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虹麗
(紅河州第一人民醫(yī)院康復醫(yī)學科,云南 蒙自 661199)
神經(jīng)根型頸椎病是一種常見的頸椎疾病。該病患者可因椎動脈及頸動脈壁上的交感神經(jīng)纖維受到椎間盤增生骨刺的壓迫,出現(xiàn)椎動脈痙攣、供血不足的情況,從而可出現(xiàn)頸背部疼痛、麻木、肌力減弱及肢體功能受限等癥狀及體征。本文以2017 年10 月至2018 年10 月期間紅河州第一人民醫(yī)院收治的60 例神經(jīng)根型頸椎病患者為研究對象,探討聯(lián)用針刺療法聯(lián)合推拿療法治療該病的臨床療效。
從2017 年10 月至2018 年10 月期間在紅河州第一人民醫(yī)院就診的神經(jīng)根型頸椎病患者中抽取60 例患者為研究對象。將其隨機等分為聯(lián)合組和針刺組。聯(lián)合組30 例患者的年齡為19 ~65 歲,平均年齡(43.27±5.35)歲;其病程為4 個月~10 年,平均病程(4.22±0.81)年;其中,有男性16 例,女性14 例。針刺組30 例患者的年齡為18 ~69 歲,平均年齡(45.29±6.41)歲;其病程為3 個月~8年,平均病程(4.23±0.82)年;其中,有男性17 例,女性13 例。兩組患者的基線資料相比,P >0.05,存在可比性。
采用常規(guī)的針刺療法對針刺組患者進行治療。具體的治療方法為:指導患者取俯臥位,選取其兩側的風池穴、頸夾脊穴、天柱穴、百勞穴及后溪穴等穴位為治療穴位。對患者治療區(qū)域的皮膚進行消毒后,用毫針直刺其上述的穴位。采用平補平瀉的手法行針,得氣后留針30 min。每日治療1 次,連續(xù)治療10 d 后間隔5 d,共治療1 個月。采用針刺療法聯(lián)合推拿療法對聯(lián)合組患者進行治療。進行針刺治療的方法與針刺組患者相同。進行推拿治療的方法為:1)指導患者保持體前屈的坐位,放松頸部的肌肉。依次按揉患者的頸肩部及患側的上肢,力度由輕到重,以其感覺頸肩部有溫熱、酸麻感為宜,共推拿2 ~7 min。2)對患者的頸夾脊穴、風池穴及天柱穴等穴位進行按揉,手法由輕到重,以其感覺有酸脹感為宜,每個穴位按揉10 ~20 s。3)對患者的頸椎及肩關節(jié)進行按摩。按摩時,拇指需觸到其頸椎的棘突錯動。4)對患者背部的疼痛部位進行推拿,可用手掌進行輕拍,理順其背部的筋肉。每次推拿3 ~10 min。連續(xù)推拿10 d 后間隔5 d,共治療1 個月。
治療結束后,對比兩組患者的臨床療效及治療期間不良反應(包括頭痛、頭暈、肌肉酸痛、上肢麻木等)的發(fā)生情況,觀察其頸背部疼痛的改善情況。根據(jù)國家中醫(yī)藥管理局編制的《中醫(yī)病癥診斷療效標準》中關于神經(jīng)根型頸椎病的療效評定標準對兩組患者進行療效評定,并將評定結果分為顯著、進步和無效。顯著:治療后,患者頸背部疼痛等臨床癥狀顯著減輕,其肌力恢復正常,可正常生活和工作。進步:治療后,患者頸背部疼痛等臨床癥狀有所改善,其肌力有所恢復。無效:治療后,患者頸背部疼痛等臨床癥狀未改善,其肌力未恢復??傆行?(顯著例數(shù)+進步例數(shù))/總例數(shù)×100%。采用目測類比評分法(PVS)對治療前后兩組患者頸背部疼痛的程度進行評分。該評分法的分值為0 ~10 分。其中,0 分表示無痛,10 分表示極痛。
將本次研究中的數(shù)據(jù)均錄入到SPSS 19.0 統(tǒng)計軟件中進行分析,患者的平均年齡、平均病程、治療前后其PVS 的評分用均數(shù)± 標準差(± s)表示,采用t 檢驗,患者治療的總有效率、治療期間不良反應的總發(fā)生率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檢驗,P <0.05 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治療前,兩組患者PVS 的評分相比,P >0.05。治療1 個月后,兩組患者PVS 的評分均低于治療前,其中聯(lián)合組患者PVS 的評分低于針刺組患者,P <0.05。詳見表1。
表1 治療前后兩組患者PVS 評分的對比(分,± s)
組別 例數(shù) 治療前 治療1 個月后聯(lián)合組 30 6.69±1.65 1.68±0.66針刺組 30 6.68±1.63 3.22±0.58 t 值 0.0236 15.4051 P 值 0.9812 0.0000
針刺組30 例患者治療的總有效率為66.66%,聯(lián)合組30 例患者治療的總有效率為96.66%,二者相比,P <0.05。詳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臨床療效的對比
治療期間,兩組患者頭痛、頭暈、肌肉酸痛、四肢麻木及其他不良反應的總發(fā)生率相比P >0.05。詳見表3。
表3 治療期間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的對比
以往臨床上多采用針刺療法對神經(jīng)根型頸椎病患者進行治療。但該療法在緩解患者頸背部疼痛方面的效果不佳[1]。中醫(yī)認為,神經(jīng)根型頸椎病屬于“痹證”的范疇,該病的病機主要為氣血虧虛。臨床研究發(fā)現(xiàn),采用中醫(yī)推拿療法對神經(jīng)根型頸椎病患者進行治療可擴大其椎間盤的間隙,減輕其神經(jīng)筋膜承受的壓力,緩解其頸背部疼痛的癥狀[2]。
本次研究的結果證實,采用針刺療法聯(lián)合推拿療法治療神經(jīng)根型頸椎病安全有效,可減輕患者頸背部疼痛的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