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宜玲 張寒
學校各類活動中常常會用到條幅,許多條幅使用一次后就會廢棄。筆者嘗試將廢舊條幅進行再利用,將其用于小學蹲踞式起跑的教學中,在實踐中能有效促進小學生更快掌握蹲踞式起跑的動作技術。
一、器材準備
學校各類活動中常常會用到條幅,用后大多廢棄。筆者嘗試將廢舊條幅進行再利用,將其用于小學蹲踞式起跑的教學中。
從廢舊條幅上剪下一塊長1.2m、寬0.3m的長方形,再將其對折,形成長1.2m、寬0.15m的細長“條帶”。
將蹲踞式起跑的動作技術圖示打印在紙上,并貼在“條帶”的一端,共3張圖示,每張圖示的寬度略小于0.15m,長度約0.3m。
0.15m大約是小學生進行蹲踞式起跑時雙腿之間的寬度,0.3m則約為小學生一腳半的長度。學生在練習的過程中不僅可以通過圖示(圖1)反復學習蹲踞式起跑動作要領,還可以對動作進行自我糾正。
二、應用方法
(一)在準備活動的應用
以快快起動為例。
應用目的:快速集中學生的注意力,提升反應速度,為練習蹲踞式起跑的起跑環(huán)節(jié)做準備。
應用方法:將2根“條帶”平行放于地面,之間相距約2m。2名學生1組面對面站立,用左腳尖抵著“條帶”做站立式起跑的準備姿勢。聽到哨聲后,立刻跑到對方場地并拿到對方“條帶”,最先拿到者獲勝(圖2-1、圖2-2)。
注意事項:起跑前學生注意不要腳踩“條帶”,以免起動時打滑。拿到“條帶”之后應立刻高舉,便于判斷先后。
(二)在基本部分的應用
1.“條帶”定位
應用目的:通過“條帶”的條件限制讓學生明確蹲踞式起跑預備動作的要求。
應用方法:結合“條帶”上的圖示進行“各就位”動作,“條帶”的寬度恰好為雙腳間的距離,學生前腳腳尖與“條帶”前端持平,足弓處貼上黑色標志貼,標志貼的位置為后腿膝蓋處。學生借助“條帶”和標志貼明確“各就位”的正確姿勢,并形成記憶,固定蹲踞式起跑正確姿勢(圖2-3、圖2-4)。
注意事項:學生在利用“條帶”定位時,腳面緊貼“條帶”側面,腳尖與“條帶”最上端齊平,以便找到準確的膝蓋位置。
2.條幅提臀
應用目的:使肩部前移的變化有視覺化表現(xiàn),讓學生更加明確。
應用方法:教師講解“預備”“跑”的動作,引導學生進行觀察預備口令后是否做出雙肩略前移,臀部高于肩的動作,如果自己的雙肩超過“條帶”的前端則做到了雙肩前移。之后2名學生1組,將“條帶”套在練習者腰部,輔助者雙手拉緊“條帶”兩端上提,引導學生進行臀部上抬高于肩的練習(圖2-5)。
注意事項:輔助學生在提“條帶”時,發(fā)力方向要向前上方,并語言提醒練習學生肩部前移。
(三)在體能練習中的應用
游戲目的:提高課堂練習密度。
應用方法:鉆跳游戲。3名學生1組,2人分別手抓“條帶”兩端,練習者進行跳或鉆的練習,3人輪換練習。可以通過變換“條帶”的高度改變游戲的難易程度(圖2-6、圖2-7)。
注意事項:在進行跳的練習時,“條帶”的高度最好不超過膝蓋,以免絆倒練習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