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俠小說里裝毒酒的陰陽壺究竟有什么“奧秘”?魔術師傅琰東的“金魚排隊游行”和“毛筆自動寫字”背后有何科學原理?
200多個科學實驗小視頻,有魔術解密,有創(chuàng)新實驗,獲得126.5萬個“贊”,擁有超過41萬的“粉絲”——抖音上,這位來自上海市向明中學的科技老師火了。
72歲的黃曾新,曾經指導學生獲得600項專利,共獲國內外發(fā)明金獎近千項。今年,這位被稱為“神奇教練”的高中科技老師玩轉抖音,成了青少年們追捧的科普網紅大咖。
黃曾新是向明中學的科技老師,雖然退休已多年,但這么多年依然在學校上選修課、帶社團。在向明中學,操場一角的一幢小洋房,就是黃曾新帶領學生搞發(fā)明創(chuàng)造做課題的“科創(chuàng)天地”。
但是,疫情的到來,讓這個原本熱鬧非凡的實驗室一下子安靜了下來。之后,黃曾新回到這里,突然想到了一個主意:用新媒體,讓學生和更多的青少年感受科學的魅力。
他想到了“抖音”。“我知道這個平臺在青少年中很火,學生們課余更會關注,那我就想著去抖音做實驗。”黃曾新說,但是他不知道怎么“玩”,于是就向年輕人討教,從注冊手機開始,開設自己的抖音賬號,上傳自拍的視頻,“剛開始試的幾個短視頻都是黑白的,但至少成功了?!?/p>
有了賬號,黃曾新就開始創(chuàng)作了。但是上傳哪些視頻,哪些內容青少年才會喜歡?他考慮了很久。“在課堂上,驗證性的實驗都提不起學生的興趣,在抖音這樣的平臺,肯定沒有人喜歡?!秉S曾新開始動腦筋,“那就用魔術的形式,抖包袱,然后再解釋背后的科學原理,應該能吸引到關注?!?/p>
用手去觸碰“電閃雷鳴”的發(fā)電裝置居然可以毫發(fā)無損?使用干電池的電動玩具居然不用電池也能“翩翩起舞”?嘗試了幾個小魔術,點擊量出乎意料的高。
“金魚排隊游行”背后是什么科學原理?劉謙又是靠什么把混在一起的胡椒粉和鹽分離開的?
這些魔術大咖們耳熟能詳的魔術,都是青少年們好奇的關注點。原來,金魚排隊的“奧秘”是因為有磁鐵操控;電動玩具不裝電池就能啟動,是因為有無線電的作用;“觸電”居然沒有損傷,是因為電壓遠沒有到有害的范圍……
黃曾新自己親自操作“魔術”,然后請專人拍攝,配上字幕,做成短視頻,這些好玩有趣的實驗加上通俗易懂的解說,從小學生到成人都喜歡看,讓他頓時成為了網上受人追捧的網紅“黃老師”。每一條短視頻,都能收到幾萬個點贊,各類留言也被“刷屏”:“如果我們的科技老師也能這么‘變魔術,我就不去選文科了”,“好想上這么有趣的科技課”;“這才是我們想上的科技課”,等等。
這其實也是黃曾新在向明中學上選修課、帶社團的常態(tài)——用好玩的實驗來吸引學生們的目光,讓科學知識也變得生動有趣。
“科技教學如果缺乏感性認識很難真正悟透事物本質,造成后果是很難創(chuàng)新發(fā)展與學生枯燥生硬,難于理解。所以許多高中學生視物理化學生物課為畏途,不喜歡甚至害怕?!秉S曾新說,“如果老師能夠根據教育內容與要求設計出一整套魔術在課堂上表演給學生看讓學生猜想,最后再揭秘,不但吸引了學生注意力,活躍了課堂氣氛,更培養(yǎng)了學生對科學的興趣,不但上課的更注意聽講,更容易理解概念,甚至課外也會主動去查閱有關書籍?!?h3>3、創(chuàng)新來自于“質疑”精神
復學后,黃曾新回到了課堂中。在2020年澳門國際發(fā)明線上展覽會上,黃曾新帶領學生們獲得了19個金獎、4個銀獎,共有50多人獲得獎項,其中還有一個特別金獎,是參加此次比賽獲獎最多的一所中學。
這些成就,都源自于“質疑”。黃曾新教學生們做實驗,更多的時候鼓勵他們去問背后的“為什么”,而不是去按部就班驗證理論。比如,他曾帶領學生推翻了“魚是靠魚鰾來控制上下沉浮的”這一觀點。數百年來盡管也有科學家對此提出過異議,但一直沒有從實證上做過縝密分析。黃曾新指導5名中學生探索推翻了這一觀點,提出“魚用改變魚鰾中空氣的多少來控制魚在水中浮力的大小,從而在水中自由沉浮”的觀點是錯誤的。黃曾新說,他帶領的研究小組,通過兩個多月的觀察和研究后發(fā)現,魚在水中主要靠魚鰭而非魚鰾來控制沉浮,魚鰾在魚身上的功能是降低魚的身體比重,使它與周圍水的比重接近。
在黃曾新的帶領下,向明中學的學生每年都能獲得大量的發(fā)明專利。澳門國際發(fā)明線上展覽會上,可以供老人使用的無線充電多功能殘疾人床椅車、可以做三十多個歷史經典實驗的電磁感應實驗發(fā)現史實驗箱等,都受到了專家的一致認可和好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