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玲
(湖北省公安縣中醫(yī)醫(yī)院推拿科,湖北 荊州434300)
肌肉勞損是一種慢性的反復積累的微細損傷[1],在臨床上較為常見、多發(fā),且肌肉慢性炎癥會引起肌肉緊張、痙攣,導致疼痛、運動受限等臨床表現(xiàn)[2]。肌肉勞損在長期久坐者、體力勞動者等群體中多發(fā)[3],且近年來隨著手機等電子產(chǎn)品在日常生活中的普及,肌肉勞損的發(fā)生率呈現(xiàn)低齡化趨勢,嚴重影響患者的日常生活、學習、工作[4],降低其生活質(zhì)量。西醫(yī)一般通過口服止痛藥、物理療法等方式治療肌肉勞損,雖然治療初期可起到較好的療效,但療效并不長久,病情易反復發(fā)作。中醫(yī)在治療肌肉勞損方面積累豐富了的經(jīng)驗,包括中藥、拔罐、針灸、推拿等方式,但中藥口服的療程長,味道苦澀、難以下咽,易引起消化系統(tǒng)不良反應,進而影響患者的治療依從性和療效,因此,需采用安全有效、療程短且療效持久的治療方案。本研究旨在分析松肌復式推拿在該病治療中的療效,為臨床選擇更加理想的治療方案提供參考,現(xiàn)報道如下。
1.1 臨床資料選取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本院收治的肌肉勞損患者108例,根據(jù)隨機數(shù)字表法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各54例。對照組男36例,女18例;年齡43~67歲,平均年齡(54.27±4.41)歲;病程1~7年,平均病程(3.41±1.05)年;勞損部位:頸肩部肌肉勞損26例,腰背部肌肉勞損28例。觀察組男34例,女20例;年齡44~69歲,平均年齡(54.34±4.53)歲;病程1~8年,平均病程(3.52±1.11)年;勞損部位:頸肩部肌肉勞損24例,腰背部肌肉勞損30例。兩組臨床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颊呒凹覍倬炇鹬橥鈺狙芯揩@得醫(y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
1.2 納入及排除標準納入標準:所有患者均符合《中醫(y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中的相關診斷標準;所有患者經(jīng)X線檢查、CT檢查、神經(jīng)系統(tǒng)檢查顯示無頸椎病、頸椎間盤和腰間盤突出等情況;經(jīng)其他非手術療法治療3個月無效或復發(fā)的患者。排除標準:存在惡病質(zhì)、惡性腫瘤的患者;存在嚴重心腦血管疾病、骨腫瘤、肌性斜頸的患者;存在嚴重皮膚感染、局部出血的患者;存在頸肩部手術史或腰椎手術史的患者;臨床資料不完整或中途失訪的患者。
1.3 方法對照組采用針刺療法。按照勞損部位的不同合理選擇穴位,針對頸肩部肌肉勞損者,采用電針對頸夾脊穴、肩井、手三里、手五里、大椎、大杼、腎俞、天宗等穴位進行針刺,留針20~30 min,每天1次。針對腰背部肌肉勞損者,采用一次性針灸針(長20 mm、直徑為0.3 mm)對雙側(cè)腎俞穴、委中穴、阿是穴、腰陽關、命門、關元俞進行針刺,得氣后,采用平補平瀉法,留針30 min,每天1次。1個療程10次,共治療3個療程。
觀察組在針刺療法的基礎上聯(lián)合松肌復式推拿治療。①撥法:操作者使用指腹吸定治療部位,支點為施術者的肩關節(jié),前臂主動擺動促使指端進行垂直肌纖維方向的擺動,在達到肌組織最高點時快速減力,手臂回彈后單向發(fā)力。對肌肉的起止點進行切撥,對肌纖維、肌腱的起止點進行垂直橫向彈撥、縱向切撥,使肌腱垂直壓向骨面,縱向切撥肌纖維起止點。②牽伸法:操作者兩手將患者肢體的近端、遠端分別握住,朝著相反方向進行用力牽拉;或者可以利用肢體自身重量進行反牽拉;操作者讓患者的肢體遠端向前牽伸,以伸展關節(jié)或半關節(jié)。③揉法:操作者使用手掌或指腹固定治療部位的皮膚,對治療部位進行環(huán)形運動,順著肌纖維方向?qū)「馆p輕推揉,促使肌肉放松。連續(xù)治療1個月。
1.4 觀察指標及評價標準①應用視覺模擬評分法(VAS)評估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的疼痛程度,讓患者在標有數(shù)字0~10的直尺上標出能代表自己疼痛程度的相應位置,數(shù)字對應0~10分,其中0分表示無痛,10分表示最難以忍受的劇烈疼痛,輕度、中度、重度疼痛依次表示1~3分、4~6分、7~10分。同時測量兩組患者的關節(jié)活動度。②在治療前后應用日本骨科協(xié)會評估治療分數(shù)(JOA)評價兩組患者脊髓功能改善情況,總分29分,分值越高表明脊髓功能受損程度越小。③評價兩組臨床療效,治愈:臨床癥狀徹底消失且隨訪6個月未復發(fā);顯效:臨床癥狀較治療前顯著改善,不會影響正常生活及工作;有效:臨床癥狀稍有好轉(zhuǎn),對日常生活和工作存在一定的影響;無效:上述標準均未達到??傆行?(治愈+顯效+有效)/本組總例數(shù)×100%。④隨訪6個月,記錄兩組患者的復發(fā)情況。
1.5 統(tǒng)計學方法采用SPSS 21.0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處理,計數(shù)資料以[n(%)]表示,行χ2檢驗,計量資料以“±s”表示,行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疼痛評分、關節(jié)活動度比較治療前,兩組患者疼痛評分、關節(jié)活動度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治療后,兩組患者疼痛評分、關節(jié)活動度均較治療前改善(P<0.05),且觀察組患者疼痛評分低于對照組,關節(jié)活動度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兩組疼痛評分、關節(jié)活動度比較(±s)Table 1 Comparison of pain score and range of motion between the two groups(±s)
表1 兩組疼痛評分、關節(jié)活動度比較(±s)Table 1 Comparison of pain score and range of motion between the two groups(±s)
?
