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順義
一個病人的心臟停止了跳動,醫(yī)生觀察了一會,這個人還是沒有恢復脈搏。于是醫(yī)生認定病人已經死了,他將病人放在了手術臺上,準備摘除他的腎,將它移植到一個患了尿毒癥的人的身上。這本來是一件造福他人的好事,但是當醫(yī)生將手術刀切向那個病人時,病人突然痛苦地大叫了一聲“啊!”,然后居然神奇地活過來了!
幸運的是,病人及時醒來,避免了醫(yī)生釀成大錯。但不幸的是,醫(yī)生被病人家屬以“謀殺”的罪名告上了法院。醫(yī)生想拯救一個患了尿毒癥的人的命,沒想到卻攤上了人命官司。但又誰能想到這個病人的心臟都停止跳動了,居然還能活過來!
有人會問,為什么不多等幾天,這樣就能徹底知道他死了還是沒死。然而,就器官移植這類手術而言,時間是非常寶貴的——人死了之后,心臟停止跳動,各個器官的細胞就會因為供血不足而死亡。如果不趕緊摘取器官冷凍保藏并及時移植,器官就會損壞,導致移植的成功率大為降低。不管是腎還是心臟等重要器官,最好在病人死亡后的第一時間進行摘除,一般最晚摘除時間不能超過12小時。所以為了爭取時間,醫(yī)生看到病人的心臟停止了跳動,就認定病人已經死了。
看來確定一個人是否死亡,是很重要的。有時甚至還能拯救人的生命——對于瀕臨死亡的人來說,通過及時的搶救,就能夠挽回他們的生命。而一個還沒死亡的人,一旦你錯誤地認為他死亡了,就會錯失最佳的搶救時間,甚至可能像上文的醫(yī)生那樣有誤殺的可能。所以,以心臟停止跳動為依據判定一個人死亡,是有其缺陷的。
為什么以心臟停止跳動為依據判定一個人死亡,是有其缺陷的呢?
首先,因為根據目前的技術,我們無法確定一個人的心臟是否真的完全停止跳動。心電圖機是一種非常靈敏的檢測心臟跳動規(guī)律的儀器,一旦心電圖呈直線,似乎就可以證明心臟停止了跳動。然而臨床上又存在病人的心電圖呈直線后,經過搶救又“死而復生”的個例。這就說明,心臟的跳動可以微弱到心電圖機檢測不到的程度,所以,即使心電圖呈直線了,也不能證明病人真的死了。
其次,即使心臟真的停止跳動了,隨著科技的進步,搶救心臟停止跳動的人的成功率也已經大大增加。過去,心臟停止跳動4~6分鐘后,人往往就救不活了?,F在經過先進的搶救手段,心臟停止跳動達到半個小時的人仍然可以被救活。一個非常神奇的例子發(fā)生在上個世紀——1962年,一名挪威男孩沉入河底22分鐘,被撈上來后其心臟停止跳動長達3小時。經過搶救,這個男孩居然被救活了,該男孩成為當時世界上有記錄的心臟停止跳動最久、又重獲生命的人。后來1977年1月8日,又有心臟停止跳動達3小時32分鐘后的年輕人被救活。所以,以心臟停止跳動來判斷一個人死亡,很有可能造成誤判。
因此,當遇到突然昏倒的病人時,我們應該先觸摸他的頸動脈。如果感覺不到頸動脈在跳動,也不能認定他死亡了,該病人可能處于心臟驟停的危急狀態(tài)。我們必須及時通過胸外按壓和人工呼吸等手段,嘗試恢復其心臟的跳動,挽救其生命。
既然我們很難用心臟停止跳動來判定一個人是否死亡,那么我們是否能繞過心臟,通過其他方式來判斷一個人是否死亡呢?答案是:可以。
從腦部著手來判斷一個人是否死亡,比從心臟著手考慮更為合理。所以20世紀80年代,美國開始使用一個死亡的新判據——腦死亡。腦死亡是全腦功能(包括腦干功能)不可逆的終止。通俗地講就是大腦已經失去了它的所有功能,并且無論使用何種手段,大腦的任何功能都不會恢復了。這種人就可以判定是死亡了。
有人會問,植物人沒有思想和意識,那么植物人算死人嗎?肯定是不算的,腦死亡指的是腦部所有的組成部分都死亡了。而腦部分為大腦、小腦和腦干。大腦負責產生意識,而腦干負責控制人體呼吸、心跳和血壓。對于植物人來說,雖然他們的大腦受損了,處于失去意識的狀態(tài),但他們的腦干是正常的,仍然能維持正常的生命。最重要的是,生命有我們所不知道的神奇之處——很多植物人在長期臥床后恢復了意識。
