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京寶,王 波
(臨沭縣人民醫(yī)院呼吸內(nèi)科,山東 臨沂 276700)
慢性阻塞性肺病是一種以慢性呼吸道炎癥為主要特征的呼吸系統(tǒng)疾病,患者常伴隨咳嗽、氣促及胸悶等臨床癥狀,該病可引發(fā)肺源性心臟病、呼吸衰竭等現(xiàn)象,嚴重威脅著患者的生命安全[1]。特布他林是臨床中常用于治療呼吸功能障礙的藥物,作為β- 受體興奮劑,其在改善呼吸功能中發(fā)揮重要作用,但單一用藥效果不佳。注射用甲潑尼龍琥珀酸鈉屬于人工合成糖皮質(zhì)激素,具有較強的抗炎作用,其與特布他林聯(lián)合使用可緩解患者炎癥反應(yīng),促進肺功能恢復(fù)[2]。本研究旨在探討注射用甲潑尼龍琥珀酸鈉對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肺功能、血氣指標及血清炎性因子水平的影響,現(xiàn)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采用隨機數(shù)字表法將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臨沭縣人民醫(yī)院收治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共102例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各51例。對照組患者年齡50~79歲,平均(62.31±1.23)歲;其中男性25例,女性26例。觀察組患者年齡54~78歲,平均(62.34±1.36)歲;其中男性27例,女性24例。兩組患者一般資料對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xué)意義(P>0.05),組間具有可比性。納入標準:患者均符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診治指南》[3]中的相關(guān)診斷標準者;經(jīng)心電圖、胸部X線等檢查確診者;存在喘息、咳痰及咳嗽等臨床癥狀者。排除標準:伴有其他感染性呼吸系統(tǒng)疾病者;存在肝、腎功能障礙者;妊娠期或哺乳期女性等。院內(nèi)醫(yī)學(xué)倫理委員會批準本研究,且患者或家屬對本研究知情同意。
1.2 方法兩組患者均給予吸氧、抗炎、止咳及平喘等常規(guī)治療,并維持其體內(nèi)酸堿和電解質(zhì)平衡,給予營養(yǎng)支持等。在常規(guī)治療的基礎(chǔ)上給予對照組患者硫酸特布他林霧化液(AstraZeneca AB,注冊證號H20140108,規(guī)格:2 mL∶5 mg)霧化吸入治療,2.5 mg/次,3次/d。在對照組的基礎(chǔ)上給予觀察組患者注射用甲潑尼龍琥珀酸鈉(福安藥業(yè)集團湖北人民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183041,規(guī)格:40 mg/支)治療,將15~30 mg注射用甲潑尼龍琥珀酸鈉與100 mL的5%葡萄糖溶液混合后于30 min內(nèi)緩慢靜脈注射,2次/d,若患者情況良好則改為1次/d。兩組患者治療周期均為1周。
1.3 觀察指標①對比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肺功能,采用肺功能檢測儀檢測第1秒用力呼氣容積(FEV1)、用力肺活量(FVC)、最大呼氣流量(PEF)。②對比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血氣指標,采集兩組患者空腹動脈血4 mL,采用動脈分析儀檢測動脈血氧分壓(PaO2)、動脈血二氧化碳分壓(PaCO2)、pH值。③對比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血清炎性因子水平,抽取兩組患者空腹靜脈血3 mL,3 000 r/min,離心5 min,取上清液,采用酶聯(lián)免疫吸附試驗法檢測血清降鈣素原(PCT)、腫瘤壞死因子 -α(TNF-α)、C-反應(yīng)蛋白(CRP)水平。
1.4 統(tǒng)計學(xué)方法運用SPSS 22.0統(tǒng)計軟件處理數(shù)據(jù),以表示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以P<0.05表示差異有統(tǒng)計學(xué)意義。
2.1 肺功能與治療前比,治療后兩組患者FEV1、FVC、PEF水平均上升,觀察組上升幅度大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xué)意義(均P<0.05),見表1。
2.2 血氣指標與治療前比,治療后兩組患者PaO2水平、pH值均上升,觀察組上升幅度大于對照組;而兩組患者PaCO2水平均下降,觀察組下降幅度大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xué)意義(均P<0.05),見表2。
2.3 血清炎性因子水平與治療前比,治療后兩組患者血清PCT、TNF-α、CRP水平均下降,觀察組下降幅度大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xué)意義(均P<0.05),見表3。
表1 兩組患者肺功能比較()
表1 兩組患者肺功能比較()
注:與治療前比,*P<0.05。FEV1:第1 秒用力呼氣容積;FVC:用力肺活量;PEF:最大呼氣流量。
