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偉偉, 江 漣, 李 冬
(同濟大學附屬同濟醫(yī)院檢驗科,上海 200065)
血流感染(bloodstream infection,BSI)是臨床常見的嚴重的全身感染性疾病,死亡率較高[1-2]。血培養(yǎng)是BSI診斷的金標準,快速、準確地確定病原菌信息,及時對癥用藥是臨床治療BSI的關鍵。基質輔助激光解吸電離飛行時間質譜(matrix-assisted laser desorption ionization time-of-flight mass spectrometry,MALDI-TOF MS)徹底打破了傳統(tǒng)微生物鑒定的模式,使微生物的快速鑒定成為一種可能。本研究采用質譜聯(lián)合分離膠離心方法,對報陽血培養(yǎng)樣本進行前處理后的快速質譜檢測[3],精簡操作步驟,縮短臨床獲取血培養(yǎng)結果的時間,助力臨床快速診療。
收集同濟大學附屬同濟醫(yī)院血培養(yǎng)報陽樣本682例,同一患者的需氧血培養(yǎng)瓶和厭氧血培養(yǎng)瓶均納入本次研究。質控菌株及質譜校準參考菌株大腸埃希菌(ATCC 8739)購自上海市臨床檢驗中心。
質譜儀、Vitek 2 Compact自動化鑒定藥敏儀(法國生物梅里埃公司);Bactec FX全自動血培養(yǎng)儀(美國BD公司),血瓊脂平板(美國Thermo公司);甲酸、乙腈(美國Sigma Aldrich公司);Bactec血培養(yǎng)樹脂需氧瓶、含溶血素厭氧瓶、10 mL一次性無菌注射器、無菌Eppendorf管及分離膠采血管(美國BD公司);基因組DNA提取試劑盒及聚合酶鏈反應(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相關試劑[生工生物工程(上海)有限公司]。
1.3.1 常規(guī)染色鏡檢和轉種培養(yǎng)鑒定 將血培養(yǎng)瓶顛倒混勻,用無菌注射器抽取培養(yǎng)液涂片,行革蘭染色鏡檢。若鏡下未見細菌,結合培養(yǎng)結果等排除假陽性可能。用無菌注射器抽取培養(yǎng)液接種于血瓊脂平板/厭氧血瓊脂平板,孵育18~24 h后挑取菌落,進行質譜鑒定;同時制備菌液,選取鑒定卡,采用Vitek 2 Compact自動化鑒定藥敏儀(簡稱自動化鑒定藥敏儀)鑒定。
1.3.2 血培養(yǎng)報陽樣本質譜直接鑒定(快速質譜法) (1)樣本前處理。將血培養(yǎng)瓶顛倒混勻,用無菌注射器抽取培養(yǎng)液4 mL,注入分離膠采血管,常溫2 070×g離心10 min,離心后大部分細胞成分及雜質離心至下層分離膠,細菌富集至分離膠上層灰白色沉淀(取少量涂片后行染色鏡檢,確認有細菌富集),去掉上清液,吸取800 μL無菌0.9%氯化鈉溶液至分離膠管,反復輕輕地吹打上層灰白色沉淀,吹打混勻后吸取至Eppendof管,切忌用力吹打分離膠,避免混入分離膠,影響質譜譜峰導致最終結果錯誤。將Eppendorf管于室溫環(huán)境2 070×g離心5 min,棄去上清液,加入500 μL 0.9%氯化鈉溶液,混勻,2 070×g離心2 min,棄去上清液,留沉淀。(2)甲酸/非甲酸處理。未加甲酸、乙腈的處理方法用于除鏡檢結果為真菌的血培養(yǎng)陽性樣本,取Eppendorf管中沉淀物直接進行質譜鑒定,此方法耗時20 min;加甲酸、乙腈的處理方法用于所有的樣本,在Eppendorf管沉淀物中加入70%的甲酸20 μL,吹打混勻后室溫放置2 min,加入乙腈,吹打后2 070×g離心2 min,取上清液待用,此方法耗時25 min。(3)質譜鑒定。用無菌槍頭輕輕挑取Eppendorf管中少量灰白色沉淀,均勻涂布于一次性靶板的樣品孔,加1 μL基質液,干燥后采用質譜儀進行鑒定。以上所有操作均在生物安全柜內進行。
1.3.3 判讀標準 在培養(yǎng)菌落后進行質譜鑒定和自動化鑒定藥敏儀鑒定結果一致的情況下,用培養(yǎng)菌落后進行質譜鑒定結果為標準評估快速質譜法鑒定結果的準確性;若兩者鑒定結果不一致,或無法鑒定,或鑒定到屬而無法具體到種的情況,則進行16SrDNA基因測序復核,以此為對照標準。
