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瑞全
【摘要】在新課程改革背景下,情感教育逐漸受到教育工作者的重視。在初中思想品德課程構建中,如何打破以知識為核心的灌輸教學方法,以情感為學生營造充滿人文關懷的教學環(huán)境則成為教學研究的重點。本文從情感教學法的基本內容出發(fā),結合初中思想品德教學實踐探究應用策略。在目前素質教育全面推廣的背景之下,學生的綜合全面的素質的提升是新課程教育改革的方向與目標?,F代的教育目標就是要全面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主動性,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能夠全面投入到學習之中,最終達到教學效果的提升。但是目前我國初中思想品德教學中還存在著許多的問題,現在的現狀就是教師在講臺上照本宣科式地講,把書本上的知識點灌輸式地教給學生。
【關鍵詞】情感教學法? 初中生? 思想品德? 教學應用
【中圖分類號】G63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21)04-0044-03
情感教學是指教師運用一定的教學手段,通過激發(fā)、調動和滿足學生的情感需要,促進教學活動積極化的過程。情感作為人類生存的必要條件,在初中階段,學生正處于情感發(fā)展的關鍵時期,青春期生理與心理上的變化,使得學生在情感上難以應對,常常陷入“成長的煩惱”。但是,面對學生的煩惱,初中思想品德教學中卻難以做出針對性的引導,從教學實踐來看,教師在教學目標設計、教學方法選擇、課堂氛圍營造、教學評價構建方面普遍存在情感缺失的現象,這使得一些學生在成長過程中出現了“情感荒漠化”的問題。針對此,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學中,教師應圍繞學生的成長階段,有意識、有計劃地滲透情感教育,采取切實可行的情感教學方法。
一、當代初中思想品德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一)教師太關注學科成績
近幾年來,隨著我國倡導素質教育的發(fā)展,但是由于各種各樣的客觀因素,大多數的教師依然把學生的學科成績作為評估學生學習效果和學習能力的唯一依據。雖然學科成績在一定程度上確實能反映出一個學生的學習效果,但是教師也不能把學科成績作為唯一的評判標準。受到這種把學科成績放到首要位置的影響,大部分家長和學生把主要的時間和精力放在如何提升學科成績上,越來越多的家長和學生學習的目的不是為了提升自我而是使分數提高,這是不對的。教師和學生以及家長應該重視素質教育,應該重視學生綜合能力的全面發(fā)展。
(二)忽略師生間的交流
由于我國教育事業(yè)大多數都是以應試教育為主,所以就導致了大多數的教師在實行一種填鴨式的教學方式。顧名思義,填鴨式的教學方式就是老師在課堂上講,教師給學生以灌輸式的方法傳輸知識。而學生在課堂中聽講做筆記,學生在被動的接受知識,課堂中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互動也比較少,這就導致了師生之間缺乏感情交流,這樣的情況長期以往就導致了學生對學習的興趣漸漸降低。
(三)學生不是主體地位
在初中思想品德的教學過程中,由于大多數教師以應試教育為主,即便是教師探索出了新的教學方法,但還是習慣以教師為課堂主題,把教師講的東西放在第一位,讓學生機械的記憶,機械的學習。這種教學方法使學生的課堂主體地位受到了嚴重的限制。教師在初中思想品德教育的過程中,教師在課堂中照本宣科式地講,學生在課堂中認認真真地聽并且做筆記,這種方法雖然會提升學生的思想品德成績,但是這種教學方法顯然是比較枯燥的。這就使得很多學生對初中思想品德這門學科失去學習興趣。這種情況不利于學生綜合素質的發(fā)展,更談不上學生的個性品格培養(yǎng)了。
二、挖掘情感元素,明確情感教學目標
