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大軒,吳焱軍,楊大本
校園足球作為我國全面深化體育改革,加快建設體育強國的戰(zhàn)略決策,對促進青少年體質健康水平,提升學校體育質量等方面發(fā)揮重要的作用。為加快發(fā)展青少年校園足球,教育部等六部委下發(fā)《關于加快發(fā)展青少年校園足球的實施意見》(教體藝[2015]6號),對校園足球的總體要求、重點任務等作出明確規(guī)定。
目前,在我國大學足球教學中多采用傳統(tǒng)的課堂教學模式,即“教師講,學生練”,在實際教學的過程中,該教學模式會導致學生“學不會”或者“學不夠”。為了保證學生技能學習的質量,促進學生的身心健康發(fā)展,并提高課堂教學效果。本研究擬采用微課教學模式,以大學足球教學為研究項目,驗證微課教學模式對提高大學體育足球選項課教學的效果。
翻轉課堂教學模式是將傳統(tǒng)的課堂教學結構翻轉過來,讓學生在課前完成知識的學習,在課堂上完成知識的吸收與掌握的一種新型教學模式。
以廣州大學80名一年級足球選項班學生為調查對象,年齡介于19-20歲。分為實驗組(n=39)和對照組(n=41)。為了解調查對象對不同教學方法的主觀感受,在實驗前后發(fā)放問卷80份,剔除無效問卷后,效問卷76份;其中,有效數(shù)據(jù)實驗組36份、對照組40份。
2.3.1 文獻資料法
以“微課應用”“校園足球教學”為關鍵詞,以查閱相關書籍和網(wǎng)上數(shù)據(jù)庫文獻檢索的方法收集資料,為本研究提供思路及理論依據(jù)。
2.3.2 專家訪談法
走訪微課領域與體育測量領域的專家及具有多年大學足球教學經(jīng)驗的高校一線教師,為本研究提供參考建議。
2.3.3 問卷調查法
采用自編《足球學習感受問卷》對調查研究對象進行不同教學方法主觀感受調查,用于學生反饋評價;足球技能指標評定問卷《廣州大學大學體育(足球)測試》以及自編學生感受的指標評定問卷《足球學習感受》用于專家內容效度檢驗。
2.3.4 教學實驗法
將調查對象分為對實驗與對照兩組,分別從主觀感受、足球技能指標等方面進行實驗研究。
2.3.5 數(shù)理統(tǒng)計法
對有效樣本運用SPSS25.0、EXCEL進行數(shù)據(jù)統(tǒng)計分析。
2.3.6 邏輯分析法
對統(tǒng)計分析結果通過經(jīng)驗、分析判斷進行定性分析。
2.4.1 廣州大學大學體育(足球)測試表
《廣州大學大學體育(足球)測試表》(簡稱《測試表》)作為足球技能測量工具,從球性、運球、踢球、身體素質和比賽能力五個方面評價學生的足球技能水平,并對每個等級的單項指標進行權重的劃分。
本研究邀請6名專家對《測試表》進行效度檢驗,并以專家權威系數(shù)來衡量專家小組對指標的選擇的得當程度。專家權威系數(shù)由專家對方案的判斷依據(jù)(Ca)和對問題的熟悉程度(Cs)兩方面決定。專家權威程度(Cr)的計算公式為Cr=(Ca+Cs)/2,數(shù)值在0~0.95之間,一般認為權威系數(shù)≥0.70為可接受的權威系數(shù)。專家權威系數(shù)結果與專家均值>0.90,說明本研究專家的權威程度較高。
表1 判斷依據(jù)及其影響程度量化表
表2 專家對問題的熟悉程度系數(shù)表
表3 專家權威系數(shù)計算結果一覽表
內容效度檢驗分為4等級評分:1=不相關,2=有點相關,3=比較相關,4=非常相關。專家評價一致性水平(IR)為0.8,提示一致性較好。參閱專家意見及內容效度指數(shù)的結果,剔除比賽維度內容。
表4 專家內容效度檢驗
為了解技能指標的適用性,在方案實施前分別從實驗組、對照組的4個班各抽6名學生測試(5男、1女,共24名),進行技能指標的預試信度檢驗。每人分別進行兩次隨堂測試,間隔一周進行突擊測試。被測試者在每節(jié)課上進行3次技能測試,將兩節(jié)體育課中的最好成績作積差相關,進行信度檢驗。結果顯示,3個指標重測信度在0.794-0.825(P<0.01)之間,說明技能指標的重測信度很好。
綜上所述,《測試》收集的數(shù)據(jù)符合實驗設計要求。實驗前所收集的數(shù)據(jù),對正式樣本XX人中隨機對32名學生進行信度檢驗,各個技能指標重測信度在0.701-0.872(P<0.01)之間,說明采用的測量工具按照測試步驟是適用于正式樣本。
表5 技能指標預試信度系數(shù)
2.4.2 足球學習感受問卷
《足球學習感受問卷》(簡稱《問卷》)從學習的效果、興趣、態(tài)度及認知維度進行學習評價反饋;實驗前對《問卷》進行效度檢驗,并對預試樣本數(shù)據(jù)進行信度檢驗,確保數(shù)據(jù)符合研究要求。
《問卷》的選項為4等級評分:1=不相關,2=有點相關,3=比較相關,4=非常相關。6名專家的一致性水平(IR)為0.8,IR不低于0.7或0.8提示評價者間一致性較好。參閱專家意見及內容效度指數(shù)的結果,剔除比賽維度內容。
表6 專家內容效度檢驗
《問卷》以名義變量進行設計,采用統(tǒng)一測試環(huán)境、機關題、重測信度檢驗等方法,確保預試樣本數(shù)據(jù)的可靠性。預試樣本中的重測信度采用逐題、逐個被試比較前后2次答案的一致性百分比,計算每道題所有人的平均百分比。預試樣本為20人,各個題項重測信度在0.85-1.00之間,所有題項平均的重測信度為0.91,《問卷》的重測信度很好。實驗前所收集的數(shù)據(jù),對正式樣本XX人中隨機對38名被試進行重測信度檢驗,各個題項重測信度在0.79-0.95之間;所有題項平均的重測信度為0.88。綜上所述,數(shù)據(jù)信度較高且《問卷》符合實驗要求。