1.3.4 結果分析 若快速質譜法鑒定到種或屬,且病原菌鑒定結果與評判標準結果一致,則表明快速質譜法鑒定結果準確;若病原菌鑒定結果與評判標準結果不一致,則認為鑒定結果不準確。計算快速質譜法鑒定準確率、錯誤率及無法鑒定率。
采用SPSS 20.0軟件進行統(tǒng)計分析,計數(shù)資料以率或例表示,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對682例血培養(yǎng)陽性樣本同時進行質譜鑒定與自動化鑒定藥敏儀鑒定,在2種方法均可鑒定的情況下,鑒定(種或屬)結果符合率為100%。部分菌種(非發(fā)酵棒狀桿菌5株,地衣芽胞桿菌、短小芽孢桿菌、蠟樣芽孢桿菌、產黏棒狀桿菌各2株,干燥棒狀桿菌、污染伯克霍爾德菌各1株)存在質譜可鑒定、自動化鑒定藥敏儀無法鑒定的情況,質譜鑒定結果與基因測序結果一致。
682例血培養(yǎng)陽性樣本中,664例檢出單數(shù)菌,539例(81.2%)快速質譜方法可準確鑒定(種/屬),122(18.4%)例未鑒定出(種/屬),僅3例(0.5%)鑒定錯誤(種/屬),分別為泛菌屬、肺炎克雷伯菌和頭狀葡萄球菌。
以培養(yǎng)菌落后質譜鑒定結果為標準,快速質譜法革蘭陰性菌、革蘭陽性菌、真菌鑒定準確率(種/屬)分別為85.8%/6.0%、65.0%/3.1%、63.6%/0;革蘭陰性菌鑒定準確率顯著高于革蘭陽性菌(P<0.05)和真菌(P<0.05),革蘭陽性菌和真菌間則無明顯差異。革蘭陰性菌中,快速質譜法腸桿菌科、非發(fā)酵菌、其他革蘭陰性菌鑒定準確率(種/屬)分別為89.0%/5.0%、65.0%/10.0%、66.7%/22.2%,腸桿菌科的鑒定準確率高于非發(fā)酵菌,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其他革蘭陰性菌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革蘭陽性菌中,快速質譜法葡萄球菌屬、腸球菌屬、鏈球菌屬、其他革蘭陽性菌鑒定準確率(種/屬)分別為70.9%/1.1%、71.4%/2.4%、40.5%/10.8%、50%/7.1%,其中葡萄球菌屬和腸球菌屬的鑒定準確率均高于鏈球菌屬,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其他革蘭陽性菌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焖儋|譜法鑒定準確率居前3位的細菌分別為肺炎克雷伯菌、大腸埃希菌和金黃色葡萄球菌,分別為92.8%,96.3%和79.5%。見表1。
表1 664例單數(shù)菌快速質譜法鑒定和培養(yǎng)菌落后質譜鑒定結果比較 株
682例血培養(yǎng)陽性樣本中,有18例培養(yǎng)出2種細菌,快速質譜法從其中14例中檢出菌株,其中13例鑒定出1種細菌,鑒定準確率(種)為77.8%。培養(yǎng)菌落后質譜鑒定和快速質譜法鑒定結果見表2。
表2 快速質譜法14例血培養(yǎng)樣本復數(shù)菌檢出結果
664例檢出單數(shù)菌的樣本中,有11例檢出真菌。未檢出菌的653例樣本中,未加甲酸、乙腈處理和加甲酸、乙腈處理的樣本,快速質譜法分別檢出488株細菌和532株細菌,未加甲酸、乙腈組細菌的檢出率顯著低于加甲酸、乙腈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8.278,P<0.05)。加甲酸、乙腈對一部分菌種是有影響的,受影響最明顯的是凝固酶陰性葡萄球菌(15例),以下依次為鏈球菌(8例)、腸球菌(5例)、棒狀桿菌屬(3例)、金黃色葡萄球菌(3例)等。
MALDI-TOF MS憑借高通量的鑒定系統(tǒng)和足夠強大的數(shù)據(jù)庫定義了一種新的微生物鑒定方法,其最大的有點是簡單、快速、準確、高效。眾所周知,BSI是嚴重危及患者生命的全身性感染性疾病,BSI病原學診斷的金標準是血培養(yǎng)。那么,如何應用質譜技術實現(xiàn)臨床血培養(yǎng)報陽樣本的直接快速檢測,并在臨床實驗室常規(guī)使用,是臨床微生物實驗室提高檢測效率的重點。
