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廉潔
【摘? 要】小學語文教師在教學中應結合教材課文體裁多樣化的設置特點,做好文體意識的滲透,采用與文體相符的科學的教學策略,把語言文字的魅力和文體價值充分呈現(xiàn)出來,以加深學生的學習印象,進而獲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關鍵詞】文體意識;小學語文教學;滲透途徑
中圖分類號:G623.2? ? ? 文獻標識碼:A? ? ? 文章編號:0493-2099(2021)05-0183-02
【Abstract】Primary school Chinese teachers should combin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diversified styles of textbooks and texts in teaching, do a good job in the penetration of style consciousness, adopt scientific teaching strategies consistent with styles, and fully present the charm and style value of language and characters. Deepen students' learning impression, and obtain good teaching results.
【Keywords】Stylistic awareness; Primary school Chinese teaching; Infiltration approach
所謂文體,簡單來說就是文章語言表達、結構形式所呈現(xiàn)的類別和具體樣式,可以被理解成文章的體裁。而文體意識是文章創(chuàng)作者對文體整體把握的感覺,貫穿于文章氣韻中,是創(chuàng)作者建構、尋找和嘗試創(chuàng)新的情緒意向,能夠呈現(xiàn)出創(chuàng)作者對文體結構形態(tài)、敘述模式、語言方式的獨特追求,可見做好文體意識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滲透十分必要,直接影響著學生對文章體裁的掌握和深刻理解。但是,在實際情況中,很多小學語文課堂還存在著文體意識滲透不足現(xiàn)象,教師采取統(tǒng)一教學策略進行說明文、記敘文、詩歌等不同體裁文章的教學,導致學生對文章學習方法千篇一律,不利于學生文體意識的形成和文體創(chuàng)作能力的提升,所以如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有效滲透文體意識,是眼下我國小學語文教學工作創(chuàng)新改進所面臨的迫切問題。
一、革新教學觀念,樹立文體意識
小學語文教師作為課堂的組織者和學生學習路上的引領者,自己要更新教學觀念,重視文體意識的教學必要性。將小學語文教學與文體意識培養(yǎng)結合到一起,引導學生感悟并深刻理解不同文體的差異性與特點,體會各個文體不同的美感韻味、獨特篇章結構,讓學生可以通過多樣化文體提升文學理解能力與文學特色感知能力,進而促進學生形成正確的文學審美觀念,喚醒學生自身的文體意識,令學生可以提高思想認識,明確文體意識的重要價值,形成和不斷發(fā)展文體意識。
例如,教師可以在課堂正式開始前,通過兩分鐘的猜文體游戲,幫助學生樹立文體意識;利用多媒體教學設備屏幕展示不同文體模式的文章片段,讓學生結合對片段結構、語體特征、的思考分析,快速回答出片段文章的具體文體類型,回答正確最多的學生成為本節(jié)課的“文體之星”,由教師頒發(fā)大拇指貼紙。游戲教學策略徹底激發(fā)了學生文體意識的積極性和自覺性,給接下來課堂學習中文體意識的滲透打下良好基礎。
二、插上想象翅膀,感悟神話之神奇
在對神話故事體裁課文教學中,如何讓學生形成情感共鳴,充分發(fā)揮自己豐富的想象力,感受神話的神奇之處,是課堂文體意識培養(yǎng)的重點所在。教師引導學生對神話故事里夸張寫作手法進行想象,讓學生立足文本拓展想象空間,從想象和故事情節(jié)中增強對神話神奇魅力的切身感受,使課文學習過程更具神奇色彩,在提升學生文體意識同時,積累學生神話故事的語言表達能力和豐富想象能力。