在新課改的背景下,情感教學法是一種新式的教學方法。這種教學方法在當前的教育領域中具有獨特的優(yōu)勢。這種新的教學方法有利于營造一種良好的課堂氛圍。使課堂氛圍變得活躍,不同于傳統(tǒng)的教學課堂。學生個性品格的培養(yǎng)主要是通過思想品德課程來進行的,在學生展開思想品德教育的過程當中,應當融入一些感情教育因素,并且教師應當將自身的人格魅力應用于教學過程當中,使學生能夠對自身的行為舉止進行參照,以此來發(fā)展自身的行為習慣。所以,在針對學生思想品德教育的過程當中利用情感教學的方式,對學生能夠產生深遠的影響。情感是人類生存的基本條件,在現實生活中,情感時刻縈繞在我們身邊,這其中有父母的舐犢之恩、教師的教導之情、同學的同窗之誼、朋友的相助之情,此外,更有那些敢于為國家利益、民族大義舍身忘死的高尚情感,還有默默無聞、甘于奉獻的無名英雄……這些感人肺腑的情感是情感教學方法滲透的依托,因此,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學中,教師應從教材入手,為學生挖掘、探索豐富的情感元素,促使學生結合生活體驗理解情感價值。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推進,情感價值教學目標也成為引導學生全面發(fā)展的重要維度。在初中思想品德課程教學設計中,教師應立足教材中的情感元素,為學生設計情感教學目標,讓學生在目標的引導下更加清晰地理解情感價值。例如在《家的意味》一課的教學設計中,教師在情感目標中要求學生“認同中華文化中團圓的含義,形成熱愛家庭,孝敬父母的真摯情感”,并在圖片、文字、視頻等豐富的教學元素中引導學生深入理解情感。
三、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激發(fā)學生情感體驗
情境是呈現情感,吸引學生表達情感的重要因素。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學設計中,教師應善于利用多種元素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引導學生參與到情境中來,并在探索與思考中接受良好的情感熏陶,進而逐漸實現內心情感的變化。例如在《愛在家人間》的教學設計中,教師利用古詩詞《游子吟》,為學生營造情境,即通過配樂詩朗誦的方式引導學生體會詩詞內容,并提出問題,引導學生討論:“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描述了慈母什么樣的情感?你的家人如何表達這種情感?“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表達了孩子什么樣的情感?你如何表達對家人的這種情感?這樣在傳統(tǒng)文化營造的情感氛圍中,學生能夠進一步體會家人之間的深厚情感。再如在以“安全”為主題的教學設計中,教師圍繞生活場景為學生設置情境,促使學生實現情感遷移,進而結合對生活的觀察與體驗,說明安全的重要性,并不斷提升安全意識,提高學習自我保護方法的主動性。
四、搭建溝通橋梁,增進彼此情感交流
情感在溝通中得以傳遞、交融、升華。在傳統(tǒng)課堂教學中,教師習慣于圍繞知識講解與學生建立溝通,學生則通過對教材以及相關資料的閱讀完成對教師問題的回答,這種教學方式由于缺乏交流,疏于溝通,造成師生之間、學生之間關系緊張,并營造了生硬、僵化的課堂氛圍。針對此,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學設計中,教師應依據情感教學法要求,為學生搭建溝通的橋梁,促使師生之間、學生之間實現流暢自然的情感交流。例如在《感受生命的意義》的教學設計中,教師可以在課堂上設置開放性討論話題,用平等的態(tài)度與學生分享自己對生命的理解,并調動學生與教師進行對話,讓師生在相互尊重的氛圍中實現情感溝通。再如在《合理利用網絡》的教學設計中,教師可以利用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要求學生針對這一話題進行合作探究,并在收集資料、論證話題、總結歸納的過程中體會情感在人際溝通中的重要性,以增進學生友誼,促進學生情感健康發(fā)展。
五、組織實踐活動,提升學生情感品質
實踐出真情,在初中思想品德課程教學中,教師結合學生的情感認知發(fā)展,根據具體課程內容,開展豐富多彩的實踐活動,吸引學生積極參與、獨立思考,讓學生在實踐活動中體驗、感悟、反思,進而實現情感的健康發(fā)展。例如在完成《社會生活有秩序》一課教學指導后,教師組織學生以小組合作的方式調查分析“校門口的交通情況”,引導學生根據觀察以及訪問對“校門口交通混亂無序”帶來的問題加以揭示,并從“社會正常運行需要秩序”的道理,深刻理解社會秩序的意義;然后要求學生根據實踐調查進一步思考為什么會產生混亂、校門口的混亂狀況會造成哪些影響等問題;最后,要求各小組討論、交流,并探究解決方案。通過這樣的社會實踐,各小組紛紛提出了在放學期間增加交警維持交通秩序,學校安排不同年級分時段放學,家長遵守交通規(guī)則,各年級學生排隊等候家長等方案,而這一體驗過程對于提升學生對社會規(guī)則的認同感具有重要意義。
六、優(yōu)化教學評價,體現情感教學價值
