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河水利委員會黃河中心醫(yī)院(450000)董強利
急性胰腺炎發(fā)病率僅低于急性闌尾炎、急性腸梗阻等常見急腹癥疾病,隨病情進展可繼發(fā)感染、休克、胸膜炎,甚至增加全身多器官衰竭等的發(fā)生危險。據(jù)不完全統(tǒng)計,急性胰腺炎死亡率高達10.0%~30.0%,威脅患者生命健康[1],因此及早明確診斷、實施個性化治療是目前臨床研究重點之一。目前發(fā)病機制尚不明確,臨床多采用腹部超聲、CT等檢查診斷,CT可通過掃描結果對病變程度進行判斷,但對部分病情復雜、胰腺組織壞死患者而言,采取CT缺乏一定特異性,易出現(xiàn)漏診[2]。腹部超聲因其操作簡單、可重復檢查、無創(chuàng)、無痛等特點更易被患者接受,但腹部超聲、CT聯(lián)合對急性胰腺炎的診斷價值尚無具體報道。因此本研究探討CT聯(lián)合超聲檢查對急性胰腺炎診斷準確率的影響,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18年1月~2019年5月收治的疑似急性胰腺炎患者86例,伴有惡心嘔吐、上腹部疼痛、發(fā)熱等臨床表現(xiàn);排除存在腹部超聲、CT檢查禁忌證者;合并肝、腎、心、腦等其他主要臟器器質性損害者;感染所致急性胰腺炎者;合并消化道潰瘍者;患有認知功能障礙、意識模糊或感知障礙性精神疾病者。其中男性37例,女性49例,年齡23~73歲,平均(47.88±6.83)歲,體質量指數(shù)18.9~23.0kg/m2,平均(21.12±0.57)kg/m2;腰臀比0.8~1.6,平均(1.25±0.14);臨床癥狀:上腹痛伴黃疸9例、伴惡心嘔吐32例;病史資料:膽囊炎史7例,膽石癥史17例。本研究經(jīng)過我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患者知情并同意參與本研究。
1.2 方法 ①CT檢查:采用Auuilion CX64排128層螺旋CT(購自日本東芝公司)檢查,儀器的參數(shù)中,管電壓120kV、管電流220mA,螺距3∶1,掃描層厚2mm。檢查前0.5h飲用500ml水,保持膀胱充盈,采取仰臥位進行平掃,自頸部掃描至腎臟下極。平掃結束后動態(tài)增強掃描,經(jīng)高壓注射碘海醇注射,速度3.0~3.5ml/s,25s~30s內行動脈期掃描、60s~70s行靜脈期掃描、180s~300s行延遲掃描。其中伴有以下征象可證實為陽性:十二指腸、膽總管等胰腺周圍結構改變;胰腺周圍產生大量積液;胰腺出現(xiàn)液化壞死;胰腺伴有彌漫性或局部改變;胰腺邊緣輪廓改變。②腹部超聲檢查:采用Xario660A彩色多普勒腹部超聲診斷儀(購自日本東芝公司)進行檢測,進行8h以上空腹,多體位檢測,充分顯示胰腺,觀察肝臟、膽囊、胰腺、脾臟、腹腔等,探查胰腺大小形態(tài)、有無實質回聲改變、主胰管是否擴張情況等。
1.3 觀察指標 ①以病理結果作為“金標準”,比較CT、腹部超聲與CT聯(lián)合腹部超聲診斷急性胰腺炎的準確率、敏感性、特異性,單獨檢測均陽性即為陽性。②腹部超聲、CT影像學表現(xiàn)。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22.0對數(shù)據(jù)進行分析,計數(shù)資料以n(%)表示,行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診斷結果 本組86例急性胰腺炎患者病理診斷陽性36例,陰性50例;CT診斷真陽性28例,真陰性36例;腹部超聲診斷真陽性27例,真陰性35例,CT聯(lián)合腹部超聲診斷真陽性33例,真陰性34例,見附表。