所以,判定腦死亡是有條件的,包括不可逆的深度昏迷、無自發(fā)呼吸、腦干反射消失、腦電活動消失等。和心臟停止跳動一樣,腦死亡同樣不能由機器做出決定,需要醫(yī)生在使用多種判定手段后進行確認。從80年代起,心臟跳不跳動已經不重要了,在美國,只要腦死亡了,醫(yī)生甚至可以在心臟明顯還在跳動的時候將器官從死者身上取出來,并進行移植。
現在越來越多的國家開始使用腦死亡作為死亡判定標準。雖然我國目前還是使用心臟停止跳動作為死亡判斷的主要標準,但使用腦死亡作為標準也在討論當中。
現在科學的快速發(fā)展已經使很多不可思議的事情變得可能,如果你把心臟停止跳動當做死亡的話,那么現在“換心”手術(更換心臟)會令你茫然?!皳Q心”之前一個人瀕臨死亡,“換心”之后這個人又恢復正常生活,那這個人是死了又活過來還是根本沒有死過?同樣的,即使我們使用腦死亡作為死亡判定標準,雖然現在“換腦”聽起來像天方夜譚,但是當有一天我們能夠“換腦”以后,這個問題又會出現在我們面前。
大腦死了以后就真的不可能再恢復它的功能了嗎?答案令我們感覺到匪夷所思——大腦居然也可以復活!2019年初,美國耶魯大學醫(yī)學院的神經科學研究員茲沃尼米爾·弗塞利亞領導的一個團隊成功地復活了一個豬的大腦,這引起世界廣泛的關注:弗塞利亞團隊將一頭活豬的頭砍了下來,放置4個小時。一般情況下腦缺氧幾分鐘就會開始死亡了,所以傳統觀點認為,這個放置了4個小時的豬腦早就已經死了。隨后,弗塞利亞團隊將豬腦從豬頭里取了出來,開始用血液替代物(豬血近似物)重新對豬腦進行供血。不可思議的是,恢復供血6個小時之后,豬的腦細胞恢復了新陳代謝,豬腦恢復了部分功能——電刺激能使豬腦的神經細胞產生電壓(在正常的動物中這意味著神經細胞之間在進行交流),藥物的刺激也能使豬腦血管進行收縮和擴張。
當然,恢復的功能是有限的,該豬腦沒有恢復意識,也不能對疼痛做出反應。但我們對于腦死亡的定義就是大腦的所有功能不可逆的喪失,從這一點上看,弗塞利亞團隊的確復活了豬腦。所以該研究結果令人疑惑:我們原先對心臟死亡的認知是錯的,現在對于腦死亡的認知就是正確的嗎?
如果我們堅持目前通用的腦死亡的定義,豬腦毫無疑問是死而復生了。但死而復生聽起來根本就像是一種無稽之談,同樣的,我們也可以認為我們目前判定的腦死亡的人,其腦部也有可能死而復生。
隨著科技的發(fā)展,判斷一個人死亡的標準也在發(fā)展。
目前,心臟停止跳動的人中有復活的案例,可是被宣布腦死亡的人中可是從來都沒有復活過。即使是這樣,也有人一直在進行著嘗試。
例如,美國的實驗機構做過這樣一項實驗,他們把一名肺癌患者冷凍起來,等待將來科技發(fā)達了,再將其復活。那么在這期間,這個人算死亡還是不算死亡?如果將來真的被復活了呢?
其實我國也有一位因患肺癌并且多發(fā)轉移,停止了呼吸和心跳,被醫(yī)生宣布死亡。隨后,她接受了人體低溫保存技術操作,軀體被保存在-196℃的液氮罐中。她成為了中國本土第一例人體冷凍患者,她在靜靜地等待著被復活的那一天。所以,死亡又有了新的不確定性。想象一下,你已經死了,但你被保存下來了。等有一天科技發(fā)達了,也許是幾百年后,你又被復活。那么,這種死亡怎么算?
最后我們再來說,什么是死亡,即我們生命的終點在哪里?隨著醫(yī)學的飛速發(fā)展,這個問題越來越沒有答案。人類醫(yī)學一直在致力于延長人的壽命,并且卓有成效。在很長的一段時間內,死亡定義的討論會一直繼續(xù)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