例如,在二年級下冊《羿射九日》這篇神話體裁的課文教學中,教師首先讓學生通過自主閱讀將課文夸張寫作語句標記出來,教師幫助學生整合到黑板上,當學生找到“他翻過九十九座高山,跨過九十九條大河”“搭上神劍,拉開神弓,對準天上的一個太陽,嗖地就是一箭,那個太陽一下子爆裂開,一團團火球到處亂竄,接著噗噗地掉在地上”等夸張描寫時,教師可以讓學生談一談當自己讀到“太陽一下子爆裂開”想到了什么?讀到“他翻過九十九座高山”時有什么感悟,讀到“羿一口氣射下了九個太陽”時產(chǎn)生了什么樣的體會?學生在教師引導下,發(fā)揮想象力,從夸張描寫中想象著后羿的神力有多巨大,進一步感受到后羿射日故事的神奇之處,課文理解賦予了濃厚的神奇色彩,提升了學生神話文體意識。
三、還原文本情境,展示散文獨特魅力
小學語文教材中散文文體課文比較常見,適用于情境教學法培養(yǎng)學生文體意識,教師在針對散文文體課文設計和實施教學活動中,可以借助角色扮演、多媒體教學等可行策略,還原散文文本情境。將人物的內(nèi)心世界、故事的情感變化在情景還原中更加清晰地展示出來,進而加強學生對散文文體心理描寫、神情描寫、行動描寫、語言描寫、肖像描寫特點的深刻理解和掌握,促進學生形成良好的散文文體意識。
例如,在三年級下冊《燕子》這篇散文文體的課文教學中,作者通過“一身烏黑的羽毛,一對輕快有力的翅膀,加上剪刀似的尾巴”等形象生動描寫,構建了可愛活潑的小燕子形象,教師在課堂上運用現(xiàn)代教學技術手段,為學生播放了與課文內(nèi)容相呼應的小燕子視頻,讓學生結合視頻觀察走進課文情境,直觀地看到小燕子的形象、動作。為了進一步促進學生對小燕子伶俐可愛特點的體會,教師還可組織學生模仿小燕子在清風吹拂中,浪漫無比的春天里飛來飛去的生動的樣子。本節(jié)課教學通過現(xiàn)代教育技術與實踐模仿活動,創(chuàng)設了良好教學情境,切實實現(xiàn)了學生對散文文體語言特點、結構特點的深刻理解,加深了學生散文文體的學習印象,使學生能夠在今后的于都與寫作中充分運用散文文體意識和特點,提高閱讀效率和寫作質(zhì)量。
四、應用音樂教學優(yōu)勢,領悟詩歌文體意象
小學生由于年齡小,所以在詩歌類型文體的課文學習中很難領悟詩歌意象,進而影響了學習效率和學習質(zhì)量,久而久之學生的詩歌學習興趣愈加薄弱,自信心受到嚴重打擊。面對這種教學情況,教師要通過詩歌文體意識的科學滲透策略,提升學生詩歌學習興趣與效果,應用音樂教學優(yōu)勢,將詩歌與音樂結合到一起,借助學生的聽覺感受,便于學生更快更好領悟詩歌意象,掌握詩歌節(jié)奏、韻律、語言方面的特點,使學生的詩歌學習不再抽象和困難,而是能夠更加具體,更加輕松。
例如,以六年級上冊《七律·長征》這首七言律詩的教學為例,該詩選自《毛澤東詩詞集》,是我國偉大領袖毛主席在長征即將結束時,率領中央紅軍越過岷山對長征一年艱難險阻戰(zhàn)勝過程的回顧,懷揣堅定信念滿懷喜悅之情所創(chuàng)作。為了讓學生體會七言律師的節(jié)奏特點、聲韻特點,領悟該詩獨特的文體意識與豪情壯志,教師在課前做足準備工作,選擇與課文相符合的音樂作為輔助教學資源,在課堂上教師隨著音樂節(jié)奏激情飽滿的吟唱《七律·長征》,學生心靈受到強烈撼動,紛紛跟著音樂吟誦“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閑……”既掌握了吟誦的閱讀方法,也巧妙利用音樂教學優(yōu)勢加深了對詩歌文體意象的領悟能力。
鉆研小學語文教材不難發(fā)現(xiàn),文章題材種類多樣,包括詩歌、神話、散文等,這就要求教師結合不同文章體裁、文體意識,順應小學生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采取適宜的文體教學策略,滲透科學滲透文體意識,確保教學方法能夠幫助小學生理解和正確應用各類體裁文章的文體特點,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和質(zhì)量。
五、結語
總而言之,新時期小學語文教師在課堂上要重視文體意識的滲透,結合學情分析與教材不同文體特點分析,靈活采取合適的教學策略,通過科學方法滲透文體意識培養(yǎng),使學生能夠樹立起良好的文體觀念,在不同文本的閱讀與學習中提高學習效率,加深理解能力,增強感悟體會,把握文體特點,逐漸形成愈加完善健全的文體意識,讓文體意識在學生語文學習和全面發(fā)展中貢獻更多積極力量。
參考文獻:
[1]梁麗霞.站在文體的視角教語文[J].新智慧,2020(01).
[2]于軍民.從不辨文體到尊重文體:語文閱讀教學轉(zhuǎn)向[J].西華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9(05).
(責任編輯? 范娛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