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軍波
江蘇省連云港市贛榆區(qū)人民醫(yī)院呼吸內(nèi)科,江蘇連云港 222100
重癥肺炎也稱重癥社區(qū)獲得性肺炎, 符合嚴重低氧血癥、低血壓、休克等循環(huán)衰竭等條件的肺炎患者,可認定為重癥肺炎[1]。 呼吸衰竭是重癥肺炎患者一種常見的臨床表現(xiàn),其是由病原體感染等多種因素引起的。臨床治療重癥肺炎呼吸衰竭患者多采取機械通氣治療, 以往常使用的傳統(tǒng)機械通氣治療是經(jīng)氣管插管進行的有創(chuàng)機械通氣治療方法,但受通氣時間長、并發(fā)癥多等因素限制,不僅易引發(fā)呼吸機相關肺炎、脫機拔管困難等問題,還增加了患者的恢復難度,導致其臨床應用效果并不理想[2]。 序貫機械通氣治療相比于傳統(tǒng)有創(chuàng)機械通氣,在改善患者通氣效果的同時,還降低了患者呼吸機相關肺炎的發(fā)生率,其臨床應用較為廣泛[3]。 為有效改善重癥肺炎患者的呼吸功能及預后效果, 該文方便抽選 2015 年 2 月—2020 年 2 月 104 例重癥肺炎呼吸衰竭患者給予機械通氣治療,現(xiàn)報道如下。
分組研究, 方便選取該院接收104 例重癥肺炎呼吸衰竭患者,對照組(52 例)患者行常規(guī)機械通氣治療,觀察組(52 例)患者行序貫機械通氣治療,先給予有創(chuàng)通氣治療,再給予無創(chuàng)通氣治療。 對照組:男30 例,女22 例;年齡 45~76 歲,平均年齡(62.5±4.2)歲。 觀察組:男 27 例,女 25 例;年齡 50~73 歲,平均年齡(63.7±3.6)歲。 就一般資料對比分析可知,患者年齡等指標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患者均對該研究表示認可,且已完成知情同意書的簽署。 該研究進行于該院倫理委員會審核批準下。
納入標準:預期壽命超過3 年患者;無認知障礙及溝通障礙患者;排除標準:難以配合該次研究患者;存在氣管切開史及腫瘤進展期患者; 患有嚴重神經(jīng)或肌肉病變及心肝腎重要臟器損傷患者。
104 例患者均給予抗感染、擴張支氣管、祛痰、營養(yǎng)支持及維持電解質(zhì)平衡等基礎治療, 待患者達到重癥肺炎呼吸衰竭時,給予氣管插管和機械通氣。
對照組52 例患者給予常規(guī)機械通氣,待完成氣管插管與呼吸機連接后, 將潮氣量與通氣頻率分別設置為 5~12 mL/kg 與 15~24 次/min, 將吸入氧濃度調(diào)整為初始的100%, 將呼氣末正壓通氣調(diào)整為3~5 cmH2O。按患者病情給予相關調(diào)整,待患者各體征穩(wěn)定后,給予自主呼吸實驗,當患者成功完成自主呼吸實驗時,改為口鼻面罩供氧,當患者難以完成自主呼吸實驗時,仍給予原方式治療。
觀察組52 例患者給予序貫機械通氣治療,待完成氣管插管后,與呼吸機相連接,隨后先給予有創(chuàng)機械通氣治療,再進行無創(chuàng)通氣治療。 將機械通氣模式調(diào)整為間歇指令性通氣、壓力支持通氣及呼氣末正壓模式,同時注意患者通氣狀況與動脈血氣分析, 適當調(diào)整呼吸頻率、吸入氧濃度及潮氣量等指標。 視情況,選擇雙水平正壓通氣模式,并適當調(diào)整壓力,當患者呼氣末壓力低于5 cmH2O 時,將有創(chuàng)機械通氣,改為無創(chuàng)通氣。
密切關注患者通氣時間及治療時間; 使用血氣分析儀對患者治療前、 后的PaO2、PaCO2血氣分析等指標進行檢測。
重癥肺炎患者相關等數(shù)據(jù)均由SPSS 20.0 統(tǒng)計學軟件提供與統(tǒng)計,計量資料以()表示,組間差異比較進行t 檢驗,P<0.05 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觀察組經(jīng)通氣治療,與對照組相比,患者通氣時間(7.3±3.8)d、 總通氣時間 (10.9±4.5)d、ICU 住院時間(16.1±3.9)d,觀察組所用時間明顯變短,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t=5.354、6.854、8.624,P<0.05)。 見表 1。