FEV1(L) FVC(L) PEF(L/s)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對照組 51 1.46±0.27 2.23±0.30* 2.38±0.27 3.02±0.23* 4.41±0.85 5.45±0.90*觀察組 51 1.44±0.51 2.92±0.24* 2.40±0.36 3.82±0.34* 4.38±0.79 6.24±1.05*t 值 0.248 12.826 0.317 13.918 0.185 4.080 P 值 > 0.05 < 0.05 > 0.05 < 0.05 > 0.05 < 0.05組別 例數(shù)
慢性阻塞性肺病由慢性支氣管炎演變而成,其發(fā)病機制在于外因刺激時氣道出現(xiàn)高反應(yīng)性和免疫功能紊亂,大量炎癥因子釋放,局部水腫和分泌物增多,患者氣道受阻,肺功能受到影響,最終出現(xiàn)呼吸衰竭。臨床治療以止咳、平喘及常規(guī)抗感染為主,特布他林在一定程度上可緩解患者支氣管痙攣,促進氣管舒張,但長期使用部分患者會出現(xiàn)耐藥性,且可能導(dǎo)致不良反應(yīng)[4]。注射用甲潑尼龍琥珀酸鈉可發(fā)揮抗炎、免疫抑制及抗過敏活性的作用,同時減少炎癥病灶周圍的免疫活性細胞,抑制吞噬作用,進而更好地緩解病情,促進機體肺功能的改善[5]。本研究結(jié)果顯示,治療后觀察組患者FEV1、FVC、PEF水平均較對照組升高,表明注射用甲潑尼龍琥珀酸鈉可改善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肺功能。
表2 兩組患者血氣指標比較()
表2 兩組患者血氣指標比較()
注:與治療前比,*P<0.05。PaO2:動脈血氧分壓;PaCO2:動脈血二氧化碳分壓。1 mm Hg=0.133 kPa。
PaO2(mm Hg) PaCO2(mm Hg) pH 值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對照組 51 61.22±9.45 72.37±8.65* 53.70±8.63 47.36±8.00* 7.21±0.04 7.33±0.07*觀察組 51 60.58±9.75 78.75±10.06* 52.43±8.86 43.58±8.13* 7.22±0.03 7.37±0.03*t 值 0.337 3.434 0.733 2.367 1.428 3.751 P 值 > 0.05 < 0.05 < 0.05 < 0.05 > 0.05 < 0.05組別 例數(shù)
表3 兩組患者血清PCT、TNF-α、CRP 水平比較()
表3 兩組患者血清PCT、TNF-α、CRP 水平比較()
注:與治療前比,*P<0.05。PCT:降鈣素原;TNF-α:腫瘤壞死因子 -α;CRP:C- 反應(yīng)蛋白。
PCT(ng/mL) TNF-α(pg/mL) CRP(mg/L)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對照組 51 2.05±0.26 1.45±0.22* 151.09±23.11 117.25±7.20* 58.89±28.41 35.10±3.32*觀察組 51 2.03±0.27 1.09±0.21* 153.41±21.08 98.16±8.02* 58.67±29.11 16.78±3.69*t 值 0.704 8.453 0.758 12.649 0.039 26.357 P 值 > 0.05 < 0.05 > 0.05 < 0.05 0.969 < 0.05組別 例數(shù)
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因氣流受限,機體氧氣供給不足,易引起缺氧。注射用甲潑尼龍琥珀酸鈉可較好地改善患者機體肺功能,促進機體呼吸系統(tǒng)功能快速恢復(fù),進而明顯改善動脈血氣情況,緩解病癥[6]。本研究結(jié)果顯示,治療后觀察組患者PaO2水平、pH值均較對照組升高,而PaCO2水平低于對照組,表明注射用甲潑尼龍琥珀酸鈉可調(diào)節(jié)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血氣指標。此外,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常伴發(fā)氣道炎癥,其與中性粒細胞、巨噬細胞等有關(guān),巨噬細胞分泌大量的TNF-α 等炎癥因子,加重氣道炎癥;PCT屬于降鈣素前肽物質(zhì),可作為炎性標志物;CRP可反映疾病的整體炎癥反應(yīng)水平,其濃度越高表明病情越嚴重[7]。注射用甲潑尼龍琥珀酸鈉可促進淋巴細胞的產(chǎn)生,抑制各種細胞因子的釋放和花生四烯酸代謝產(chǎn)物的分泌,發(fā)揮抗炎作用;其還可滲透到細胞內(nèi),與胞內(nèi)特異性受體形成復(fù)合物,誘導(dǎo)酶蛋白合成,影響其他信號通路而發(fā)揮抗炎作用[8]。本研究結(jié)果顯示,治療后觀察組患者的血清PCT、TNF-α、CRP水平均較對照組降低,表明注射用甲潑尼龍琥珀酸鈉可抑制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炎癥反應(yīng)。
綜上,注射用甲潑尼龍琥珀酸鈉可改善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肺功能,同時調(diào)節(jié)血氣指標,并抑制炎癥反應(yīng),臨床可推廣應(yīng)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