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沛,郭金惠,李佳佳
鄭州大學附屬洛陽中心醫(yī)院骨二科,河南 洛陽 471000
髖關節(jié)骨折是指髖臼、股骨頭及其周圍組織受到損傷,是老年常見性骨折類型。髖部一旦骨折,患者患側肢體將無法承重,且存在運動障礙,大幅度降低患者日常生活能力[1]。外科手術是髖部骨折的首選,針對患者行髖關節(jié)手術可較好的恢復運動能力,但由于手術具有一定創(chuàng)傷性,圍術期間需給予相對應的護理干預措施,才可更好的促進康復。以往臨床對于該疾病主要以常規(guī)護理為主,但方向較為籠統(tǒng),無較強針對性,無法滿足患者需求。而3H護理是一種較側重于心理、生理及社會3個方面的新型干預措施,目前已成為臨床研究的重點[2-3]。為此,本研究將以常規(guī)護理作為對照,針對41例該病患者實施3H護理,取得良好效果,現報告如下。
將2018年2月—2019年2月在鄭州大學附屬洛陽中心醫(yī)院行常規(guī)護理模式的42例老年髖關節(jié)骨折患者納入對照組;將2019年3月—2020年3月行3H護理的41例年髖關節(jié)骨折患者納入觀察組。其中對照組42例,男18例,女24例;年齡60~74歲,平均年齡(67.63±5.45)歲;骨折位置:左側23例,右側19例;Garden骨折分型Ⅰ型15例,Ⅱ型20例,Ⅲ型7例。觀察組41例,男20例,女21例;年齡59~75歲,平均年齡(67.59±5.50)歲;骨折位置:左側17例,右側24例;Garden骨折分型Ⅰ型17例,Ⅱ型16例,Ⅲ型8例。一般資料比較(P>0.05),有可比性。
納入標準:既往無運動功能障礙;全部患者均對本研究知情,并自愿在同意書上簽字。排除標準:骨折屬病理性者;存在精神異?;驕贤ㄕ系K者;中途突出研究者。
1.3.1 對照組:對照組行常規(guī)護理,對患者普及髖部骨折和髖關節(jié)等相關知識宣教,促進患者真正意識到功能鍛煉的目的和重要性,提升患者治療依從性和主動性。
1.3.2 觀察組:觀察組在此基礎上實施3H護理,具體措施:(1)護理評估:準確評估患者病情的實際情況,采用護理診斷措施滿足患者的所有需求,真誠通知其家屬共同參與制定護理規(guī)劃及對策,實施系統(tǒng)化管理模式。(2)環(huán)境護理:確保病房整潔以及適宜的溫度;為了更好的分散患者疼痛注意力,可按時播放輕柔音樂,盡可能減少圍術期的種種不舒適狀況,使患者能夠在寧靜舒適的住院環(huán)境下進行3H護理,同時還為患者提供服務便民箱,如內放一次性紙杯、老花鏡等。(3)心理護理:由于老年體質均較差,需以“3H”作為基礎為其做好心理疏導,通過簡單言語描述,支持患者應鼓起勇敢的心去面對疾病,快速解除心理陰影,樹立康復信念。(4)健康宣教:通過對老年患者的自身情況,如體質,合理制定出針對性功能訓練的對策,多多支持患者對訓練的積極性,訓練力度及運動量循序漸進。出院后,行電訪或家訪,為患者遇見的問題均進行解答。
(1)借助日常生活自理能力評定表(ADL)[4]分別對兩組護理前、護理3個月后的生活能力進行評價,評分采用Barthel指數記分法,該量表共10項內容,包括控制大小便、上下樓梯、進食、穿衣、洗澡、行走、用廁、修飾、轉移,總值100分,分值的高低決定日常生活能力的優(yōu)與差。(2)借助Harris髖關節(jié)功能評分量表[5]對兩組護理前、護理3個月后髖關節(jié)功能進行評估,量表分為4個項目15個條目,分別為疼痛、功能、活動度、畸形,總分100分,分數比例為:44∶47∶4∶5,分數越高表示髖關節(jié)功能越優(yōu);若評分≥90分為優(yōu),70~89分為良,60~79分為可,≤69則視為差。(3)比較兩組并發(fā)癥(神經損傷、肺部感染、下肢靜脈血栓)及健康教育知識達標情況(采用我院自制問卷,克倫巴赫系數為0.723,分半信度為0.673,共10個問題,每題10分,總分100分,評分≥85分則判定為達標)。