表7 《足球學習感受》問卷的信度系數(shù)
本研究在實驗班采用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即課前將教學內容錄制并制作成微課視頻,以直觀、形象、多方位的演示和聲、像、文字的共同作用,對影像進行特效處理,使教育內容的“要、重、難”點清晰呈現(xiàn),采用“課下翻”“課上翻”相結合形式?!罢n下翻”指以二維碼形式,通過微信群、騰訊視頻空間等及時發(fā)布,學生在課后預習和復習?!罢n上翻”以小組形式,學生通過移動媒介查閱所需資料,“學著練、練著學”相結合。同時,學生在教師創(chuàng)建的不同情境中學習,教師對學生練習出現(xiàn)的問題進行指正。
表8 “翻轉課堂”教學模式——以足球教學為例
實驗結果見表9~表12,僅呈現(xiàn)兩組在實驗前后有統(tǒng)計學意義指標的結果分析。
3.1.1 不同實驗階段、不同組別的學習效果情況
兩組實驗前卡方檢驗(X2=2.778,P>0.05),提示實驗前兩組的學習效果無顯著差異,符合實驗要求。實驗組實驗前-后的卡方檢驗(X2=46.611,P<0.01),提示實驗前后的學習效果存在顯著差異。對照組實驗前-后的卡方檢驗(X2=21.238,P<0.01)提示實驗前后的學習效果存在顯著差異。實驗組-對照組實驗后的卡方檢驗(X2=15.987,P<0.01),提示實驗后兩個組別的學習效果存在顯著差異。綜上所述,兩種教學模式均能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但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的效果優(yōu)于傳統(tǒng)教學模式。見表9。
3.1.2 不同實驗階段、不同組別的學習興趣情況
表9 不同實驗階段、不同組別在學習效果的變化統(tǒng)計
表10 兩組在實驗前后對學習興趣的變化統(tǒng)計
兩組實驗前的卡方檢驗(X2=4.366,P>0.05),提示實驗前兩組的學習興趣無顯著差異,符合實驗要求。實驗組實驗前-后的卡方檢驗(X2=33.320,P<0.01),提示實驗前后的學習興趣存在顯著差異。對照組實驗前-后的卡方檢驗(X2=40.679,P<0.01),提示實驗前后的學習興趣存在顯著差異。兩組實驗后的卡方檢驗(X2=5.471,P>0.05),提示實驗后兩個組別的學習興趣不存在顯著差異。綜上所述,兩種教學模式均能有效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兩種教學模式對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yǎng)的效果無明顯差異。見表10。
3.1.3 不同實驗階段、不同組別的學習態(tài)度情況
表11 兩組在實驗前后對學習態(tài)度的變化統(tǒng)計
兩組實驗前的卡方檢驗(X2=3.217,P>0.05),提示兩組的學習態(tài)度不存在顯著差異,符合實驗要求。實驗組實驗前-后的卡方檢驗(X2=33.320,P<0.01),提示實驗前后的學習態(tài)度存在顯著差異。對照組實驗前-后的卡方檢驗(X2=2.512,P>0.05),提示實驗前后的學習態(tài)度不存顯著差異。兩組實驗后的卡方檢驗(X2=15.987,P<0.01),提示兩個組別的學習效果存在顯著差異。綜上所述,翻轉課堂教學模式能有效改變學生的學習態(tài)度,傳統(tǒng)模式則無效。見表11。
表12 不同實驗階段、不同組別足球技能水平的差異比較
實驗前兩組水平無顯著性差異,符合實驗要求;兩組實驗前-后足球技能各指標比較,均有非常顯著性差異,P<0.01;說明兩種方法均有效。實驗后兩組的顛球水平有非常顯著性差異,P<0.01;在顛球上新方法更有效;在運球、踢準上,兩種方法有效程度無明顯差異。見表12。
1.本研究所采用的測量工具,通過嚴謹?shù)男?、效度檢驗,均符合測量學要求,適用于學生對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的反饋評價。
2.對于難度大、精細化程度高的教學內容,采用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的效果更好;難度不大的內容采用傳統(tǒng)教學模式或者翻轉課堂教學模式能取得相同教學效果。
3.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對學生的學習效果、學習興趣、學習態(tài)度有效;傳統(tǒng)教學模式對學習效果、學習興趣有效,在學習效果、學習態(tài)度上前一種方法更加有效。教師的教學方法要與時俱進,尤其是面對當代大學生群體,更需要結合現(xiàn)代科學技術有所創(chuàng)新,打造優(yōu)質的高效課堂。
1.對于測量工具的應用,應該經(jīng)過符合測量學要求、嚴謹?shù)男拧⑿Ф葯z驗,避免直接搬用學者所開發(fā)的測量工具,應辯證地借鑒其測量維度,內容要符合所需測量人群的實際情況。
2.本研究的實驗部分,調查樣本量較小,今后需加大不同區(qū)域的調查樣本量,以提高研究的可靠性和可推廣性。
3.本研究是在體育課堂技能實踐課中運用的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對于體育理論課等其他不同類型的體育課堂尚有缺乏,需今后繼續(xù)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