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鉤
古往今來,聰慧的中國人最懂得如何犒賞味蕾,若要問起哪一朝吃貨最有口福,恐怕非宋人莫屬。
宋朝是我國經濟文化高度繁榮的時代,正是從那時開始,中國人的食物從匱乏走向豐盛。良種水稻的引進以及深耕細作技術的推廣,讓人們從大自然獲得了更豐厚的饋贈;老百姓的飲食習慣也從二餐制變成三餐制;東坡肉、火鍋、火腿、刺身等層出不窮的珍饈紛紛登上歷史舞臺……
宋代飲食文化是平民的文化,宋人吳自牧編撰的《夢粱錄》說:“蓋人家每日不可闕者,柴米油鹽醬醋茶?!比藗儾环稚矸莺偷匚痪墼谕婚g餐館,因對美好食物的向往而拉近了彼此的距離。在描繪宋朝都城汴京繁華市井面貌的《清明上河圖》中,不僅有各種商業(yè)往來的場景,還有各式各樣的美食小攤、小飯館和栩栩如生的美食,可見那個年代百姓生活水平之高。
【“賓至如歸”的服務】
在宋朝的京城或者其他大城市,飯館、食肆到處都是,有人統(tǒng)計過,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描繪了一百余棟樓宇房屋,其中可以明確認出是經營餐飲業(yè)的店鋪有四五十棟,差不多接近半數(shù)——《清明上河圖》簡直就是一幅“東京吃貨地圖”。
所以,對宋朝的都市人來說,請客人上飯店吃頓飯,是非常方便的。尋常市民家里平日也不常備菜蔬,而習慣下館子吃飯,或者叫外賣。
宋朝的食店不但數(shù)量多,種類也豐富。有北方風味的“北食店”、南方風味的“南食店”,還有四川風味的“川飯分茶店”;有專賣家常飯食的大排檔,有立馬就可以上菜、打包帶走的快餐店,還有“高大上”的豪華大飯店,不一而足。客官可以根據(jù)口味、腰包里銀錢的多少,挑一間合適的食店。
吃不慣葷菜的客人,還可以選擇素菜館,若在宋朝大街上看到打出“素分茶”招牌的食肆,便是素菜館了。宋朝的飲食店,習慣被稱為“分茶店”“分茶酒肆”,里面也賣茶、酒,但主要是吃飯的地方,有下酒菜,也有各種主食。專賣素食的飲食店,就叫“素分茶”。
說到宋朝的素食店,不能不提北宋東京的大相國寺。大相國寺是地處東京鬧市的寺院,也是一個大集市,里面有商店、茶坊、酒樓、飲食店,其中東西塔院提供的素食,遠近聞名,每逢齋會之日,許多東京人都要到大相國寺吃齋。著名女詩人李清照與丈夫趙明誠便常到大相國寺“淘寶”,買些古董字畫。如果他們愿意,當然也可以到東西塔院吃個齋飯。
除了大相國寺,宋朝城市的不少寺院都開設有素菜館。這里有一件趣事:宋神宗時,樞密院有幾位官員曾一邊游興國寺,一邊討論軍事問題。興國寺的素食甚是精致、美味,這幾個官員便在店里坐下來,叫了幾份素食,邊吃邊聊。飯后,要結賬了,這才發(fā)現(xiàn)大伙都忘了帶錢。一人問:“兵書上,遇上這種情況,可有什么計策?”另一人說:“三十六計,走為上計?!庇谑牵@幾個人便用袖子掩著臉面,偷偷溜之大吉——堂堂朝廷命官,居然吃了一頓“霸王餐”。
寺院向游客提供素菜,這不奇怪。讓人稱奇的是,宋朝有一些寺院居然還設有葷菜館,比如大相國寺里就有一個叫做“燒豬院”的飯店,招牌菜是燒豬肉,非常美味,主廚的大廚師是大相國寺的一名和尚,法號“惠明”,做菜的手藝很好。