血培養(yǎng)瓶中的成分,除了細菌之外,還存在血細胞及液體等,為了盡可能地避免各種成分的干擾,本研究采用操作比較簡單的分離膠離心法[4],同時考慮到臨床微生物室常規(guī)操作的可行性及血培養(yǎng)樣本直接鑒定結果的高效性,進行了幾處細節(jié)的改進:(1)分離膠管富集離心采用臨床微生物常規(guī)配備的普通離心機(2 070×g)獲取細菌沉淀物;(2)經過簡單的洗滌(2次0.9%氯化鈉溶液)和小轉速離心(2 070×g)后進行質譜鑒定,因為常規(guī)臨床微生物實驗室并不一定會配備高速離心機,這樣更便于常規(guī)微生物室操作;(3)關鍵步驟即分離膠管富集離心后菌體富集物(灰白色沉淀)的挑取,我們未直接采用文獻曾報道的直接刮取的方法[4],而是用吸管取800 μL無菌0.9%氯化鈉溶液進行反復吹打,吹打混勻后吸至Eppendorf管,獲取菌體富集物,此吹打混勻的方法有效地避免了分離膠的混入,提升了最終細菌沉淀物的純度,由于該步驟變化前后的比對研究只是前期試做了幾例,并未進行大樣本的比對研究,因此能否提高鑒定的準確性仍需進一步的研究。本研究結果表明,細菌可鑒定準確率與文獻報道[5]比較相近。
在本研究納入的682例臨床血培養(yǎng)陽性樣本中,培養(yǎng)菌落后同時進行質譜鑒定與自動化鑒定藥敏儀鑒定,其中15例質譜可鑒定而自動化鑒定藥敏儀無法鑒定。在2種方法均可鑒定的情況下,鑒定(種或屬)結果符合率為100%。
本研究通過與金標準“血培養(yǎng)”病原菌鑒定結果的比較,評估快速質譜法對血液樣本中細菌的鑒定能力,發(fā)現(xiàn)682例血培養(yǎng)陽性樣本中,有664例檢出單數(shù)菌,快速質譜法可準確鑒定(種/屬)的概率為81.2%,與其他文獻報道[5]接近,未鑒定出(種/屬)的概率為18.4%,錯誤鑒定概率非常低,僅為0.5%。快速質譜法未鑒定出或鑒定錯誤的原因可能有以下幾方面:(1)血培養(yǎng)樣本中細菌濃度低,難以鑒定;(2)血培養(yǎng)樣本中細菌細胞壁難以被破壞;(3)血培養(yǎng)直接快速鑒定的操作過程中受其他細胞成分、分離膠及有形雜質等的干擾,如錯誤鑒定的泛菌屬和肺炎克雷伯菌屬于黏液型菌株,黏液層可能會影響蛋白的提取,干擾質譜鑒定的結果。
本研究結果表明,快速質譜法準確鑒定革蘭陰性菌的概率遠高于革蘭陽性菌和真菌,原因可能為[6]:(1)革蘭陽性菌、真菌的細胞壁較革蘭陰性菌厚,細胞壁更難被破壞,導致可準確鑒定的概率低于革蘭陰性菌;(2)在納入本研究血培養(yǎng)的細菌中,革蘭陽性菌被污染的概率明顯高于革蘭陰性菌。對患者的病史(BSI的相關臨床癥狀)及降鈣素原、C反應蛋白等感染相關指標進行查詢,并對同時送檢的其他血培養(yǎng)報陽情況進行追溯,從而判斷血流病原菌污染或感染的可能,發(fā)現(xiàn)污染菌由于本身菌量比較少,且許多菌種存在細胞壁比較厚的特征,導致血培養(yǎng)快速質譜法鑒定準確率低。本研究快速質譜法可鑒定準確率居前3位的常見致病菌分別為肺炎克雷伯菌(92.8%)、大腸埃希菌(96.3%)和金黃色葡萄球菌(79.5%)。
有學者認為MALDI-TOF MS不適宜作復數(shù)菌鑒定[7],這與本研究結果一致。本研究快速質譜法僅對1例樣本準確鑒定出復數(shù)菌,其他13例均鑒定出其中1種,可能與復數(shù)菌之間濃度差異較大有關。有學者認為復數(shù)菌可否分開鑒定的關鍵取決于不同菌量的比例,為MALDI-TOF MS鑒定復合菌的研究提供了新思路[8]。
本研究結果表明,甲酸、乙腈處理對一部分菌種的鑒定結果有影響,44株只有樣本經甲酸、乙腈處理才鑒定出的菌株中,革蘭陽性菌占86.4%(38株)、革蘭陰性菌占13.6%(6株),這可能與革蘭陽性菌本身的細胞壁成分有關,破壁比較困難而無法獲得足夠量蛋白,需要甲酸、乙腈破壁處理。
總之,快速質譜法與傳統(tǒng)儀器鑒定比較優(yōu)勢突出,在臨床血培養(yǎng)陽性樣本直接檢測方面具有更大的優(yōu)勢。質譜儀聯(lián)合分離膠的簡便性及可操作性強,是血培養(yǎng)陽性樣本快速檢測的一種新的研究方法,并可常規(guī)應用于臨床微生物檢驗。對于臨床而言,該方法可明顯縮短臨床獲取鑒定結果的時間,為臨床的快速診療爭取時間,從而最大程度地滿足臨床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