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玉霞
商丘市第二人民醫(yī)院,河南 商丘 476000
精神分裂癥是一種常見的精神疾病,該病發(fā)病緩慢、病程長、成遷延性,主要涉及情感、意識、精神障礙及與現(xiàn)實環(huán)境脫離感。近年來我國精神分裂癥發(fā)病率逐年上升,病情嚴重且易反復(fù)發(fā)作,造成患者持續(xù)的社會功能下降和精神衰退,給患者日常生活帶來嚴重影響的同時也對患者家庭甚至整個社會造成負擔[1-2]。目前藥物治療仍是精神分裂癥的首選方法,有研究表明[3],運用非典型抗精神病藥治療精神分裂癥預(yù)后較好,能有效改善患者的陽性、陰性癥狀,提高患者的生活質(zhì)量,本次研究旨在探討阿立派唑治療精神分裂癥對患者認知功能和神經(jīng)營養(yǎng)因子(neurotrophic factor,NT)的影響,現(xiàn)報告如下。
選取2019 年9 月至2020 年6 月在商丘市第二人民醫(yī)院治療的75 例精神分裂癥患者為研究對象,通過隨機抽簽將其分為對照組(38 例)與觀察組(37例)。對照組中男23 例,女15 例;年齡(34.17±5.34)歲,年齡范圍21~48 歲;病程(10.34±3.27)個月,病程范圍4~18 個月;受教育年限(10.36±4.79)年;陽性與陰性癥狀量表(PANSS)[4]總分(93.61±12.97)分。觀察組中男22 例,女15 例;年齡(34.74±5.61)歲,年齡范圍22~49 歲;病程(10.49±3.35)個月,病程范圍3~18 個月;受教育年限(10.59±4.67)年;PANSS 總分(94.18±13.17)分。兩組性別、年齡、病程、受教育年限及陽性與陰性癥狀量表(positive and negative syndrome scale,PANSS)評分間的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組間可進行比較。本研究符合醫(yī)學倫理原則。
參考《中國精神障礙分類與診斷標準》第3 版(chinese classification of mental disorders-3,CCMD-3)中精神分裂癥的診斷標準[5]。
納入標準:(1)符合診斷標準;(2)年齡18~60 歲;(3)近3 個月未服用抗精神病藥物;(4)患者知曉研究內(nèi)容,自愿參與;(5)PANSS 總分≥60 分。排除標準 :(1)處于妊娠期、哺乳期;(2)合并神經(jīng)系統(tǒng)疾患或腦器質(zhì)性病變;(3)酒精、藥物依賴、藥物過敏者;(4)內(nèi)分泌系統(tǒng)嚴重紊亂,嚴重的軀體疾病。
對照組使用利培酮片(西安楊森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10310,規(guī)格:2 mg/片)口服治療,1 次/d,用藥劑量初始為1 mg/次,第1 周逐漸增加至2~4 mg/d,第2 周增至4~6 mg/d,之后幾周根據(jù)患者具體病情決定用藥劑量,但≤10 mg/d。觀察組給予阿立派唑片(上海上藥中醫(yī)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41507,規(guī)格:10 mg/片)治療,用藥劑量初始為10 mg/次,1 次/d,兩周后可酌情增加劑量,但原則上≤30 mg/d。兩組均連續(xù)治療2 個月。
(1)認知功能:采用精神分裂癥認知功能成套測驗(measurement and treatment research to improve cognition in schizophrenia consensus cognitive battery,MCCB)[6]對患者治療前后的認知功能進行評估,MCCB 包括持續(xù)操作測驗(continuous performance test-identical pairs,CPT-IP)、語義流暢性(category fluency,CF)、連線測驗(trail making test,TMT)、符號編碼(breif accessment of cognition in schizophrenis symbol coding,BACS)、工作記憶與空間廣度測驗(wechsler memory sacle-Ⅲ,WMS-Ⅲ)、視覺記憶測驗(brief visuospatial memory test,BVMT-R)、言語記憶測驗(hopkins verbal learning test-revised,HVLT-R)、社會認知與情緒管理測驗(mayer-salovey-caruso emotional intelligence test-managing emotions,MSCEITME)、迷宮測驗(neuropsychological assessment,NAB),上述評分均根據(jù)MCCB 得分轉(zhuǎn)化表格轉(zhuǎn)換為T 分(均數(shù)為50,標準差為10),MCCB 總分=9 個分測驗得分轉(zhuǎn)換為T 分之和/9,各分測驗分及總分越高,認知功能越好。