當時的翰林學士楊億,時常帶著一幫同事來大相國寺的“燒豬院”吃飯。來的次數(shù)多了,便與主廚的惠明和尚混熟了。一日,楊億問惠明:“你是出家人,這飯店叫‘燒豬院,合適嗎?”惠明說:“大伙都這么叫,我有什么辦法?”楊億說:“我?guī)湍愀膫€名如何?不如叫‘燒朱院?!北彼蝺韧⒃O有“后苑燒朱所”,負責燒制紅色顏料,將“燒豬院”改為“燒朱院”,借助宮廷機構的名稱,盡管讀音差不多,但內涵確實變文雅了一些。
大相國寺的“燒朱院”以提供特色美食聞名,若論環(huán)境之優(yōu)美、服務之周到,則不能不提宋朝都市的大飯店。
宋朝東京、臨安城的大飯店,店門口酒旗飄揚,表明這家飯店有美酒出售;若是掛著金紅紗梔子燈,打出燈箱廣告,表明這家飯店夜間也有營業(yè)。從大門口進去,是一條主廊,約一二十步長,主廊兩邊是寬敞的廳院與長長的廊廡,整齊地擺著飯桌,花竹掩映;樓上則是潔凈的包廂,包廂以盆景、名人書畫裝飾,十分雅致??腿丝梢栽趶d院入座,也可以挑一個包廂,享受貴賓的待遇。
這些飯店每天交五更(凌晨3點)左右便開門做生意,賣粥、飯、點心等,然后一直營業(yè)到次日的三更(凌晨1點)左右。每當夜幕降臨,就是宋朝酒樓飯店最熱鬧、繁華的時候,店里點亮無數(shù)燈燭,燈火通明,主廊上站著數(shù)十名濃妝淡抹的漂亮歌妓,捧著美酒,熱情招呼客人,“望之宛如神仙”。不過宋朝酒樓飯店里的歌妓,并非做皮肉生意的女性,而是賣藝的女子,她們的工作是給客人彈奏音樂、唱唱歌,以助雅興。
客人一登門,便立即會有店小二向前施禮:“客官,里面請?!眲傋?,店小二便馬上擺上一桌豐盛的菜肴,看著讓人食指大動——這是宋朝的一個習俗:在上酒之前,酒樓伙計會先端上幾盤“看菜”,然后才換上下酒的“正菜”。宋人的多部筆記里,都提到過這個習俗,如周密《武林舊事》載:“酒未至,則先設看菜數(shù)碟;及舉杯,則又換細菜……”耐得翁《都城勝紀》與吳自牧《夢粱錄》均載:“初坐定,酒家人先下看菜,問酒多寡,然后別換好菜蔬。”
“看菜”是供人觀賞的,只許看不許吃,大概是為了展示本店大廚的手藝。若不識規(guī)矩,對“看菜”動了筷子,那是會被旁人取笑的:“有一等外郡士夫,未曾諳識者,便下箸吃,被酒家人哂笑”,“亦有生疏不慣人,便忽下箸,被笑多矣”。
上了“看菜”后,店小二才過來問客人:“請問客官,今天要打多少酒,點什么菜?”點了菜,店小二撤走“看菜”,很快就可以上能吃的菜了。行菜的伙計身懷絕技,如同一名雜技高手,左手拿著三個碗,右手自肩膀至手掌馱著五六盤菜,快步走來,手臂上每一盤菜都紋絲不動,半點湯汁都不會灑出來,一次性將客人所點的酒菜送齊。這份送菜的功夫,足叫人看得目瞪口呆。
如果要加菜,隨時都可以招來飯店伙計,他們隨叫隨到,不消片刻,菜就要送上來,不容遲緩,不容出錯。飯店伙計對待客人,必須熱情周到、殷勤有加,讓客人有“賓至如歸”的感覺,因為按宋朝飯店的慣例,伙計的服務如果出了差錯,被客人投訴,輕則會受老板的叱責,或者被扣工資,重則會被炒魷魚。
假如我們有機會穿越到宋朝城市,一定要到大飯店里體驗一回宋朝式的服務。
【食不厭精,膾不厭細】
在宋朝的飲食店中,老百姓可以吃到什么美食呢?
