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志敏
【摘要】掌握了素材積累的方法,能讓我們輕易地積累較多素材,但如果擁有大量的素材而不會整理分類,那么這些素材在自己的記憶里就會是無序的、散點的狀態(tài),這樣必不利于寫作時的提取與運用。要提高學生運用豐富的素材寫好作文的能力,就有必要對語文素材積累的分類方法進行探究。此文主要對不同學科積累材料后的分類整理方法展開探究,意在指導學生通過掌握作文素材分類的方法,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提高學生運用素材寫好作文的能力。
【關鍵詞】寫作素材;分類整理;方法;淺析
懂得在不同學科的學習中積累素材,并且掌握素材積累的方法,能讓我們輕易地積累較多素材,但如果擁有大量的素材而不會整理分類,那么這些素材在自己的記憶里就會是無序的、散點的狀態(tài),這樣必不利于寫作時的提取與運用。所以,指導學生通過掌握作文素材分類的方法,提高運用素材寫好作文的能力就變得十分必要。作文素材積累的過程其實就是信息加工的過程,在積累的過程中若能使這些材料相互之間形成邏輯關系網,那么在寫作中,素材的提取和運用就會更加的順利。如何給素材分類,使它們之間可以形成邏輯關系網呢?通過閱讀與研究,我認為可以用以下幾種方法進行分類。
一、根據素材的不同內容進行分類
我們平時所積累的素材中可能有不同的內容,或許有古今人物的,有神話、寓言、成語故事的,有所學文學作品中的文學形象的,有優(yōu)美景致描寫的,有生活物品、園林建筑描繪的,有蘊含深刻哲理的名言或故事的等。我們可以根據這些不同的內容分出不同的類別,將素材整理歸類。我們可以分出“人物春秋”“歷代典故”“文學形象”“名人名言”“優(yōu)美景致”“生活哲理”“生活物品”“園林建筑”“時代熱點”等一些類別,然后將我們所積累的相關內容放入相應的目錄里,這樣就方便我們對素材進行提取了。例如,關于“李白”“杜甫”“朱自清”“老舍”“孔子”等人的生平事跡就可歸入“人物春秋”目錄;而那些神話傳說、成語故事、寓言故事等便可歸入“歷代典故”目錄;一些蘊含著哲理的生活故事即可歸入“生活哲理”目錄;一些名人所說過的名言就可歸入“名人名言”目錄,一些不同時段發(fā)生的熱點新聞就可歸入“時代熱點”目錄等。如果我們在積累素材之前有意識地用積累本將可能要積累的內容先分好類,用一些便利貼或文字標明法把不同類別的內容隔開,再將不同分類的不同內容填充上去,那么在素材積累的過程中就可以減少很多時間,做少很多無用功,提高素材積累的時效性。
二、根據作文的不同體裁進行分類
我們平時所學所寫的作文體裁不外乎記敘文、說明文、議論文這幾種文體,而記敘文最常見的就是記人,記事,描景;說明文一般就是事理和事物兩類的說明,主要通過一些說明的順序、方法來說明事物的特征或事情的道理;而議論文則重在用事實或道理論據來論證什么觀點。我們可以根據這些文體的特點來分類,如記敘文的可分為“描人篇”,這下面又可以細分成“具體描寫”(語言、動作、肖像……)和“典型事例”兩個內容;“繪景篇”,這下面也可以細分成“自然之景”(包括山川、河流、花草、樹木的四季之景)和“風俗民情”(包括城鄉(xiāng)的風土人情、社會環(huán)境)。說明文可分為“描物篇”,這下面亦可細分為“生活物品”和“園林建筑”等內容;“事理篇”。議論文則可分為“道理篇”“事例篇”。當我們在學到或看到相關文體的精美素材,便可把它們歸整到相應體裁下的不同目錄里。
三、根據素材積累的不同方法進行分類
我們都清楚,素材積累的方法不外乎三種:一是摘抄,二是提要,三是寫心得體會。這樣,我們就可以將素材按“摘抄類”“提要類”“心得類”進行分類。積累素材時,把相應的分類內容放到其相應的目錄下,寫作時就更容易提取。不過在“摘抄類”這一內容中,我們可以參照方法(一)的一些方法進行細分,如可細分為“優(yōu)美景致”“名人名言”“精彩哲理”“經典事例”“物品建筑”“新聞熱點”等。
四、根據作文寫作的不同主題進行分類
一般來講,初中的作文題大多是圍繞“人與社會”“人與自然”“人與人”“人與自我”這四個方面選題的,我們可以根據這四個方面確立不同的主題。如“人與社會”這方面的內容,我們可以確立“責任感”“愛國家”“愛集體”等具體主題;“人與自然”方面,可確立“熱愛自然”“愛護環(huán)境”“與自然和諧共處”“科學精神”等具體主題;“人與人”方面,可確立“樂于助人”“尊老愛幼”“誠實守信”“團結合作”“真摯友誼”“理解感恩”等具體主題;“人與自我”方面,則可確立“理想志向”“克服困難”“超越自我”“拼搏進取”“自尊自信”“勇敢堅強”“堅持不懈”等具體主題。確定了具體的主題后,將積累到的素材歸入到某一主題的目錄下,那么我們所積累的素材便可以形成命題網絡,寫作中若碰到相關的主題內容,我們可以快速提取可用素材,為文章添枝加葉。
例如,司馬遷在被處以宮刑的情況下,創(chuàng)作出了“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的《史記》。明代的名醫(yī)李時珍足跡踏遍大江南北,攀千山,嘗百草,終于寫出了醫(yī)學名著《本草綱目》?,旣悺ぞ永镌跇O端困難的條件下,用簡陋的儀器設備、提煉出鐳元素等這些材料皆可歸入“克服困難”或“拼搏進取”的主題。《中國歷史》(第三冊)的“虎門銷煙”事件,可歸入宏揚“愛國主義精神”這一主題。
其實,按不同主題給素材分類,這種方法最為實用。只要我們確定了分類的主題,在看到一些可供積累的素材時能確定其所適用的主題,便可將此素材很好的歸類。當然,不同的主題可能有不同形式的素材與它切合,我們可以根據這一情況,把素材類別分得更細點,例如可在同一主題下再分出“哲理名言”“精彩句段”“經典事例”等內容。這樣,我們所積累的素材就會變得更加有序,更加清晰,更加有利于我們的提取。
事實上,在前面講述過的根據素材不同內容、作文的不同體裁、素材積累的不同方法來分類素材的方法之上,我們也可以用標明主題法來細化這些素材。我們可以根據確定出來的不同主題,在已分好類的素材后面用括號標明其所屬主題。這樣做不但可以使我們所積累的素材在形式上更直觀,還可以使素材在內容上更有針對性,既有利于我們對素材的記憶,又有利于我們對素材的提取,真可謂一舉兩得。
總之,如果我們平時勤于收集素材,分類整理素材,積累運用素材,我們在寫作文時定能手到拿來,下筆有神。
參考文獻:
[1]張文泰,陸惠昌.中學作文教學研[M].東北師范大學出版社,2000.
[2]李云玲,曹外香.初中生作文超級素材庫[M].李光明日報出版社,2009.
[3]新開心作文研究中心.鮮活素材積累與運用[M],湖南少年兒童出版社,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