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說課是一種有效提高教學質量的教學活動形式,是教師闡述自己的教學設計,然后聽者進行評論,相互之間交流,以達到提高教學效果的目的。以我院護理專業(yè)《病原生物學與免疫學》課程內容為例,從教材分析、學情分析、教學方法、教學過程設計等幾方面制訂詳盡的說課方案。方案中根據高職學生的特點,因材施教,從高職教育的需求出發(fā),強調以崗位勝任為目的,以“必需、夠用”的尺度,注重科學性、先進性、啟發(fā)性和實用性,通過多種教學方法對護理專業(yè)學生進行理論和實踐教學,不僅利于教學質量的提高,還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關鍵詞】《病原生物學與免疫學》? 說課? 高職? 護理專業(yè)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21)01-0191-03
《病原生物學和免疫學》是一門重要的護理專業(yè)基礎課,其課程內容由包括醫(yī)學微生物學、人體寄生蟲學和免疫學。目前,我們所認識的絕大多數疾病,無不和微生物或(和)免疫學有關系,這門課程所學的理論知識和實踐技能將為后續(xù)專業(yè)課程的學習起到鋪墊作用,在整個護理專業(yè)課程體系中具有重要作用。
說課是一種教研活動形式,是提高教學質量的一種重要途徑。一般以教研室或課程小組為單位,教師根據相應教學大綱要求和目的,采用講述的方式,向大家闡述個人對教材的分析、學生學情的分析、教學方法分析、學生學習方法分析、教學過程的設計以及課后反思等。實踐證明,說課是提高教師業(yè)務水平,提升教學團隊和課堂教學質量的有效措施。通常說課活動多為單堂課的分析,為了突出整體性和綜合性,本文以整體課程進行的說課以凸顯整個學期教學規(guī)劃及反思。
1.教材分析
教材選用河南科學技術出版社出版,邢秀玲主編的高職高專護理專業(yè)“十三五”立體教材《病原生物學與免疫學》。教材采取紙質與數字資源相結合的模式,各章節(jié)及課后均印有二維碼,包括知識鏈接、各章小結、各章PPT和練習題。該教材內容改變了以往先醫(yī)學微生物后免疫學的順序,按醫(yī)學免疫學、醫(yī)學微生物、人體寄生蟲的順序編排[1],這樣,學生在掌握了免疫學的知識點后再學習微生物時就能更好地理解微生物抗原的構造、微生物引起的超敏反應、免疫學檢查及防治方法中免疫學的應用。
2.學情分析
教材是課堂知識的來源,學生是知識的吸收者,是教學活動的主體,高質量的教學活動,要充分了解學生的情況。
2.1授課的對象按學生來源和入學方式分為三種,第一種為通過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tǒng)一考試考入的高中畢業(yè)生,這些學生具有較為完整的高中知識基礎,對專業(yè)知識的理解力比較強,自主學習的能力也較高;第二種為通過高等職業(yè)教育單獨考試單獨招生考入的高中生或非衛(wèi)生專業(yè)的中專生,這些學生高中的知識基礎相對較差,在后續(xù)的學習過程中對專業(yè)知識的理解力比較弱,而且自主學習能力也較弱,但是他們的思維很活躍、好奇心強,需要教師付出更多的耐心去教學、去督促和引導;第三種為通過高等職業(yè)教育單獨考試單獨招生考入的衛(wèi)生專業(yè)的中專生,這些學生由于已經系統(tǒng)的學習過醫(yī)學知識,在開始的教學中表現出較好的接受能力,實踐動手能力也較強,但在知識更深入的學習過程中,由于缺乏理科知識基礎,在理解上不如普通高考的高中生,在教學過程中需要及時進行溝通和解惑,防止他們滿足中專時的水平而不求發(fā)展。一般情況下,為了更好地達到教學的目的,往往根據不同的入學方式分配不同的班級,然而這樣分配容易在學生的心理上造成所謂“不平等”的誤解,甚至使得一部分學生產生自暴自棄的心理而放棄進步,因此我們分配的班級里均有幾乎相同比例的上述三種入學情況的學生。
2.2為了更好地提高教學效率,我采用的主要教學方法是任務驅動的教學方法[2],每個班級為大單位,班級里約每6人為一個固定的學習小組,每個小組均包含上述三種不同入學方式的學生。課堂教學采用多媒體演示法、啟發(fā)式教學法等,通過病例或實驗課具體操作創(chuàng)設問題情景,充分調動學生的求知欲望;每一具體篇章如免疫學部分結束后,舉辦知識和實驗技能競賽,通過抽簽隨機抽取一個學習小組作為班級的代表隊參賽。這種教學方式與以往相比,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空前高漲。
3.教學目的、教學內容、教學重難點