讓我們從金庸小說《射雕英雄傳》說起?!渡涞裼⑿蹅鳌返臅r代背景正是南宋,郭靖與黃蓉第一次見面,是在張家口的一家酒店內,黃蓉打扮成一個臟兮兮的少年模樣,郭靖請她吃了一頓豐盛的大餐。
請看黃蓉點的菜單:“別忙吃肉,咱們先吃果子。喂,伙計,先來四干果、四鮮果、兩咸酸、四蜜餞?!边@只是餐前開胃小吃,然后才是正餐:下酒菜這里沒有新鮮魚蝦,嗯,就來八個馬馬虎虎的酒菜吧?!薄鞍藗€酒菜是花炊鵪子、炒鴨掌、雞舌羹、鹿肚釀江瑤、鴛鴦煎牛筋、菊花兔絲、爆獐腿、姜醋金銀蹄子。我只揀你們這兒做得出的來點,名貴點兒的菜肴嘛,咱們也就免了”。
這些菜品,郭靖不要說吃過,聽都沒有聽過。他請黃蓉吃飯時,轉頭向店小二道:“快切一斤牛肉,半斤羊肝來?!敝坏琅H狻⒀蚋伪闶翘煜伦詈玫拿牢?,卻不知草原之外的花花世界,美食的花樣可遠多于“江南七怪”傳授給他的武功招數(shù)。
張家口不過是一個邊陲小鎮(zhèn),宋朝的開封與杭州,那才是真正的美食之都。不但到處都是高端大氣的豪華飯店,而且市井上都是精美的小吃,面食與糕點皆達幾十種,哪怕是今日的五星級大飯店,菜譜上的名目也未必有那么豐富。
“膾”與“鲊”是宋朝最流行的兩種美食類型。膾”即生肉片、生魚片,蘸調料生吃,這一美食傳入東瀛,便成了日本的“刺身”。宋人筆記中提到的“膾”有近三十種,如紅絲水晶膾、滴酥水晶膾、肚胘膾、鵪子水晶膾、細抹羊生膾、蹄膾、鮮蝦蹄子膾等等。
春天時,開封市民最喜歡到皇家林苑“金明池”釣魚,釣到魚即“臨水砟膾,以薦芳樽,乃一時佳味也”。北宋詩人梅堯臣家有一廚娘,善斫鲙,朋友均“以為珍味”。歐陽修、劉原父諸人“每思食膾”,必提梅堯臣家。南宋陸游寫下詩句:“斫膾搗齏香滿屋,雨窗喚起醉中眠?!彼亣@也是“斫膾佐酒”的美味。
“鲊”則是通過腌漬與微生物發(fā)酵使食材產生特別風味的宋朝美食。羊肉、鮮魚、蝦蟹、雞鴨、雀鳥、鵝掌等,都可腌制成鲊。將食材洗凈、拭干,注意不可留有水漬,用鹽、糖、醬油、椒、姜、蔥絲等制成調料,然后將食材裝入壇內,裝一層食材,鋪一層調料。待壇中腌出鹵水,再倒掉鹵水,加入米酒,密封貯藏,這時便可以耐心等候醞釀出的美味了。我們今天常見的醬牛肉、醬海鮮,用宋人的話來說,其實就是“鲊”。
宋朝市井中銷售的“鲊”,品種繁多,有玉板鲊、銀魚鲊、海腸鲊、海蜇鲊、大魚鲊、筋子鲊、鮮鵝鲊、寸金鲊等。此外,還有一種“旋鲊”,是用食鹽、酒糟等調料短暫腌漬后馬上食用的食物,跟今天廣東菜中的生腌血蛤、生腌蝦差不多?!靶嚒泵兴稳俗钚膬x的美食名單之首,“侑食首以旋鲊,次暴脯,次羊肉”,其中最令宋人食指大動的“旋鲊”是羊肉旋鲊。
“膾”與“鲊”是一對品質正好相對的美食類型。前者講求的是一個“鮮”字,食材必須新鮮,味道必須鮮美;后者則追求調料與時間對于食材的催化作用。“旋鲊”介乎兩者之間,既得“膾”之新鮮,又富有“鲊”的美味。
在宋代,即便是面向大眾消費者的飲食攤子,也很注意環(huán)境的干凈衛(wèi)生。汴京中,“凡百所賣飲食之人,裝鮮凈盤合器皿,車檐動使,奇巧可愛,食味和羹,不敢草略”。在《清明上河圖》里能看到小販們身著白衣,帶著干凈的白瓷缸子沿街叫賣,宋人王明清記載了汴京著名的大酒樓——樊樓旁邊的一間茶肆的情況:“甚瀟灑清潔,皆一品器皿,椅桌皆濟楚,故賣茶極盛”,一個普通的茶攤都做得如此精細,其他高檔餐飲場所的水準可想而知。
