都是一幅豐富的民間風情畫,運用俄羅斯民間音樂曲調從側面反映出了俄羅斯人民多姿多彩的生活和對幸福美好的向往。柴可夫斯基將鋼琴藝術與民族特色相融合,用音樂的方式讓人們感受俄羅斯文化的獨特魅力。
二、《四季》的創(chuàng)作背景及藝術價值"
19世紀下半葉,民族主義音樂盛行,圣彼得堡雜志社主編從俄羅斯詩人們的詩中選出了十二首準備在雜志上刊登,這些詩的內容與十二個節(jié)令相關,并且他邀請了柴可夫斯基每月按節(jié)令寫一首鋼琴曲,與詩同時在雜志上發(fā)表?!端募尽穭?chuàng)作于這一背景之下,成為這一時期具有代表性的作品?!端募尽愤@套作品中每一首小曲都有一個標題,標題似一個指針,給大家更多的畫面感。作品中融入了很多文化傳統(tǒng)以及風俗習慣,同樣也涉及到了船歌[1]、圓舞曲[2]等體裁形式,彈奏技法上一些音色的控制、速度的把握、音樂呼吸的處理以及踏板的運用都是這套作品的亮點,雖然這套作品規(guī)模較小,它卻是各類國際鋼琴比賽的指定曲目,足以見得它的意義與難度。
三、《一月——在爐邊》的音樂特征"
連那寧靜安逸的角落,也籠罩著夜色的晦暗。壁爐里微微的火光將盡,小小的蠟燭還在眨著眼……這首詩出自普希金[3],《一月——在爐邊》這首鋼琴作品就是為這首詩而作,從詩的字里行間中我們讀出了鋼琴曲的情感基調,描繪著冬夜寂靜安謐的狀態(tài),作者帶著神秘的幻想又心存困惑。這首作品是一首抒情浪漫小曲,作品開頭4小節(jié)是主題句,前八后十六加二八的節(jié)奏型運用使音樂富有動感,第3—4小節(jié)向下五度模進,一明一暗音色對比,描繪了整個安靜沉思的狀態(tài)下,思緒的小波動。從11小節(jié)開始,音符變得緊湊起來,氣氛逐漸開始活躍,運用了大量的模進和重復,情緒更加濃烈,直到27小節(jié)音樂由強變弱變慢,預示著要進入新的主題。整個第一部分描繪了寒冷的冬日壁爐里火苗簇簇,火爐旁邊窩著熟睡的大黃狗,作者坐在壁爐前的搖椅上,陷入沉思的一幅場景。第二部分進入了新的主題,兩種主題材料交替進行,充滿疑問的下行音階和幻想中的三連音一慢一快的速度對比,仿佛能感覺到作者在思緒頓節(jié)之時突然豁然開朗的情感變化。第二部分大量運用了左右手三連音的連接,輕巧流暢的音符線條表現(xiàn)出思緒的逐漸明朗化,最終又回歸第一主題,回到了沉靜安逸的冬夜中,熊熊爐火和熟睡的大黃狗又浮現(xiàn)在眼前。
四、《一月——在爐邊》演奏分析"
《一月——在爐邊》是一首中板作品,演奏時音色的控制、音樂呼吸的處理、節(jié)奏型的連接、踏板的運用、速度的把握以及指法的編排,這些內容都是需要注意的技術難點,攻克技術難點的同時要學會怎樣有效率地練習才能又好又快的拿下這首作品,下面將逐一進行分析。
(一)技術難點
1聲音的控制
首先,這首作品是四聲部作品,第一部分開始以弱的力度開頭,因此要求整個第一部分既要突出旋律主題,又要表現(xiàn)出安靜的、慵懶的感覺,由于自身手指的不均勻性,導致演奏的時候往往會在1指2指彈得特別重,無法突出旋律線條。聲音的連貫舒適靠的就是手指的控制,演奏時要控制大拇指和食指的彈奏力度,用手指表現(xiàn)音樂的流動色彩。其次,作品要求弱的時候,不能為了追求音響效果的弱而使胳膊的力量懸在上方,導致整個聲音是虛的。演奏時,應該運用整個大臂以及小臂,把力量傳送到指尖,放松胳膊和手腕,指尖控制力量,這樣既能達到弱的音響效果,而且每個音符都是扎實清晰的狀態(tài)。
2音樂呼吸的處理"
第一部分中11小節(jié)開始出現(xiàn)了很多的兩個音的小連奏,由于它們十分短小,所以演奏者往往在尋找彈奏舒適的同時就把它們當做二連音來處理,如果演奏者把它們機械地彈成二連音,整個旋律線條就斷開了,無法表現(xiàn)出層層遞進的情感。演奏時注意,胳膊帶動手迅速表現(xiàn)出換氣的動作,但手指不要離鍵,靈敏地做出這些小連奏,讓旋律流動起來,整個音響效果是歌唱性的,情感的遞進要通過手指的彈奏處理表現(xiàn)出來。
3節(jié)奏的把握
