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 燕 謝蔡珊
(四川電影電視學院,四川 成都 610000)
近年來,國家越來越重視全面閱讀的開展,鼓勵和支持教師開展閱讀指導,開設必要的閱讀課程?!俺珜耖喿x”被寫入政府工作報告,這足以說明我國政府對開展全面閱讀的重視,也體現(xiàn)出全民閱讀的重要性。
非故事類英語文本涵蓋了廣泛的話題、題材和文本類型,蘊含著豐富的知識內(nèi)容,在日常生活中占據(jù)著重要地位。通過閱讀和學習非故事類英語文本,讓藝術類大學生在學語言、學詞匯、學語法結構的同時也發(fā)展其他方面的知識,如世界知識、百科知識等,可以幫助他們更好地理解和表達豐富的內(nèi)容。
基于王薔教授在《非故事類英語讀物教學的意義與有效途徑》一文中給出的建議,以及本人的教學體會,以下整理一些可供參考的開展非故事類英語文本閱讀活動的具體教學方法。
1)設計讀前活動,引導學生預測相關文本內(nèi)容。一個好的讀前(Before You Read)設計,能夠有效地讓學生關注到即將要閱讀的話題,引起他們對未知的興趣,不僅可以為學生的口語活動創(chuàng)設機會,還可引導學生對文本相關內(nèi)容進行預測,如作者在這篇文章中要探討一個什么話題?每一章節(jié)想要告訴我們什么內(nèi)容?讀后檢查:課文內(nèi)容是否與預測內(nèi)容一致?閱讀中是否發(fā)現(xiàn)意外的“驚喜”?
教師可用的讀前設計包括:討論(Discussion),預測(Predict),掃讀或略讀(Skimming),匹配或搭配(Matching)等。例如,教材《E英語教程3》第五單元Does travel broaden the mind?,可使用討論(Discussion)請同學們讀文章標題并討論問題①Why did the author write this text? ②What do you know about the topic of Travel?③What will we learn from the text? 預測(Predict),What do you think the author’s final conclusion? Check your ideas as you read.
2)充分利用文本提供的圖片、圖片的說明文字、文本標題、章節(jié)標題,將其與文本內(nèi)容和文本結構進行深入分析和重組,設計出合理有效的閱讀活動。
標題可以設置的問題:作者旨在表達什么?作者在文中會涉及哪些要點?結合文本的圖片及說明文字,來引導學生思考圖片與文章主旨思想有什么關聯(lián)?
3)利用結構視圖引導學生理解篇章結構。設計篇章結構視圖的過程,就是將文本信息進行梳理、整合、再組的一個過程,通過這種設計,將文本中的平面信息內(nèi)容立體化、可視化地呈現(xiàn)出來,有助于學生不斷內(nèi)化鞏固知識結構。要設計出行之有效的篇章結構視圖,教師需對文本進行細致分析,關注文本的信息是如何組織的,進而發(fā)現(xiàn)篇章結構和梳理文本信息。
例如,教材《E英語教程3》第八單元Teens and Peer Pressure 一文中可以使用的結構有:比較與對照(Peer Pressure的Positive effects vs. Negative effects)、問題與對策(Peer Pressure vs. How to cope with it?)。
4)設計合理有效的讀寫結合活動,引導學生結合所讀經(jīng)驗進行寫作。作為目標讀者的非表演類藝術本科生,部分同學有考研需求,三分之二同學都在準備全國大學英語四級考試,寫作訓練是非常必 要的。
借鑒王薔教授提供的針對讀寫結合教學實踐的思路,結合本人的教學體會、所讀文本的語篇類型、寫作目的、學生的寫作需求來設計真實可操作的寫作任務。例如,Does travel broaden the mind?這篇議論性散文,作者從旅行這一話題入手,探討旅行是否真的能開闊一個人的思維?作者通過不同的真實旅行經(jīng)歷來例證,最后提出旅行并不總是能夠開闊一個人的思維。讀完這篇文章后,布置了以Does reading broaden the mind?為題目的寫作,要求三段式:Paragraph 1. Argumentation: This does not always happen?(提出論點)Paragraph 2. Analysis(分析,例證)Paragraph 3 Conclusion (結論)。
完成該作文,學生需要結合已有經(jīng)驗和從文中所讀內(nèi)容。大學生對于閱讀這一話題,每人都是有話可說,這算已有經(jīng)驗。在閱讀Does travel broaden the mind?過程中,讀者會將自己對于旅行的體驗或感悟與作者在文章的呈現(xiàn)和提出的觀點進行比較,進而得出與作者一致或不一致的觀點和結論。由此,讀者的批判性思維能力得到了培養(yǎng),也為后續(xù)寫作提供起點和素材。從學生們完成的作品來看,大部分同學能夠借鑒所讀的一些亮點詞匯和句型,實現(xiàn)根據(jù)所讀文本體裁的模仿性寫作產(chǎn)出,極少數(shù)優(yōu)秀的學生或可逐步實現(xiàn)創(chuàng)造性的語言產(chǎn)出的飛躍。由此可見,閱讀能激發(fā)學生主動去儲備語言素材,豐富知識結構,促進學生有效運用寫作知識和技巧達到寫作目的。
在學習和借鑒一些國內(nèi)英語閱讀教學研究領域的研究成果的基礎上,本文針對非藝術類本科生大學英語課的非故事類英語文本的閱讀教學實踐,經(jīng)過一個學期的探索,總結了如上文所述的幾種途徑,能為本校的英語閱讀教學提供了一些思路,但是,對于如何更有效地結合非故事類英語文本閱讀教學和學生的特點來設計出行之有效的教學實施途徑,還需要更多地思考、更深入地認識以及持續(xù)的教學實踐 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