2.2 兩組JOA評分比較治療前,兩組患者JOA評分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治療后,觀察組患者JOA評分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治療前后,組內(nèi)JOA評分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3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觀察組患者臨床總有效率為92.59%,明顯高于對照組的74.07%,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2 兩組JOA評分比較(±s,分)Table 2 Comparison of JOA scor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s,scores)
表2 兩組JOA評分比較(±s,分)Table 2 Comparison of JOA scor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s,scores)
?
表3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n(%)]Table 3 Comparison of clinical efficacy between the two groups[n(%)]
2.4 兩組復發(fā)率比較隨訪6個月后,觀察組患者復發(fā)率為3.70%(2/54),明顯低于對照組的18.52%(10/54),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6.000,P<0.05)。
肌肉勞損的發(fā)生與肌肉急性扭傷、慢性累積性損傷密切相關,多在肌肉活動過多、肌肉在靜態(tài)姿勢下長期保持緊張的部位出現(xiàn)[5-6],會引起肌纖維充血水腫及代謝產(chǎn)物堆積,促使部分肌纖維變性壞死;另外肌肉過度牽拉、負荷過大會引起肌肉部分撕裂、斷裂,導致急性肌肉勞損的發(fā)生。肌肉勞損的主要病因為長時間反復進行某一特定動作[7],發(fā)病初期的臨床癥狀并不明顯且比較隱匿,部分癥狀可自行緩解,因此,患者容易忽略,延誤最佳治療時機。肌肉勞損持續(xù)進展會出現(xiàn)疼痛劇烈、活動受限等癥狀,影響患者的日常生活、工作,盡早為患者采取有效的治療是改善預后的重要舉措。
中醫(yī)將肌肉勞損納入“行痹”范疇,認為該病是由風濕阻絡、氣血瘀滯所致[8],臨床治療應以活血祛瘀、通絡止痛、益氣消腫為主要原則[9]。本研究中對肌肉勞損患者采用針刺治療,辨證選穴,能夠?qū)ο鄳ㄎ贿M行刺激,起到祛風散寒、祛濕通絡、活血散瘀的效果。其中針刺頸夾脊穴能夠解除肌肉痙攣,調(diào)節(jié)植物神經(jīng)功能;取肩井穴針刺可起到祛風清熱、活絡消腫的效果;針刺手三里、手五里可起到疏經(jīng)通絡、消腫止痛、調(diào)節(jié)臟腑功能的效果;取大椎針刺可益氣壯陽;針刺大杼穴可祛風解表、宣肅肺氣、強筋壯骨;針刺腎俞具有鎮(zhèn)痛補腎的效果;針刺天宗穴可生發(fā)陽氣、鎮(zhèn)痛消腫;針刺委中穴可通絡止痛;針刺阿是穴可疏經(jīng)通絡;針刺腰陽關、命門穴、關元俞可緩解腰痛。但單純的針刺治療并不能根治肌肉勞損,故本研究聯(lián)合推拿進行治療。
松肌復式推拿是由肌肉結構和功能原理、傳統(tǒng)推拿手法、現(xiàn)代醫(yī)學肌肉反牽張反射相結合而形成的,主要包括3步:切撥肌肉起止點、牽伸緊張痙攣的肌肉、推揉肌腹。松肌復式推拿的撥法應用在肌肉勞損治療中,能起到活血散瘀、消腫散結、疏經(jīng)通絡、解痙止痛的效果[10],具體效應為:①撥法中,對肌肉起止點進行切撥,能消散復合性陽性結節(jié),起到消腫散結的作用;②通過對肌腱、肌肉進行橫向彈撥、縱向切撥能夠促使周圍的粘連組織松解;③通過切撥可對肌腱內(nèi)的肌梭進行刺激,進而對前角運動神經(jīng)元進行抑制,起到松肌作用。牽伸手法能夠借助肌肉的反牽張反射起到松肌、抗痙攣效果,促使被牽伸的肌肉舒張,進而能解除肌肉緊張、痙攣情況。揉法在肌肉勞損的治療機制為:①通過輕揉肌腹能擴張局部血管,改善血液循環(huán),還可抑制神經(jīng)興奮性,消除炎癥代謝產(chǎn)物;②可加快組織液回流速度,起到消腫作用;③通過輕揉肌腹能夠升高局部溫度,發(fā)揮熱效應,降低肌膜興奮性,放松緊張的肌肉。
本研究結果表明,治療后,觀察組患者疼痛評分明顯降低,關節(jié)活動度、JOA評分改善明顯,治療總有效率高且復發(fā)率低,原因為松肌復式推拿治療通過撥、牽、揉的復式手法能有效改善肌肉張力和循環(huán),解除肌肉痙攣,消除結節(jié),松肌、鎮(zhèn)痛效果顯著,且具有良好的預后效果。
綜上所述,松肌復式推拿應用在肌肉勞損患者中的效果較為理想,預后效果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