富貴人家,更是食不厭精,膾不厭細,“凡飲食珍味,時新下飯,奇細蔬菜,品件不缺”。士大夫之家也特別講究,來看蘇東坡最心儀的一份菜譜:“爛蒸同州羊羔,灌以杏酪,食之以匕不以箸。南都麥心面,作槐芽溫淘,糝以襄邑抹豬炊、共城香粳,薦以蒸子鵝,吳興庖人斫松江鲙,既飽,以廬山康王谷簾泉,烹曾坑斗品茶?!边@才是吃貨的化境,相比之下,洪七公還處于“舌尖之欲”的初級階段。
美國漢學家安德森在《中國食物》中說:“中國偉大的烹調法也產生于宋朝。唐朝食物很簡樸,但到宋朝晚期,一種具有地方特色的精致烹調法已被充分確證。地方鄉(xiāng)紳的興起推動了食物的考究:宮廷御宴奢華如故,但卻不如商人和地方精英的飲食富有創(chuàng)意?!?998年,美國《生活雜志》曾評選出一千年來影響人類生活最深遠的一百件大事,宋朝的飯館與小吃入選第56位。
【宋代廚娘,千金難求】
黃蓉既是美食家,廚藝更是一流,用幾道菜便哄得洪七公將“降龍十八掌”傾囊授予郭靖。黃蓉這么好的廚藝,到底是跟誰學的?她的父親黃老邪固然琴棋書畫、醫(yī)卜星相無所不精,刀工廚藝想來也是一流,“富養(yǎng)女兒教詩書很正常,但教女兒廚藝卻不大可能”。
生出這一困惑的朋友,顯然是不了解宋人風俗。宋朝人家,可是特別注意培養(yǎng)女兒廚藝的。這一風氣應該是從唐朝傳下來的,唐朝時,嶺南一帶的人家,不論貧富,都不習慣教女孩子“女工”,而是悉心培養(yǎng)其庖廚之藝。這些女孩長大后,做針線活都不怎么樣,但燒菜的手藝可不一般,所以上門請求婚聘的媒人非常多,幾乎都將門檻踏平了。女孩子的父母也很得意,常常向人夸口:“我家姑娘,要說裁袍補襖,那可不會;但是若論燒菜,烹制水蛇黃鱔,即一條必勝一條?!?/p>
南宋時,杭州一帶甚至出現(xiàn)了“重女輕男”的風氣:“中下之戶”不重生男,即使生了也不怎么培養(yǎng);生女則視為掌上明珠,專門聘請老師傳授藝業(yè),其中就包括廚藝。學習廚藝的女孩子,長大后可以被聘為廚娘,即女廚師。
流風所及,黃藥師教給女兒廚藝也并不是什么不可理解之事。金庸在書中也暗示了黃蓉的廚藝得自于父親?!渡涞裼⑿蹅鳌返谑刂?,洪七公道:嘿嘿,你那兩味菜又是什么‘玉笛誰家聽落梅,什么‘好逑湯,定是你爹爹給安的名目了?!秉S蓉笑道:“你老人家料事如神。你說我爹爹很厲害,是不是?”菜名既然是黃藥師所取,菜式也應該是他所創(chuàng)。
宋朝人家既然能培養(yǎng)出這么多廚藝高超的女孩子,這些廚娘最終當然會進入飲食界。事實上,宋代的美食界確實流行女廚師,皇宮的御廚有廚娘,富貴人家的私廚有廚娘,市井酒店的大廚也有廚娘。這些宋朝廚娘往往色藝俱佳,氣質不凡,身價不菲,“非極富家不可用”。她們的廚藝如何?講幾個故事便可知道。
第一位廚娘是一名生活在北宋的尼姑,法號梵正。她可以用瓜、蔬等素食食材,用炸、膾、脯、腌、醬等烹飪手法,根據(jù)食材、佐料的色澤,拼成山川流水、亭臺樓榭等景物。假如一桌坐20人,每位食客面前各設一景,將一桌菜合起來,就是一幅微縮版的王維的《輞川圖》。
第二位廚娘是南宋初年的宋五嫂。現(xiàn)在杭州菜中有一道傳統(tǒng)名菜,叫“宋嫂魚羹”,據(jù)說就是她傳下來的。宋五嫂原為開封人氏,在樊樓下賣魚羹,她做的“好鮮魚羹”,是京中最有名的。靖康年間,金兵入侵,開封被占,宋五嫂隨其他宋朝軍民遷居杭州,僑寓西湖蘇堤,繼續(xù)賣魚羹。一日,宋高宗游西湖,泊船蘇堤之下,聞得有汴京人的口音,便遣內官召來,乃一年老婆婆。有老太監(jiān)認得她是樊樓下的宋五嫂,善煮魚羹,便奏知太上。太上念及舊事,凄然傷感,命制魚羹來獻。嘗之,果然鮮美,即賜金錢一百文。此事一時傳遍臨安府,王孫公子、富家巨室,人人都來買宋五嫂的魚羹吃。