②血清NT 水平:分別于治療前后抽取兩組空腹靜脈血5 mL,靜置后分離血清,低溫保存,使用酶免試劑盒(上海連碩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檢測神經(jīng)營養(yǎng)因子-3(neurotrophin-3,NT-3)、神經(jīng)生長因子(nerve growth factor,NGF)、腦源性神經(jīng)營養(yǎng)因子(brain 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的濃度。
數(shù)據(jù)統(tǒng)計和分析應(yīng)用SPSS 25.0 軟件,分別采用配對樣本、獨立樣本t檢驗進行計量資料組內(nèi)和組間比較,P<0.05 時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治療前兩組患者的CPT-IP、CF、TMT、BACS、WMS-Ⅲ、BVMT-R、HVLT-R、MSCEIT-ME、NAB 及總分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觀察組除CPT-IP、BACS 外的MCCB 各項評分及總分較對照組顯著增大,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治療前后認知功能比較(分,)
表1 治療前后認知功能比較(分,)
注:與同組治療前比,aP<0.05;與對照組治療后比,bP<0.05。
治療前兩組患者血清NT-3、NGF、BDNF 的水平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觀察組NT-3、NGF、BDNF 的水平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治療前后血清NT水平比較(pg/mL,)
表2 治療前后血清NT水平比較(pg/mL,)
注:與同組治療前比,aP<0.05;與對照組治療后比,bP<0.05。
精神分裂癥主要以精神異常、情感、意識活動障礙為主要臨床表現(xiàn),20 世紀70 年代Gallhofer 就指出除了陽性、陰性癥狀外,精神分裂癥還存在認知功能損害。認知功能包括空間能力、注意力、信息整合、執(zhí)行功能以及抽象思維等多方面能力,目前醫(yī)學界也已認為認知障礙是精神分裂癥的核心癥狀及持續(xù)癥狀[7-8]。相關(guān)研究表明[9],精神分裂癥的認知功能損害是阻礙患者社會功能恢復(fù)的重要原因,其預(yù)后和病人的生活質(zhì)量直接相關(guān)。
精神分裂癥患者認知功能損害的機制與腦內(nèi)多巴胺(DA)功能下降以及5-羥色胺能、去甲腎上腺素能、乙酰膽堿能等參與的前額葉-紋狀體-丘腦-顳葉的連接功能紊亂有關(guān)[10]。阿立哌唑和利培酮均是非典型抗精神病藥,阿立哌唑?qū)汆愌苌?,通過對DA、5-羥色胺2A 受體拮抗和對5-羥色胺1A 產(chǎn)生部分激動作用,維持DA 系統(tǒng)的穩(wěn)定,不僅能通過上調(diào)低興奮的DA 改善認知功能、陰性癥狀,還可下調(diào)DA 的亢進使陽性癥狀得到改善[11-12]。利培酮與多巴胺D2 受體和5-羥色胺(5-HT)受體的親和力很強,可起到DA 和5-HT 平衡拮抗劑的作用,使患者的陽性、陰性癥狀、受損的認知功能得到改善[13]。另有研究表明[14-15],精神分裂癥患者服用非典型抗精神病藥后血清NT 越高,改善受損認知功能的程度越好,這可能與該類藥物激活神經(jīng)元存活信號傳導(dǎo)通路,增加神經(jīng)組織對BDNF、NGF、NT-3 的基因轉(zhuǎn)錄和蛋白合成,加快受損神經(jīng)元的修復(fù)有關(guān)。此外,阿立哌唑可抑制腦內(nèi)海馬神經(jīng)元的凋亡,上調(diào)BDNF、NGF 表達,增強其記憶和學習能力。本次研究結(jié)果顯示,治療后觀察組除CPT -IP、BACS 外的MCCB 各項評分及總分較對照組顯著增大,表明阿立哌唑在改善精神分裂癥患者認知功能方面優(yōu)于利培酮,同時治療后觀察組NT-3、NGF、BDNF 的水平顯著高于對照組,表明阿立哌唑用于治療精神分裂癥可上調(diào)NT 水平。
綜上所述,阿立派唑治療精神分裂癥可上調(diào)患者血清NT,使患者受損的記憶學習能力、抽象思維、空間能力、信息整合等認知功能得到明顯改善,效果優(yōu)于利培酮,但本次研究具有樣本資料少,觀察時間短等不足,因此結(jié)果需要進一步研究證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