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輝,張 微,侯 軒,鄧明惠,辜依海
陜西省漢中三二〇一醫(yī)院微生物免疫科,陜西漢中 723000
腹膜透析是腎內科治療終末期腎病的常用方法,由于其具有易于操作、安全簡便等優(yōu)點,在臨床上廣泛用于腎臟替代治療[1]。由于大多數(shù)慢性腎臟病患者存在電解質紊亂、貧血、營養(yǎng)不良等因素,容易并發(fā)各種院內感染,一旦發(fā)生腹腔感染,患者將不能進行腹膜透析治療[2-3]。本研究選取于本院進行治療的53例腹膜透析院內腹腔感染患者,研究腹膜透析院內腹腔感染患者菌群分布、藥敏結果及相關因素,旨在為該類患者的治療提供依據(jù)。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8年3月至2019年3月在本院進行治療的53例腹膜透析院內腹腔感染患者為腹腔感染組,其中男29例,女24例;年齡55~77歲,平均(69.87±5.21)歲;透析時間4~12個月,平均(9.32±6.50)個月?;颊呔细鼓ぱ椎脑\斷標準[4]:(1)伴有體溫升高、腹痛等癥狀,且腹膜透析引流液有混濁現(xiàn)象;(2)膜透析引流液細菌培養(yǎng)結果可見致病菌;(3)腹膜透析引流液檢查結果可見白細胞計數(shù)升高(>10×109/L),并且中性粒細胞比例>50%。選取同期來本院進行腹膜透析但未發(fā)生腹腔感染患者67例為對照組,其中男36例,女31例;年齡54~78歲,平均(61.23±5.43)歲;透析時間4~12個月,平均 (6.10±1.53)個月。
1.2方法 (1)采集腹腔感染組患者透析液(留腹>3 h)行常規(guī)檢查,同時留取透析液進行細菌培養(yǎng)和藥敏試驗。病原菌鑒定使用Bruker基質輔助激光解吸電離飛行時間質譜(MALDI-TOF MS);藥敏試驗使用BD Phoenix100進行檢測。以《醫(yī)院感染診斷標準》中的相關標準作為醫(yī)院感染的診斷標準,根據(jù)《全國臨床檢驗操作規(guī)程》進行操作;質控菌株:金黃色葡萄球菌ATCC 25923,大腸埃希菌ATCC 25922,銅綠假單胞菌ATCC 27853。病原菌培養(yǎng)采用《全國臨床檢驗操作規(guī)程》進行操作,藥敏試驗采用MIC法和紙片擴散法(K-B法),判定標準和試驗方法采用美國臨床實驗室標準化協(xié)會(CLSI)2018版。(2)對兩組患者的相關資料進行調查統(tǒng)計,包括年齡、性別、透析時長、原發(fā)病等情況,分析其與腹腔感染的相關性。
1.3統(tǒng)計學處理 采用SPSS19.0軟件進行分析。計數(shù)資料采用百分數(shù)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兩指標間的相關性采用Spearman相關分析。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腹腔感染組患者病原菌分布情況 53例腹腔感染組患者中分離出病原菌為76株,其中革蘭陰性菌41株(53.95%),革蘭陽性菌32株(42.11%),真菌3株(3.95%);主要病原菌為大腸埃希菌(15.79%)、肺炎克雷伯菌(13.16%)、屎腸球菌(13.16%)、糞腸球菌(11.84%)、金黃色葡萄球菌(25.83%)。見表1。
表1 腹腔感染組患者病原菌分布情況(n=76)