30小節(jié)、32小節(jié)和34小節(jié)以及37—45小節(jié)等,左右手出現(xiàn)了大量的三連音連接,如果要使旋律流動均勻舒暢,必然要做到三連音的節(jié)奏均勻平等,左右手的銜接也要天衣無縫,因此演奏三連音時可以將手臂輕微右移,右手在左手彈奏時就要找到正確琴鍵的位置做好準備,配合左手自然地銜接過去。如果彈奏者在練習時無法均勻地彈奏三連音,可以在慢速練習階段配合節(jié)拍器來進行規(guī)范。
4踏板的運用
踏板是音樂的靈魂,正確使用踏板可以讓音樂更加富有韻味。在這首作品中,踏板的使用是十分密集的,運用不好不僅不會起到潤色作用,還會造成音響效果的渾濁,在作品中一些短小的連奏,不能因為它們都是一樣的音型就把踏板一
直踩下去,這樣會感覺所有的音符黏在一起,聽覺效果會大大下降,個人認為在每個小連奏的銜接中可以輕微地抬起踏板,減弱延音效果,聽覺上形成似延非延的效果,這樣既能感受到旋律的流動性,又能感受到音符的干凈清澈。彈奏37—40小節(jié)時可以采用音后踏板,既保證了高音聲部的旋律流動,又在換氣中保證了音符的清澈度。
5多種速度的練習方法
整首作品所要求的是Moderato中板速度,=88標準速度標記為=40
當然我們在練習階段不可能直接用標準速度來練,首先要經過一定時間的慢練,先從慢練中掌握彈奏的手型、狀態(tài)和旋律的走向,體會作品的情感,個人建議慢練時調整速度,把握作品的要點。
(二)彈奏版本的對比學習
中俄兩國的兩位演奏家分別演奏過這首作品,而他們對于這首作品都有不同的看法。中國知名演奏家郎朗在2015年發(fā)行了一張《郎朗在巴黎》的專輯,這部專輯中他演奏了《一月——在爐邊》這首作品,所用時長為5分25秒,而俄羅斯知名演奏家普列特涅夫在1995年發(fā)行的《柴可夫斯基鋼琴套曲四季和六首鋼琴小品》演奏了這首作品,演奏時長為5分24秒,兩人演奏速度差不多,但也許是兩國音樂家身處地域不同,所以他們對作品的解讀也就大大不同。作為聆聽者認為兩位演奏家都表達出了作品的戲劇性和悲劇性的色彩,也表達出了各自的態(tài)度,朗朗的演奏情緒相對比較飽滿,整個演奏一氣呵成,而普列特涅夫的演奏很輕柔,很內斂,情緒變化很分明,細節(jié)處理十分精細,賦予了每個音獨特的意義。相比而言,普列特涅夫的演奏將作品中很多細節(jié)處理表現(xiàn)得更加出彩,因為作為俄羅斯本國演奏家,他從小生活在俄羅斯吸收本國文化,對19世紀盛行的民族音樂十分了解,演奏起來更加純正、細膩、豐富。
通過版本比較,這首作品無論從技術難點還是從情感走向都是非常豐富的,想要把這首作品完美地演奏出來,需要在練習的時候傾注大量的時間和精力,首先要做到分手慢練,這樣不僅僅是為了熟練地彈奏,更是為了體會作品的內在,把握作品的旋律,更好地理解作品;其次雙手慢練時要著重把握旋律在多聲部的走向,思考怎樣突出旋律線條,又能使伴奏聲部與之契合,突出各聲部之間的層次,達到一個立體的彈奏效果;最后在提高速度的同時選擇自己認為這首作品最適合的彈奏速度,把握作品中的強弱起伏以及情感變化,融入自己對作品的理解,完整地演繹整首作品。
結"語
通過對《四季》中《一月——在爐邊》的各方面分析,讓我們在學習彈奏《四季》以及今后會涉及到的彈奏教學方面有了更深的認識,也讓我們進一步了解了柴可夫斯基的音樂,他的作品中巧妙地運用了很多彈奏方面的技巧讓我們在聽覺上得到享受,與此同時作品的音樂特征又能帶領我們進入一個視覺盛宴,他的創(chuàng)作就是在用音樂盡情表達自己豐富的思想世界。我們在分析柴可夫斯基音樂的同時也體會到了俄羅斯音樂的魅力所在。只有通過刻苦地練習和正確的學習方法,才能夠解讀柴可夫斯基音樂的內涵,才能有超乎完美的演繹,為大家?guī)聿煌捏@喜。
注釋:"
[1]船歌,威尼斯船工所唱的歌曲以及模仿這種歌曲的聲樂曲和器樂曲。
[2]圓舞曲,一種每節(jié)三拍的舞曲,起源于奧地利民間,后來流傳很廣。
[3]普希金,俄羅斯著名文學家、詩人、小說家,現(xiàn)代俄國文學的創(chuàng)始人,19世界俄羅斯浪漫主義文學的主要代表。詩選自《四季》鋼琴教材。
(責任編輯:莊"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