第三位廚娘是南宋孝宗皇帝的御用廚師,叫“尚食劉娘子”。劉廚娘“聰明敏捷,烹調得好肴饌,物物精潔,一應飲食之類,若經他(她)手調和,便就芳香可口,甚中孝宗之意”。做出來的菜能讓皇帝百吃不厭,這位“尚食劉娘子”的廚藝肯定非比尋常。
第四位廚娘是宋理宗時某退休太守禮聘的私家廚師,是一位頂級名廚。未知其姓名,只知道她年約二十來歲。她做一道“羊頭簽”美食,只用羊頭的“臉肉”,作為配料的蔥,只要嫩心。每做一席菜,酬勞是二三百貫錢——廚藝若是不高超,又如何叫得起這個價。
第五位廚娘,是生活在南宋吳中的一位吳姓廚娘。她的身世、事跡俱已不可考,今天之所以知道有這么一位名廚,皆因她留下了一本菜譜《吳氏中饋錄》,里面記錄了多種宋朝名菜的烹飪手法。
洪七公曾對郭靖說:“你媳婦兒煮菜的手藝天下第一,你這一生可享定了福?!庇终f:“我年輕時怎么沒撞見這樣好本事的女人?”看來洪七公還是有點兒孤陋寡聞。黃蓉的廚藝確實不錯,但放在盛產廚娘的宋朝,卻沒什么特別,燒得一手好菜的宋朝姑娘比比皆是。
【宋人的節(jié)日飲食】
若是遇到傳統(tǒng)佳節(jié),宋人的飲食會更豐盛,一些平日不常見的食物,會作為節(jié)日的標配出現(xiàn)在人們的餐桌上。
春節(jié)是農歷年的第一個節(jié)日,所以宋人稱之為元旦、正旦,元旦的“歲時節(jié)物”有椒柏酒、屠蘇酒、五辛盤、膠牙餳。
椒柏酒是椒酒和柏酒的合稱,主要指椒酒,即用椒浸制而成的酒,多用來祭祖或獻之于族中家長,以表祝壽拜賀之意。春節(jié)除了飲椒柏酒之外,還有飲屠蘇酒的習俗。屠蘇酒據(jù)說由名醫(yī)華佗首創(chuàng),取大黃、白術、桂枝、防風、花椒、烏頭、附子等中藥入酒中浸制而成,人們飲屠蘇酒,不僅僅是為了把酒言歡,最主要是為了避邪防病。
五辛,即指五種辣味的蔬菜:大蒜、小蒜(小根蒜)、韭菜、蕓苔(油菜苔)、胡荽(香菜)。食五辛盤是魏晉以來就有的風尚,在冷冽的年節(jié)里雜和食之,可以刺激五臟,殺菌驅寒,亦具有辭舊迎新之意。
膠牙餳是宋人春節(jié)時吃的一種甜品——一種用麥芽制成的黏性較強的軟糖。古人在祭灶的時候用膠牙餳糊其口,使其不能說話或少說壞話。南宋莊綽的《雞肋編》謂宋代民間春節(jié),嚼“膠牙餳”以固定牙齒的風俗極盛。人們認為,吃了膠牙餳可以使牙齒牢固,也是圖個吉利,每年都想牢靠、穩(wěn)固、結實。
宋人過春節(jié)還喜歡吃馎饦:“元旦,京師人多食索餅,所謂年馎饦者,或此類?!瘪A饦是一種面食,其實就是波斯語“面粉”一詞的音譯,嚴格來說算是外來食品。馎饦與今天山西、陜西地區(qū)流傳的揪面片十分相似,但是不是面片兒,而是面坯兒。
同現(xiàn)代人一樣,宋朝的大年夜,人們是通宵不眠的。他們圍爐團坐,吃吃果子、糕點,聊聊天,這叫“守歲”。雖然那時沒有“春晚”可看,不過宋朝人也有玩樂的法子,年輕人會聚在一起,點燃燈燭,玩起紙牌,下一點小賭注,宋人叫做“試年庚”,即根據(jù)輸贏來測試新年的運氣如何。據(jù)《歲時廣記》記載,北宋東京風俗,到春節(jié)那天,每戶人家還要在盤中放一枝柏枝、一只柿子和一只橘子,然后全家分食,“以為一歲百事吉之兆”,時人取其諧音,稱為“百事吉”。