2.2腹腔感染組患者病原菌耐藥情況分析 大腸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等革蘭陰性菌對頭孢哌酮/舒巴坦、亞胺培南、美羅培南較為敏感,耐藥率≤20%;屎腸球菌、糞腸球菌、金黃色葡萄球菌等革蘭陽性菌對萬古霉素、利奈唑胺較為敏感,耐藥率≤20%,見表2、3。
表2 腹腔感染組患者主要革蘭陰性菌耐藥情況分析
表3 腹腔感染組患者主要革蘭陽性菌耐藥情況分析
續(xù)表3 腹腔感染組患者主要革蘭陽性菌耐藥情況分析
2.3腹腔感染與臨床指標的相關性分析 腹膜透析院內感染患者年齡、性別、透析時間、原發(fā)病與發(fā)生腹腔感染具有相關性(r=0.683、0.102、0.714、0.785,P<0.05)。
腹膜透析是治療終末期腎病的常用方法,由于腹膜透析患者常伴有貧血、免疫力低下、營養(yǎng)不良等疾病,發(fā)生腹腔感染風險較高[5]。為進一步降低本院腹膜透析患者發(fā)生腹腔感染的概率,本研究選取本院53例腹膜透析院內腹腔感染患者,分析透析液中菌群分布和藥敏結果,旨在為臨床治療提供依據(jù)。
本研究結果顯示,53例腹腔感染組患者中分離出病原菌76株,其中革蘭陰性菌41株,革蘭陽性菌32株,真菌3株,主要病原菌為大腸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屎腸球菌、糞腸球菌、金黃色葡萄球菌。說明患者腹腔感染的主要致病菌是革蘭陰性菌,與相關報道結果一致[5]。但本研究中革蘭陽性菌比例也較高,可能與預防性使用抗菌藥物有關,且臨床上頭孢菌素類藥物使用較多,該種藥物抗菌譜較廣,使腸球菌屬耐藥性逐年增高,從而導致革蘭陽性菌的檢出率增高[6]。相關研究通過對比近10年的腹腔感染患者菌群分布變化,結果顯示,腸球菌屬所占比例已經(jīng)超過葡萄球菌屬,與本研究結果一致[7]。大腸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等革蘭陰性菌對頭孢哌酮/舒巴坦、亞胺培南、美羅培南較為敏感,耐藥率≤20%,提示大腸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對美羅培南、碳青霉烯類藥物具有較好的敏感性,但有研究顯示,肺炎克雷伯菌對碳青霉烯類藥物的耐藥性在全球范圍內增加,具體的抗菌藥物應根據(jù)藥敏結果選擇[8]。屎腸球菌、糞腸球菌、金黃色葡萄球菌等革蘭陽性菌對萬古霉素、利奈唑胺較為敏感,耐藥率≤20%。屎腸球菌、糞腸球菌、金黃色葡萄球菌對萬古霉素、利奈唑胺具有較高的敏感性,且相關研究表明,近年來我國耐萬古霉素的糞腸球菌和屎腸球菌檢出率較低,腸球菌屬在腹腔感染患者分離出的比例逐年上升,并且與操作和住院時間密切相關[9]。但有研究分離出耐萬古霉素的金黃色葡萄球菌菌株,因此應該加強對耐萬古霉素葡萄球菌的監(jiān)測[10]。本研究顯示,腹膜透析院內感染患者年齡、透析時長、原發(fā)病與發(fā)生腹腔感染具有相關性(P<0.05),提示膜透析患者年齡、透析時長、原發(fā)病均可能造成腹膜透析患者的感染,針對這些因素應制訂預防措施,糾正患者營養(yǎng)不良、貧血等癥狀從而增強免疫力,同時,重視實時評估和培訓,重視基礎疾病的治療,縮短住院日,建立臥床腹膜透析患者專用病房,從而降低腹膜透析患者腹腔感染率[11-12]。
綜上所述,造成腹膜透析院內腹腔感染的主要病原菌為大腸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屎腸球菌、糞腸球菌和金黃色葡萄球菌,臨床上可根據(jù)藥敏試驗結果選擇相應的抗菌藥物?;颊吣挲g、透析時長、原發(fā)病與腹膜透析患者發(fā)生腹腔感染有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