2.2 診斷效果 CT檢查準確率為74.42%(64/86)、敏感性77.78%(28/36)、特異性72.00%(36/50)、陽性預測值66.67%(28/42)、陰性預測值81.82%(36/44);腹部超聲檢查準確率為72.09%(62/86)、敏感性75.00%(27/36)、特異性70.00%(35/50)、陽性預測值64.29%(27/42)、陰性預測值79.55%(35/44);CT聯(lián)合腹部超聲檢查準確率為77.91%(67/86)、敏感性91.67%(33/36)、特異性68.00%(34/50)、陽性預測值67.35%(33/49)、陰性預測值91.89%(34/37)。聯(lián)合診斷準確率、敏感性、陰性預測值高于單獨診斷(P<0.05),特異性、陽性預測值與單獨診斷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附表 三種檢驗方式的診斷結果比較(n=86)
2.3 影像學表現(xiàn) 急性胰腺炎腹部超聲主要表現(xiàn):胰腺體積出現(xiàn)彌漫性輕度升高,邊緣輪廓清楚,大部分內部回聲下降,少數(shù)患者胰周伴有少量液性暗區(qū);CT主要表現(xiàn):胰腺基本均勻強化,體積輕度增大,密度輕度減低或正常,密度不均勻或均勻,邊緣毛糙,無低密度液化壞死區(qū),部分患者可見胰腺周圍少量積液。
急性胰腺炎因長時間暴飲暴食、飲酒、身體肥胖等綜合因素,導致胰腺因胰蛋白酶自身消化而引起的疾病,伴有腹痛、腹脹、惡心、嘔吐等癥狀,嚴重時易導致呼吸、消化、心血管等系統(tǒng)衰竭,威脅患者生命[3][4]。近年來,隨著生活水平持續(xù)增高與飲食習慣不斷改變,急性胰腺炎發(fā)生率呈明顯上升、年輕化趨勢。既往臨床診斷急性胰腺多采用X線平片,但其需先排除腸梗阻、胃腸道穿孔、尿路結石等其他消化道疾病,方可獲取良好的診斷價值。因此,選取一種準確性高的診斷手段對實施對癥處理、促進預后改善具有重要臨床價值。
腹部超聲可從聲像圖中看到腹腔積液、小網(wǎng)膜增厚與積膿等癥狀,能大范圍、多角度檢查,全面了解疾病范圍及腹腔病變情況,減輕患者痛苦的同時,為醫(yī)生治療提供可靠的診斷報告,有效提高檢測效率[5][6]。本研究結果顯示,腹部超聲單獨診斷準確率為72.09%,分析原因可能為因脂肪及腸道氣體影響檢測結果。CT檢查對腎臟及胰腺周圍筋膜增厚具有較高敏感性,可快速掃描且分辨率高,能清晰顯示胰腺及周邊組織內部結構,脂肪及腸道氣體均未對檢測結果造成影響,可減少呼吸運動偽影,準確顯示病灶出血部位及壞死等癥狀,有效克服腹部超聲檢查的不足,同時其通過增強掃描還可了解胰腺壞死程度,探查胰腺外周侵犯范圍及有無并發(fā)癥發(fā)生等,從而為呼吸困難、無法長時間屏氣,且超聲檢查效果不良的老年患者提供一種準確性較高的診斷方式。趙龍等[7]研究認為,與超聲檢查比較,CT增強掃描檢出急性胰腺炎陽性率高達95.00%,且在實際診斷工作過程中,聯(lián)合彩色超聲、增強CT,可進一步提高診斷準確率。本研究結果顯示,采用CT單獨對急性胰腺炎患者診斷準確率為74.42%,高于腹部超聲,說明CT單獨診斷鑒別急性胰腺炎具有一定價值。二者聯(lián)合可優(yōu)勢互補,提高急性胰腺炎檢出率,確?;颊吣苓M行及時、有效的治療。本研究結果顯示,CT聯(lián)合腹部超聲診斷準確性77.91%,高于CT、腹部超聲單獨診斷,充分說明兩種方法聯(lián)合對急性胰腺炎診斷具有十分重要的價值,可為臨床急性胰腺炎診治提供一種有效的影像學支持。
綜上所述,CT聯(lián)合腹部超聲診斷可克服單一診斷不足,提高急性胰腺炎診斷率,為準確治療提供依據(j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