表1 兩組患者機械通氣治療后各臨床指標情況對比[(),d]
表1 兩組患者機械通氣治療后各臨床指標情況對比[(),d]
組別 通氣時間 總通氣時間 ICU 住院時間對照組(n=52)觀察組(n=52)t 值P 值17.5±4.9 7.3±3.8 5.354<0.05 18.6±4.3 10.9±4.5 6.854<0.05 24.8±4.8 16.1±3.9 8.624<0.05
觀察組經(jīng)通氣治療, 相比于對照組, 患者PaO2(80.03±7.51)mmHg、PaCO2(33.78±8.46) mmHg,組間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t=3.254、6.252,P<0.05)。 見表 2。
表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血氣分析指標對比[(),mmHg]
表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血氣分析指標對比[(),mmHg]
組別PaO2干預前 干預后PaCO2干預前 干預后對照組(n=52)觀察組(n=52)t 值P 值35.42±6.23 34.83±5.74 0.412>0.05 71.63±8.36 80.03±7.51 3.254<0.05 82.78±10.34 82.35±10.52 0.545>0.05 51.64±9.16 33.78±8.46 6.252<0.05
作為重癥肺炎疾病常見的一種并發(fā)癥, 呼吸衰竭是由某種直接或間接因素引起的呼吸功能異常, 使患者難以滿足自身機體代謝與正常氣體交換要求, 從而導致患者動脈血氧降低,引發(fā)二氧化碳潴留情況[4-5]。 臨床治療重癥肺炎呼吸衰竭,多采用機械通氣治療手段,機械通氣一般是由有創(chuàng)機械通氣與無創(chuàng)機械通氣兩種構成[6]。 有創(chuàng)機械通氣治療重癥肺炎呼吸衰竭患者,由于其具有呼吸機管理封閉性好、 氧氣濃度設置準確及氣道管理簡便等優(yōu)點,可輔助患者進行自主呼吸運動,可幫助患者有效交換肺部氣體,從而促進患者逐步恢復呼吸功能[7]。無創(chuàng)機械通氣治療重癥肺炎呼吸衰竭患者,既有利于控制患者肺部感染,又有利于恢復患者疲勞的呼吸功能,待改善患者氣道通氣后,不僅可減少氣道創(chuàng)傷,還可避免病原體入侵,為脫機提供了有力條件[8-9]。序貫機械通氣是一種聯(lián)合有創(chuàng)與無創(chuàng)兩種通氣方式的機械通氣治療手段,當患者處于發(fā)病早期,通常給予有創(chuàng)機械通氣模式進行氣道管理, 既可保持患者呼吸道通暢,又可對患者氣道分泌物進行引流;待患者恢復一定呼吸功能、穩(wěn)定控制感染、恢復神志時,改用無創(chuàng)通氣,既有利于改善通氣效果、維持供氧,又有利于維持患者上氣道生理功能, 利用患者對吸入氣體的預處理能力,提升患者機體防御能力[10-11]。
該研究結果表明, 序貫機械通氣在重癥肺炎呼吸衰竭患者中應用效果較為理想,觀察組經(jīng)通氣治療,與對照組相比, 患者通氣時間 (7.3±3.8)d、 總通氣時間(10.9±4.5)d、ICU 住院時間(16.1±3.9)d,觀察組所用時間明顯變短(P<0.05)。 這與冶娟[12]的研究結果“對照組經(jīng)治療,通氣時間(12.8±1.6)d、總通氣時間(13.0±1.8)d及ICU 住院時間(22.1±2.5)d,多于觀察組(P<0.05)”相符合。 觀察組經(jīng)通氣治療, 相比于對照組, 患者PaO2(80.03±7.51)mmHg、PaCO2(33.78±8.46) mmHg(P<0.05)。這與何龍培[13]的研究結果“經(jīng)機械通氣治療,觀察組PaO2(79.23±7.46)mmHg、PaCO2(34.64±8.21)mmHg,與對照組相比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相一致。
綜上所述, 重癥肺炎呼吸衰竭患者給予序貫機械通氣治療,既有利于改善患者血流動力學、縮短患者通氣及治療時間, 又有利于改善患者呼吸功能及預后效果,對患者生活質(zhì)量具有重大提升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