3.1根據大綱和護理崗位的要求,我確定三方面的目標:一是知識目標,使學生掌握基本知識、基本概念,熟悉教材中微生物和寄生蟲的特性和與人之間的關系;二是能力目標,培養(yǎng)學生根據所學知識點能正確分析病例,并具備初步解決問題的能力;三是德育目標,培養(yǎng)學生以人為本的人文關懷意識,樹立關愛病人的情感,鼓勵學生宣傳健康知識、預防疾病的理念,增強學生團結協(xié)作的精神。
3.2在教學內容選擇方面,講授的內容要考慮到護理崗位勝任力的實際需要。從縱向考慮,知識點的難易和深淺應符合護理崗位實際工作,從橫向考慮,應適應當今社區(qū)、家庭及臨床護理工作的需要,而且授課內容還應與國家護士執(zhí)業(yè)資格考試相銜接。
課程的教學共54學時,包括理論和實驗操作,其中理論占42學時,實驗操作占12學時。理論知識部分的學習服務于實驗操作技能的培養(yǎng),實驗操作技能的培養(yǎng)反過來又能促進理論知識的理解,使學生真正體會到理論指導實踐、實踐驗證理論的情景,并且還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
3.3《病原生物學和免疫學》的教學重難點主要有三個部分:一是免疫學內容的概念、免疫應答和超敏反應的機制;二是病生物感染方式和致病的機制,以及感染的類型和防治原則;三是病原生物學在致病過程中的免疫學機制和應用免疫學原理在疾病防治過程中的運用。解決的方法有以下幾種:一是通過擬人化講解,如把抗體擬人化或者把侵犯人體的細菌擬人化等;二是通過動畫、仿真視頻或者顯微鏡下的動態(tài)視頻把抽象的內容具體化;三是應用總結歸納法,通過線路圖把動態(tài)的過程或發(fā)生機制按步驟羅列出來以便于更好地理解記憶??偠灾ㄟ^各種方法,把抽象的內容變成直觀的、有趣的內容。
4.教學過程
本課程的教學設計總體分為兩個模塊,即理論教學模塊和實驗教學模塊。
4.1理論教學。理論教學設計為四個過程,即導入新課提出問題、學習新知識、小組討論并解答問題、歸納總結。
4.1.1根據教材每小節(jié)提供的病例和問題導入新課,必要時播放相關疾病的視頻,使學生自覺地進入學習狀態(tài)。講授章節(jié)內容相關的流行病學的情況以引起學生的重視。
4.1.2理論授課主要通過多媒體演示的手段,使學生帶著解決問題的任務積極的學習。免疫學部分的教學方法主要是利用各種手段把抽象的問題形象化、具體化;在涉及細胞或微生物內容的授課方法是利用圖片、視頻等把看不見的微生物可視化,還要通過繪圖或應用模型把分子水平物質直觀地表達出來,往往一張示意圖或者動畫比人教材中大篇幅描述的一種作用機制更容易理解。
4.1.3 在小組討論后進行提問,并且根據學生回答的內容進行分析指導,形成所授章節(jié)的知識點。
4.2 實踐教學。實驗操作教學過程首先是教師對實驗原理的講解和分析,其次教師對實驗關鍵步驟進行示范,然后按照學習小組進行實驗操作,此時小組中入學前為衛(wèi)生專業(yè)的中專生就能很快的上手操作,對小組成員進行幫帶,教師應在學生操作過程中不斷指導,最后對操作技能進行考核,考核不合格的學生重做,直至合格[3]。
教研室組織所有授課護理班級按免疫學、細菌、病毒、寄生蟲四個部分作為內容節(jié)點進行知識和實驗操作競賽,競賽包含全員普考和競賽環(huán)節(jié),普考計入學生個人平時成績,競賽成績計入班級量化分數。
5.教學特色及成果
我們教研室本著“以學生為中心,以教師為主導”的教學理念[4],思考著如何使學生主動學好這門課程,總結了一套較為有效的辦法——學生組隊參與、教師引導、任務驅動、評分激勵,教學過程始終結合實際崗位的需要,突出實驗操作技能的培養(yǎng),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
另外,在網絡技術和移動終端設備的高速發(fā)展下,微課作為一種新興的在線教學模式正在逐步得以推廣和應用。為了利于學生的課外學習,我們錄制了《病原生物學和免疫學》精品在線課程。近幾年,本教研室成績斐然,被擬認定為2018年度河南省高等學校優(yōu)秀基層教學組織。
參考文獻:
[1]邢秀玲.病原生物學與免疫學[M].1版.鄭州:河南科學技術出版社,2019.
[2]崔建國,陳忠敏,王洪等.任務驅動教學法在生物醫(yī)學課程中的應用[J].重慶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2011(5):141-143.
[3]王海鳳,陳莉,劉文輝.“教學做一體化”模式在高職高專護理專業(yè)免疫學與病原生物學教學中的應用[J].衛(wèi)生教育,2019(3):140-141.
[4]郝春英.“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方法探討[J].遼寧教育行政學院學報,2009(8)118-120.
作者簡介:
劉海強(1982.2-),男,博士研究生,從事教學及科研工作,研究方向為免疫學及分子生物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