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德晶, 陳 靜, 楊 鵬, 謝曉東, 李喬斌, 程振濤,2, 王開功,2*, 岳 筠
(1. 貴州大學動物科學學院,貴州 貴陽 550025; 2. 貴州省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貴州 貴陽 550008)
2020年9月12日,貴州省安順市某養(yǎng)殖場育肥牛出現(xiàn)不明原因的死亡病例,臨床癥狀及病理變化與牛支原體、血液原蟲感染相似。為確診病因,采集相關病料進行實驗室檢測,現(xiàn)報道如下。
1.1 病料采集該養(yǎng)殖場病死牛的肺臟、肝臟、腎臟、心臟、脾臟,以及病牛耳靜脈血作為檢測病料。
1.2 主要試劑姬姆薩染液(購自上海索萊寶生物科技有限公司);DNA提取試劑盒、Maker DL 2 000、2×TaqPCR Master Mix(購自TaKaRa公司);鮮血營養(yǎng)瓊脂培養(yǎng)基(自備)。
1.3 主要儀器T20型雙槽梯度PCR儀(購自杭州朗基科學儀器有限公司);Tanon1600全自動數(shù)碼凝膠成像系統(tǒng)(購自上海天能公司);HH-2數(shù)顯恒溫水浴鍋(購自常州金壇良友儀器有限公司);OLYMPUS生物顯微鏡(型號CX33,購自上海普赫光電科技有限公司)。
1.4 臨床癥狀和病理變化觀察對養(yǎng)殖場發(fā)病情況進行調(diào)查,觀察病牛臨床癥狀,對病死牛進行剖檢觀察病理變化。
1.5 牛支原體核酸檢測取肺臟組織,加入適量PBS,研磨均勻,離心提取上清。采用DNA試劑盒提取總DNA,針對牛支原體標準株PG45(GenBank登錄號:KP229483.1)的TU基因設計1對特異性引物(5’-GCTCAAGCAGGTGACAACGCAG-3’;5’-TCC AACTGTTCTACCACCTTCACGG-3’),預擴增片段351 bp。PCR擴增體系25 μL:2×TaqPCR Master Mix 12.5 μL,DNA模板2 μL,上、下游引物(10 pmol/μL) 各1 μL,ddH2O 8.5 μL。PCR反應條件:94 ℃預變性3 min;94 ℃變性45 s,52 ℃退火40 s,72 ℃延伸80 s,35個循環(huán);72 ℃延伸10 min。產(chǎn)物通過1.2%瓊脂糖凝膠電泳檢測。
1.6 血液原蟲檢查取病牛耳靜脈血制成血涂片,經(jīng)甲醇固定,姬姆薩染色,10×100倍顯微鏡觀察。
1.7 細菌分離培養(yǎng)無菌操作取病死牛的肝臟、腎臟、心臟、脾臟組織,分別接種于鮮血營養(yǎng)瓊脂培養(yǎng)基,37 ℃培養(yǎng)24 h觀察結果。
2.1 臨床癥狀及病理變化病牛消瘦,被毛粗亂,體溫升高至41 ℃,食欲廢絕,腹部膨大,站立困難。病理剖檢顯示肺部炎癥和壞死灶。
2.2 牛支原體核酸檢測結果檢測樣品擴增出351 bp 目的條帶(見圖1),牛支原體核酸檢測結果為陽性,提示存在牛支原體感染。
M:2 000 bp分子質(zhì)量標準; -:陰性對照; 1:檢測樣品; +:陽性對照圖1 牛支原體PCR檢測結果
2.3 血液原蟲檢查結果血涂片鏡檢可見大量的紅細胞變形為齒輪狀、星芒狀(見圖2),提示存在附紅細胞體感染。未發(fā)現(xiàn)其他血液寄生蟲感染。
圖2 血液原蟲檢測結果
2.4 細菌分離培養(yǎng)結果接種肝臟、脾臟、心臟、腎臟的鮮血瓊脂培養(yǎng)基上未見菌落生長,提示無細菌感染。
通過臨床癥狀、病理變化、支原體核酸檢測、血液原蟲檢查和細菌分離培養(yǎng),確診病例為牛支原體與附紅細胞體混合感染。
4.1牛支原體(Mycoplasmabovis)是1種沒有細胞壁的原核生物,感染牛可發(fā)生乳腺炎、肺炎、關節(jié)炎、角膜結膜炎、中耳炎等,特別是犢牛肺炎和成年母牛乳腺炎[1]。附紅細胞體(Eperythrozoon)是1種血液寄生原蟲,可附著在紅細胞表面或游離于血漿中,沒有嚴格的宿主選擇性,可感染人、牛、豬、羊等多種動物;病牛體溫升高至40~41.5 ℃,呈稽留熱,流清鼻涕,呼吸急促,嚴重貧血,皮膚及可視黏膜蒼白或黃疸,四肢無力,步態(tài)不穩(wěn),喜臥,少數(shù)出現(xiàn)血尿等臨床癥狀[2]。附紅細胞體在分類學上曾被歸屬于立克次氏體,但周作勇等[3]經(jīng)過基因序列分析比對發(fā)現(xiàn)其與支原體的同源性更高,種屬關系更為接近。近年來豬、羊、牛支原體和附紅細胞體的混合感染均有報道,這2種病原感染前期常呈隱性,不易發(fā)現(xiàn)病情,病程緩慢,但混合感染的致病力增強,診治難度增加,對我國養(yǎng)殖業(yè)的危害甚大[4~6]。
4.2牛支原體肺炎多與應激和環(huán)境衛(wèi)生有關,主要通過疫苗接種進行防控。防治附紅細胞體病主要通過加強飼養(yǎng)管理、控制和消滅蜱等傳播媒介、定期驅蟲以減少該病的傳播,規(guī)?;B(yǎng)殖場應做好定期監(jiān)測并建立完善的養(yǎng)殖、防疫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