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麗娟,陳海鳳,徐弦玲,朱小玲
(樂平市婦幼保健院,江西 樂平 333300)
深靜脈血栓(DVT)是一種常見的血管阻塞性疾病,95%發(fā)生在下肢,多見于危重癥患者與外科術后患者[1]。妊娠期婦女血液處于高凝狀態(tài),同時腹腔壓力升高致使下肢靜脈血液回流受阻,加之行剖宮產術后需長期臥床致下肢血流速度減慢,極易引發(fā)DVT[2]。若不及時給予預防治療,不僅可導致產婦下肢不適及功能障礙,還會因血栓的脫落危及產婦生命[3]。氣壓治療屬于一類機械性和非介入性物理治療方式,通過對肢體實施均勻而有序的擠壓及按摩,可有效促進下肢血液循環(huán),從而避免血栓形成[4]。低分子肝素鈣是一種長效的抗血栓劑,常用于下肢手術后及剖宮產術后對DVT的預防及治療[5]。本研究對剖宮產術后深靜脈血栓風險評估為中、高危產婦采用雙下肢氣壓聯(lián)合低分子肝素鈣進行治療,探討其對DVT的預防作用。報告如下。
選取2019年4月—2019年12月在我院行剖宮產術后深靜脈血栓風險評估為中、高危產婦82 例,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41 例。觀察組年齡(28.41±4.29)歲,孕周(39.43±1.25)周,孕次(2.16±0.45)次,產次(1.78±0.34)次;對照組年齡(28.95±4.53)歲,孕周(39.63±1.48)周,孕次(2.09±0.47)次,產次(1.86±0.37)次。兩組產婦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納入標準:患者均為足月妊娠,符合剖宮產指證,行腰硬聯(lián)合麻醉下子宮下段剖宮產術;經自體血栓風險評估表判定為中、高危,術前1周行下肢深靜脈彩色多普勒超聲檢查證實無DVT;自愿參加研究并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術前DVT;近3個月使用過抗凝藥物;凝血機制障礙或出血傾向;心肺肝腎嚴重功能障礙;存在氣壓治療儀禁忌證;對研究所用藥物過敏者。
1.3.1 對照組
對照組給予常規(guī)預防DVT方法,主要包括下肢按摩,膝踝關節(jié)的內收及屈伸運動,鼓勵患者盡早下床活動,注意下肢保暖等。
1.3.2 觀察組
觀察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給予雙下肢氣壓聯(lián)合低分子肝素鈣治療。氣壓治療:儀器采用韓國LC-600M型空氣波壓力治療儀,于術后24 h開始治療,產婦取仰臥位,連接壓力褲套并放置于患者腿部,接通電源,打開氣壓治療儀開關,治療時間調至20 min,壓力褲套內壓力循環(huán)增加或減少,每日2次,連續(xù)5 d。低分子肝素鈣:術后12 h給予低分子肝素鈣(批準文號:國藥準字H20063910;生產企業(yè):河北常山生化藥業(yè)股份有限公司;規(guī)格:0.4 mL:4100AXaLu)3 075 U皮下注射,每日1次,連用5 d。
DVT發(fā)生情況:觀察兩組產婦雙下肢皮膚顏色、溫度、腿圍以及腫脹范圍,行下肢動靜脈彩超檢查,確定DVT的發(fā)生率。凝血功能和血液流變學:于術前及術后5 d取患者晨起空腹肘前靜脈血8 mL,肝素抗凝,室溫密封存放,采血后20 min~4 h內檢測完畢。凝血功能儀器采用日本Sysmex CA510型全自動血凝儀,檢測指標包括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時間(APTT)、凝血酶原時間(PT)、纖維蛋白原(FIB)、凝血酶時間(TT);血液流變學檢測儀器采用美國Brookfield公司生產的DV-II+Pro型黏度計,檢測指標包括血細胞沉降率(ESR)、血漿黏度(PV)、全血高切黏度(HBV)、全血低切黏度(LBV)。
觀察組DVT發(fā)生率為2.44%(1/41),對照組為12.20%(5/41),觀察組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3.905,P<0.05)。
兩組患者術后5 d APTT,PT,TT與術前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且組間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術后5 d FIB明顯低于術前,且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術前及術后5 d凝血功能比較
觀察組術后5 d ESR,PV,HBV,LBV等血液流變性指標均明顯低于術前,且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對照組術后5 d上述指標與術前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術前及術后5 d血液流變學指標比較
近年來,我國的剖宮產率居高不下,術后DVT的預防和治療成為臨床關注的焦點。DVT是剖宮產術后并發(fā)癥之一,可造成患者出現(xiàn)血栓后綜合征及下肢功能障礙,嚴重者可因肺栓塞危及生命[6]。如何采取積極、有效的DVT預防措施,對保障剖宮產產婦的生命安全具有重要意義。氣壓治療是一種預防靜脈血栓的新型方法,通過氣囊間歇性充氣發(fā)揮對下肢按摩與擠壓的作用,其擠壓力和刺激可達深部肌肉、血管和淋巴結;氣囊在加壓過程中使靜脈系統(tǒng)整體血容量減少,緩解血液淤滯[7],同時為被擠壓的血管創(chuàng)造排空的壓力條件,大大促進了氣囊減壓時產婦肢端的靜脈回流,并迅速改善肢體組織的供血供氧,加速代謝廢物的排泄,具有消除肢體腫脹、避免DVT的作用[8]。臨床試驗表明[9],氣壓治療操作簡單、無創(chuàng)傷、患者易接受,能有效預防骨科、泌尿外科手術及剖宮產術患者DVT的發(fā)生。低分子肝素鈣由普通肝素解聚和純化得到,活性較高且半衰期較長,生物利用率極高。它通過與抗凝血酶-ⅢⅢ(AT-Ⅲ)形成復合物后,選擇性抑制凝血因子活性,從而達到長效抗血栓作用[10]。但對抗凝血酶—Ⅱa及其他凝血因子作用較弱,故對患者凝血功能影響較小,安全性較高[11]。研究表明[12],相較于其他抗凝藥物,低分子肝素鈣更穩(wěn)定安全,適用于靜脈血栓形成中度或高度危險的患者。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DVT發(fā)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表明氣壓治療聯(lián)合低分子肝素鈣能有效預防剖宮產術后DVT的發(fā)生。此外,觀察組術后5 d ESR,PV,HBV,LBV等血液流變學指標均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而APTT,PT,TT與對照組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提示兩者聯(lián)用能顯著改善患者血液流變學情況,起到抗血栓、抗凝集作用,且不影響凝血功能,減少了出血風險,效果安全可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