在宋朝,熱鬧的節(jié)日氣氛可以從春節(jié)一直維持到清明時節(jié),宋朝的清明節(jié)是一個歡樂的節(jié)日,宴游是清明節(jié)的主題。東京夢華錄》載,北宋時每年的清明節(jié),開封的市民都會出城賞春,“往往就芳樹之下,或園囿之間,羅列杯盤,互相勸酬。都城之歌兒舞女,遍滿園亭,抵暮而歸”。
我們今天過端午節(jié)要吃粽子,宋朝人也一樣。宋朝詩詞常說的“角黍包金”,指的便是端午節(jié)的粽子。今天商場銷售的端午粽子,品種之多,令人眼花繚亂,網上甚至有“咸粽子、甜粽子”之爭。其實宋人吃到的粽子,也是各式各樣的。宋人筆記說:端午粽子,名品甚多,形制不一,有角粽、錐粽、菱粽、筒粽、秤錘粽,又有九子粽?!焙贾莸纳碳疫€喜歡將粽子“揍成樓閣、亭子、車兒諸般巧樣,開鋪貨賣,多作勸酒,各為巧粽”。
此外,宋人在端午還會食用香糖果子、白團、紫蘇,飲蒲酒等。“香糖果子”,是將菖蒲、生姜、杏、梅、李子、紫蘇等切成絲,用糖蜜漬之而成。“菖蒲酒”,以菖蒲浸制而成,據(jù)說飲此酒可以延年益壽,所以,宋人端午飲菖蒲酒,又叫“飲續(xù)”。
我們過中秋節(jié)要吃月餅,宋朝也有月餅,但并不是中秋節(jié)的標配食物,只是指一種形狀如月亮的面餅。有文獻可證的中秋佳節(jié)吃月餅習俗,出現(xiàn)在明代。至于宋人過中秋佳節(jié),標配的食物是“新酒”。新酒,即新鮮出爐的美酒。八月中秋前后,正是新酒上市的時節(jié),有一首宋詩《錢塘迎酒歌》寫道:“錢塘妓女顏如玉,一一紅妝新結束。問渠結束何所為,八月皇都酒新熟……”這群漂亮的歌妓妝扮一新,因為臨安府諸酒庫的新酒快要上市了,酒庫邀請她們前往擔任美酒的“代言人”。
孟元老《東京夢華錄》亦說,中秋節(jié)前夕,東京開封府的酒店都會裝飾一新,皆賣新酒,到八月十五這日中午前,酒家的酒基本都售完,便放下酒簾子,不再做生意,回家歡度佳節(jié)。
中秋飲新酒,最佳搭配無疑是螃蟹。古人云:右手持酒卮,左手持蟹螫,拍浮酒池中,便足了一生?!闭\不我欺也。農歷八月,螃蟹最為肥美,膏肥油滿,《東京夢華錄》說,“是時螯蟹新出”,正是吃蟹的最佳時節(jié)。南宋人陸淞(陸游胞兄)寫過一首中秋詞《念奴嬌》:“黃橙紫蟹,映金壺瀲滟,新醅浮綠。共賞西樓今夜月,極目云無一粟……”“黃橙紫蟹”即新摘的橙,肥美的蟹;新醅浮綠”即新煮的小酒。中秋之夜,新酒佐蟹,賞月西樓,多么愜意的生活。
喜歡小飲的蘇軾,是出了名的吃貨,當然不可能放過中秋時節(jié)的螃蟹。他在《老饕賦》中寫道:“嘗項上之一臠,嚼霜前之兩螯。爛櫻珠之煎蜜,滃杏酪之蒸羔。蛤半熟而含酒,蟹微生而帶糟。蓋聚物之夭美,以養(yǎng)吾之老饕?!?/p>
“項上之一臠”,指豬脖子上的嫩肉;“霜前之兩螯”,指霜降前上市的螃蟹;“櫻珠之煎蜜”是蜜餞櫻桃;“杏酪之蒸羔”是杏酪蒸羊羔;“蛤半熟而含酒”,是指醉蛤蜊;“蟹微生而帶糟”,指醉蟹——六道美食中,螃蟹占了兩品。
所有的節(jié)日飲食文化,歸根結底,就是告訴我們:遵循時令,在食物最為美味的時刻,虔誠地享用它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