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安常
濟寧市第一人民醫(yī)院泗水院區(qū)兒科,山東濟寧273200
功能性消化不良為消化系統(tǒng)常見疾病,臨床伴隨燒心、噯氣、腹脹等表現(xiàn),幽門螺桿菌(HP)感染是其主要發(fā)病原因與致病誘因。其具有患病率高及反復發(fā)作等特性,加之小兒消化系統(tǒng)處在發(fā)育階段,探索安全有效的治療方法,以避免影響患兒正常生長發(fā)育成為臨床治療關鍵問題[1-2]。阿莫西林標準三聯(lián)療法是抗HP感染的主要方式,嗎丁啉可提高胃動力,保護胃腸黏膜,改善消化不良癥狀,還可緩解三聯(lián)療法帶來的不良反應,且有研究表明,嗎丁啉不會影響患兒血生化指標水平,安全性較高。鑒于此,該研究方便選取2018年7月—2019年9月在該院治療的功能性消化不良伴HP感染患兒98例,探討嗎丁啉結合阿莫西林三聯(lián)療法治療小兒功能性消化不良伴HP感染的臨床療效,現(xiàn)報道如下。
方便選取在該院治療的功能性消化不良伴HP感染患兒98例,隨機分為兩組,每組49例。對照組女23例,男26例;年齡為3~12歲,平均年齡(5.34±2.31)歲。觀察組女26例,男23例;年齡為2~12歲,平均年齡(5.16±2.41)歲。對比兩組一般資料,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該研究經(jīng)醫(y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
納入標準:符合《功能性消化不良的臨床診斷標準》[3];伴HP感染;患兒家屬知情同意并簽署知情同意書;對研究藥物無過敏者。排除標準:伴有吞咽功能障礙;伴重要器官器質性病變;精神疾??;治療前1個月內行抗生素及抑酸劑治療。
1.3.1 對照組采用阿莫西林三聯(lián)療法治療:口服阿莫西林克拉維酸鉀干混懸劑(國藥準字H20020050),以15 mg/(kg·次)為標準服用,2次/d;口服克拉霉素分散片(國藥準字H19990091),以7.5 mg/(kg·次)為標準服用,1次/d;空腹口服雷貝拉唑鈉腸溶片(國藥準字H20040715),以5~10 mg/(kg·次)為標準服用,2次/d。連續(xù)給藥14 d。
1.3.2 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餐前15~30 min加服嗎丁啉,即多潘立酮片(國藥準字H10910003),以0.2 mL/(kg·次)為標準服用,3次/d。連續(xù)給藥14 d。
①臨床療效:根據(jù)《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中西醫(yī)結合診療共識意見(2010)》[4]擬定評判標準,顯效:臨床癥狀完全消失或顯著改善,快速尿素酶檢測顯示HP陰性;有效:臨床癥狀基本消失或有所改善,快速尿素酶檢測顯示HP陰性;無效:臨床癥狀未改善甚至加重,快速尿素酶檢測顯示HP陽性??傆行?(顯效+有效)/總例數(shù)×100.00%。②癥狀評分:以食欲不振、餐后飽脹、腹痛、噯氣為主要癥狀,根據(jù)癥狀嚴重程度按無、輕、中、中、重等級,分別計為0、2、4、6分,分值越低,癥狀改善程度越好。③HP根除率:治療結束后,經(jīng)14C-尿素呼氣檢測(C-UBT)和快速尿素酶法(RUT)檢測,顯示胃黏膜組織和分辨抗原陰性,則表示HP感染根除。
治療前,兩組食欲不振、餐后飽脹、腹痛、噯氣癥狀評分對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較治療前相比,兩組食欲不振、餐后飽脹、腹痛、噯氣癥狀評分均降低,且觀察組優(yōu)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兒癥狀評分對比[(±s),分]
表1 兩組患兒癥狀評分對比[(±s),分]
注:與同組治療前對比,aP<0.05
?
觀察組HP根除率略高于對照組,但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臨床治療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HP根除率及臨床療效對比[n(%)]
功能性消化不良是消化系統(tǒng)正常功能受損導致的一系列癥候群,指反復發(fā)作性、持續(xù)性上腹部不適。其發(fā)機制尚未完全明確,多數(shù)研究認為與HP感染、內臟高敏性、胃腸道運動功能障礙、胃酸分泌過多等因素有關。根據(jù)流行病學調查顯示,HP感染占功能性消化不良患兒比重在35%~87%[5-6]。因此,臨床治療不僅需要改善功能性消化不良對應癥狀,還需對HP感染予以及時清除。阿莫西林三聯(lián)療法可治療HP感染,且據(jù)臨床研究顯示,療效較佳,但抗菌藥物的廣泛使用容易導致不同程度的耐藥風險,影響療效[7]。
該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HP根除率93.88%略高于對照組的91.84%,但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提示三聯(lián)療法是根除HP感染的主要手段。分析其原因在于,阿莫西林和克拉霉素均為常用抗生素,可有效抵抗HP在內的多種細菌感染,且二者均具有最小有效抑菌濃度,且半衰期較長,因此耐藥風險程度較低;雷貝拉唑起效快,可在短時間內升高胃內pH值,為抗生素提供良好的抗菌內環(huán)境,從而提升其HP根除率[8-9]。該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食欲不振、餐后飽脹、腹痛、噯氣癥狀評分低于對照組,臨床治療總有效率93.88%高于對照組的75.51%,與何祖蕙等[10]研究結果中C組(嗎丁啉聯(lián)合三聯(lián)療法組)總有效率93.33%高于對照組77.78%結果一致。分析其原因在于,HP感染是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主要致病和誘發(fā)原因,HP感染得以根除,臨床癥狀也因此得好轉,從而臨床療效得以提升。臨床治療功能性消化不良可以采用藥物治療抑制胃酸,保護胃黏膜,促進胃腸動力增加,從而緩解臨床癥狀。嗎丁啉為臨床常用外周多巴胺D2受體拮抗劑,可特異性作用于上消化道,增強食道下部括約肌張力,促進胃腸蠕動,加快胃內容物排出,改善胃腸動力,從而改善腹脹、上腹不適等癥狀;雷貝拉唑可顯著抑制質子泵活性,阻斷胃酸過度分泌,從而達到保護食管黏膜的作用,因此,食欲不振、餐后飽脹、腹痛、噯氣癥狀得以改善。此外,單純三聯(lián)療法治療中,克拉霉素易引起嚴重腹部不適、惡心嘔吐等臨床不良反應,三聯(lián)療法也易導致腹瀉等不良反應,從而反向加重病情。嗎丁啉可協(xié)調胃腸收縮功能,增強食道括約肌肌張力,從而抑制胃內容物反流導致惡心嘔吐等不良反應,同時不會破壞胃液分泌,因此可進一步降低三聯(lián)療法帶來的胃腸不良反應,提升藥物聯(lián)合安全性,提升整體療效。但該研究因納入樣本量較少,研究結果存在一定局限性,臨床仍需大樣本量研究,進一步證實研究結果真實性。
綜上所述,嗎丁啉結合阿莫西林三聯(lián)療法治療小兒功能性消化不良伴HP感染效果確切,可改善臨床癥狀,提高HP根除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