情感在教學評價中的滲透是情感教學法應用的重要體現。在初中思想品德課程教學中,教師應根據學生的情感發(fā)展設置情感性評價,以打破傳統(tǒng)教學評價中對知識目標、能力目標的片面強調,促使學生在更加人性化的氛圍中實現情感的健康發(fā)展。在情感性評價中,教師注重情感目標的落實,設置科學可行的評價指標,例如在《尊重他人》的教學設計中,教師在教學評價中應針對學生尊重他人意識的培養(yǎng),學生對重視他人、平等待人、換位思考、欣賞他人理念的踐行進行分析;應將學生納入到評價主體中來,引導學生自我評價、相互評價中表達情感;利用激勵性語言,針對學生在學習中的表現進行賞識與引導,善于發(fā)現學生的優(yōu)點,讓學生在激勵性話語中受到認可,并逐漸樹立自信心,體現情感性評價對個人發(fā)展的價值。
七、針對學生思想品德教育的有效方法
(一)改革教學理念
在當前的社會背景下,教育改革的過程當中,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師要在教育教學過程當中傳授學生理論知識,還要在此基礎上讓學生能夠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念以及健康的人格,進一步發(fā)展學生的綜合人文素養(yǎng),培養(yǎng)當今社會需要的品學兼優(yōu)的優(yōu)秀學生。因此,在對學生思想品德教育的教學過程當中,應當放棄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讓學生能夠在學習過程中形成良好的價值觀念。教師應當以自身為學生樹立榜樣,充分發(fā)揮教師的教育職責,用真情實感關愛學生,讓學生能從心底逐漸樹立起正確的價值觀念,使學生能夠進一步發(fā)展自身的綜合素養(yǎng)。
(二)建立平等的師生關系
在強調學生素質教育的背景下,學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是不可忽略的,特別是在初中年齡階段的學生,這個階段的學生思想意識以及價值觀是非常容易受到周圍因素影響的,初中階段的學生處在一個過渡階段。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當明確自身的教育職責,在教學過程中一定要觀察學生的個性品格,針對所觀察到的內容,充分地進行思想品德教學,幫助每一位學生都能夠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念。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我們發(fā)現,大部分教師很難將情感融入到教學過程當中,使學生的課堂體驗較為枯燥乏味,不能從根本上意識到自身的思想意識以及行為舉止。為此,教師一定要與學生建立密切的溝通交流,讓學生能夠積極主動地與教師進行互動,以此來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自身的綜合素養(yǎng)。
(三)利用信息技術進行教學
初中階段的學生,其心理特點以及年齡特點,對事物都充滿了好奇心。教師在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教學中,應當針對學生的特征,充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在這個基礎上,教師應當利用一些多媒體教學手段,將抽象的文字內容進行整合,利用圖像、音樂等方式,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刺激學生對學習內容產生濃厚的興趣,并且在教學過程當中,教師要主動營造輕松和諧的學習氛圍,讓學生能夠在歡樂的氛圍當中進行學習,以此來使學生能夠豐富自身的情感,利用這樣的方式,可以更加高效地使學生全面發(fā)展自身的綜合素養(yǎng)。
總之,思想品德課程關注的是學生思想、情感、心理層面的發(fā)展,而教學內容的特殊性呼喚情感教學方法;同時初中生在成長的轉折點,亟需在情感教育中獲得撫慰與引導。因此,在初中思想品德課程教學中,教師應合理設計教學策略,滲透情感理念,為學生的思想品德發(fā)展營造良好的環(huán)境熏陶,促使學生的健康成長。
參考文獻:
[1]周燦榮.情感教學法在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科學大眾(科學教育),2019(05):27.
[2]李蕊.淺析情感教學法在初中思想政治教學中的應用[J].學周刊,2019(06):104-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