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軍
一、案例背景
2016年筆者到鄉(xiāng)鎮(zhèn)中學支教,那里體育器材短缺,但當?shù)氐锰飒毢竦淖匀坏匦?、自然資源都變成了天然的體育器材。如,教學樓東側的化龍湖畔有2棵大柳樹,每到夏季,枝葉繁茂、郁郁蔥蔥,柳條長短不一、隨風飄搖。就是這樣的樹,成了今日筆者帶學生上課的輔助器材。
二、案例描述
一次體育課,我?guī)W生在化龍湖邊的空閑場地練習立定跳遠,遠遠地看到有幾名淘氣的學生跳著摸柳樹條玩,玩得滿頭大汗,樂此不疲。筆者心想:何不利用柳樹進行“摸高”練習呢?于是筆者把枯燥的立定跳遠專項準備活動的起跳練習改成了跳起摸柳樹條,看誰跳得高、摸得高。平時上課不愛動的學生也都積極地練習起來,想盡辦法往上跳,試圖摸到最高的那根柳樹條。學生們還自發(fā)組織小比賽,而且競爭激烈。借著這個勢頭筆者問道:“摸柳樹條有幾種方法,怎樣跳才能摸得高?”學生們有的思考,有的嘗試用各種方法跳起摸柳樹條,紛紛用自己的方法尋求答案。
在筆者的啟發(fā)與誘導下,學生總結出了雙腳原地起跳摸高和助跑雙腳起跳摸高2種練習方法。雙腳原地起跳摸柳樹條:上體稍前傾,雙臂自然下垂,雙腳分開與肩同寬,雙膝自然彎曲,重心落在雙腳之間,起跳時手臂由后向前上方擺動,提踵、伸膝,身體達到最高點時,用手觸摸樹葉;助跑腳起跳摸樹葉:助跑2~3步接起跳向上摸樹葉;筆者讓學生用以上2種方法分別進行了嘗試。
隨后,筆者又提問:“這2種跳的方法一般適合哪種運動?”學生們各抒己見,總結出在排球、籃球等項目的起跳動作中通常都有助跑,而立定跳遠動作中沒有助跑等。
筆者引導學生按照這種方法進行立定跳遠的起跳練習,學生的蹬地起跳越來越有力,并且越跳越有興趣,學練效果較好。
三、案例分析
在案例中,學生摸柳樹條的做法提醒了筆者,原來可以用這種方式練習跳躍,提高彈跳能力。于是,筆者靈機一動就有了“跳一跳、摸一摸”的教學環(huán)節(jié),讓每名學生都動了起來,引導學生體會起跳前的上下肢預擺技術以及起跳蹬地技術,為后面進行完整的立定跳遠練習奠定一定基礎。
在練習過程中,筆者發(fā)現(xiàn)學生嘗試了很多種摸樹葉的方法,并引導學生一起總結常用的雙腳起跳和助跑腳起跳跳躍方法在不同運動項目中的運用,同時嘗試讓學生自己體會動作,在摸樹葉的快樂中探索出立定跳遠起跳練習的動作要領。
四、案例反思
鄉(xiāng)鎮(zhèn)中學條件有限,怎樣利用現(xiàn)有資源進行體育教育教學是值得思考的問題。如,利用自然地形進行耐久跑練習;利用樹枝作棍、槍、劍進行武術學習;還有像這節(jié)課用柳樹條進行摸高練習,等等。體育教師只要做有心人,就能充分并合理地利用身邊的自然資源進行體育教育教學。這樣,既解決了體育器材短缺的問題,又能根據(jù)初中生身心發(fā)展特點和《國家學生體質(zhì)健康標準(2014年修訂)》的要求,幫助學生學習并掌握技術動作,同時還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使練習手段在安全、簡便的基礎上更具趣味性、實用性。
教學案例應源自教學實踐,因體育教育教學過程本身具有的不確定性,課堂中經(jīng)常會發(fā)生一些意想不到的小事件,而教師有效處理這些小事件的過程不就形成了教育教學案例嗎?因此,教師要善于發(fā)現(xiàn)體育教學過程中的典型事件并記錄下來,形成自己獨特的教學方式。實踐證明“跳一跳,摸一摸”的環(huán)節(jié)比我預期的練習方法效果要好,案例中利用自然資源,根據(jù)學生的好勝心理,激發(fā)學生潛在的能力,讓學生在摸樹條比賽中掌握不同的跳躍方法,在不知不覺中提高了學生的跳躍能力。通過發(fā)現(xiàn)、總結、再發(fā)現(xiàn)的過程,筆者發(fā)現(xiàn)內(nèi)外很多自然條件都可以成為教學可利用的資源,如,學校龍山的臺階可以進行跳臺階練習;平房前面綠化帶的水泥臺可以練習壓腿;操場甬路的平臺可以做踏板操;足球門可以作為學生在前擲實心球時改進出手角度的參考物;樹梢綁上羽毛球可以練習擊球、發(fā)球……課堂中還有許多可以利用的資源,在這些可利用的資源中,學生表現(xiàn)出較高的學習熱情:在玩中學、在學中練、在練中提高。同時,筆者在教學中也整理了一些案例,完成了有特色風格的論文并獲獎。
總之,根據(jù)學生身心發(fā)展特點并結合學校有限的體育器材和自然條件,留意身邊可用的自然資源,善于發(fā)現(xiàn)體育教育教學中的亮點,及時總結整理,以此改進練習手段,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總結并形成教學案例,體育教師的專業(yè)素養(yǎng)就能有所提高,進而為學生的健康成長貢獻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