兩組護理前Barthel指數、Harris髖關節(jié)評分對比并無明顯差異(P>0.05);兩組護理后Barthel指數、Harris髖關節(jié)評分均升高,且觀察組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兩組護理前后MMSE評分比較(±s) 分
表1 兩組護理前后MMSE評分比較(±s) 分
注:相比本組護理前,a P<0.05
時間護理前組別觀察組(n=41)對照組(n=42)tP護理后觀察組(n=41)對照組(n=42)tP Barthel指數48.40±4.49 47.91±4.87 0.476 0.635 69.12±4.13a 61.40±7.65a 5.701 P<0.010 Harris髖關節(jié)評分32.69±5.08 33.01±4.52 0.303 0.762 75.50±4.98a 69.75±5.14a 5.174 P<0.010
與對照組相比,觀察組并發(fā)癥總發(fā)生率略低,但差異不顯著(P>0.05);與對照組相比,觀察組健康教育知識達標率明顯偏高(P<0.05),見表2。
髖關節(jié)骨折患者多為老年人,老年患者自身恢復能力較弱,術后容易發(fā)多種并發(fā)癥,且老年患者的護理依從性較差,導致術后功能恢復速度減慢,康復效果不理想[6]。因此,積極探討高質量、合理的干預方式對老年髖關節(jié)骨折患者的恢復及預后具有重要意義。
3H護理模式是在常規(guī)護理的基礎上進行優(yōu)化的新型護理模式,全方面考慮患者的心理、生理及社會各層面需求,是護理評估、環(huán)境及心理護理在醫(yī)院護理服務中的延伸與細化,著重反映了我院護理服務的系統(tǒng)化及家庭式溫馨,能夠一定程度上促進病患疾病的康復[7]。通過3個月護理后的研究結果顯示,兩組護理后Barthel指數、Harris髖關節(jié)評分均升高,且觀察組明顯比對照組高,由此說明3H護理有助于促進老年髖關節(jié)骨折患者術后髖關節(jié)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的提高。該結論與李冬梅、姜文彬等[8]研究結果一致。同時結果得出,與對照組相比,觀察組健康教育知識達標率明顯偏高,提示3H護理有助于提高患者健康教育知識達標水平。原因在于個體化的護患溝通,對不同患者行針對性健康教育,開展院外家訪或隨訪,使患者能夠充分掌握健康保健及疾病康復知識,有助于提高患者健康教育知識達標水平[9]。此外3H護理在提高護理人員人性化護理理念的基礎上,規(guī)范了人員的言行舉止、禮儀、體貼患者,同時還體現了以人為本的服務理念,給予患者家一般的溫暖,從而能夠使得患者更加積極主動的參與康復活動,不僅利于患者術后患側功能的恢復,且利于降低圍術期并發(fā)癥風險[10]。
表2 兩組并發(fā)癥、健康教育知識達標比較(±s) 例(%)
表2 兩組并發(fā)癥、健康教育知識達標比較(±s) 例(%)
組別觀察組(n=41)對照組(n=42)神經損傷1(2.44)3(7.14)肺部感染0(0.00)1(2.38)下肢靜脈血栓1(2.44)1(2.38)χ2P總發(fā)生率2(4.88)5(11.90)0.573 0.249健康教育知識達標40(97.56)34(80.95)4.326 0.015
綜上所述,老年髖關節(jié)骨折患者行3H護理效果顯著,有助于提高Barthel指數及健康教育知識達標率,且無明顯并發(fā)癥增加,值得借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