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歌
【中圖分類號】G612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21)15-0128-02
一、案例背景
一日午后散步時,途經(jīng)幼兒園的小池塘,孩子們對池塘里的烏龜產(chǎn)生了濃厚的興趣,他們你一言、我一語地討論著:“你看,里面有好幾只呢,有一只超大,我們下次帶好吃的給它。”接下來的幾天,池塘成了他們的最愛,每到午后我們都會帶著豐盛的午餐前來問候烏龜們。在一次觀察烏龜?shù)倪^程中,墨墨大聲叫了起來:“小烏龜在不停地向大烏龜快速揮手,而且一直跟著它。這是為什么呀?”此時,其他小朋友也圍了過來,我們紛紛猜測小烏龜是向大烏龜要吃的。到底是不是呢?我們都無法確定?;氐桨嗉壷?,他們的話題還是圍繞著“招手烏龜”,到底是為什么呢?我們的探究之旅開始啦!
二、案例描述
(一)嗨,烏龜你好!
池塘里的烏龜瞬時將孩子們的好奇心帶動了起來,班級里的老朋友——三只烏龜頓時成為了大明星,關(guān)注度持續(xù)上升。帶著烏龜為什么會“揮手”這個疑問,孩子們開始了熱鬧的討論。多多說:“我覺得大烏龜是媽媽,小烏龜是寶寶,所以寶寶才一直跟著它?!迸赃叺牧x博立刻表示反對:“這兩只烏龜又不一樣,大烏龜應(yīng)該不是媽媽。小烏龜應(yīng)該餓了吧?!睜幷撨€在繼續(xù),誰都無法說服對方。我們決定一起去尋找問題的答案。對于烏龜只知皮毛的我也搜索了一些資料,我找到了問題的答案。內(nèi)心期待著孩子們到底會得到怎樣的結(jié)果呢?
第二天,義博剛一入園,就表現(xiàn)得異常興奮?!袄蠋熚抑懒?,烏龜揮手是喜歡它,想要和它做朋友的,我爸昨天在網(wǎng)上找到的。”在游戲前的過渡環(huán)節(jié),我們再一次展開了討論,義博把自己找到的答案說了出來:“這是烏龜找朋友的動作,就是在說你好的意思?!惫С值溃骸皼]錯,揮手是打招呼的?!敝i團終于解開啦,揮手的小烏龜原來是想要和大烏龜做朋友呀,它們雖然不會說話卻能用動作來表達。孩子們對于烏龜?shù)奶剿鳠崆橐琅f不減,于是我們班開始了以烏龜為線索的班本項目活動。
(二)午后的“慢”時光
午飯后,戶外的陽光很好,梓默和周天悄悄籌劃著一個關(guān)于烏龜?shù)纳⒉接媱??!拔覀兂鋈ド⒉降臅r候把它們帶著怎么樣,這樣它們也能曬到太陽了。”這個“計劃”得到了班級小朋友的大力支持,浩浩蕩蕩的烏龜散步隊伍形成了。周天抱著裝有烏龜?shù)聂~缸,把它放到了操場上。小烏龜剛開始有些怯生生的,或許是陌生的環(huán)境讓它們有些不適應(yīng)吧,過了一會兒,也許是被孩子們的熱情所感染,它們很快就恢復了動力,開始四處爬行。孩子們拿起放大鏡想要更加清楚地觀察到烏龜?shù)耐庑翁卣?。在“散步”的過程中,還衍生除了新的問題,烏龜?shù)臍ぴ趺戳??烏龜?shù)呐佬姓娴暮苈龁幔繛觚數(shù)膶殞毷鞘裁礃幼拥??怎么樣區(qū)分烏龜?shù)哪挲g、性別?一個個來源于孩子的問題,在老師和家長的支持下由他們自己找到了答案。原來烏龜在長大的過程中也是會蛻殼的,蛻殼是長大的標志;殼的紋路、軟硬以及凹陷的狀態(tài)都可以反映出烏龜?shù)男詣e、年齡等方面的特征。
隨著項目活動活動的深入開展,孩子們的探索不斷向前推進。在觀看過視頻《海龜?shù)拿半U》、繪本《猜猜蛋里住著誰》之后,他們知道海龜是把蛋產(chǎn)在沙灘上的,于是寶貝們特別貼心,在制作海龜泥塑的時候把海龜?shù)募乙惨徊⒔ㄔ炝顺鰜?。在百變?yōu)觚數(shù)哪嗨芑顒又校麄兏鶕?jù)自己的觀察,發(fā)現(xiàn)班級的烏龜出現(xiàn)了“疊羅漢”的有趣現(xiàn)象,在捏小烏龜?shù)臅r候,他們把自己看到的烏龜樣子惟妙惟肖地表現(xiàn)出來。班級的家長知道孩子們正在進行烏龜方面的探索,他們都非常的支持,從不同渠道搜羅來了許多烏龜模型和玩具,我們一起把這個盒子命名為烏龜探秘盒,自主游戲的時間,孩子們經(jīng)常拿著放大鏡,研究著烏龜身體的秘密。
(三)烏龜生病了嗎?
隨著天氣漸漸轉(zhuǎn)涼,孩子們發(fā)現(xiàn)烏龜不像之前一樣活潑了,食欲也有所下降,于是,我們一起討論著其中的原因?;丶抑?,他們和爸爸媽媽一起搜集解決的方法。睿睿說:“烏龜不是生病,天氣冷了,它們需要冬眠?!蹦窃鯓佣吣??需要什么材料呢?我們一起陷入了困境。離園時睿睿奶奶看到我們班基本“保持靜止”的烏龜說:“它們要冬眠了,之前我們家是用椰土和苔蘚,網(wǎng)上都能買到?!庇谑窃陬nD棠痰闹笇?,我們開始為烏龜冬眠做準備。需要的材料很簡單,就是椰土和苔蘚。這兩樣東西剛剛寄到班級就引起了孩子們極大的興趣,他們不停地問:“這是什么?這些就可以幫助烏龜冬眠啦?”我和孩子們一起將椰土用熱水泡開,苔蘚用冷水打濕。等到溫度完全冷卻之后,把我們的烏龜朋友放在了上面。這個時候,全班的小朋友都瞪大了眼睛,好奇接下來將要發(fā)生的事。在孩子的驚呼中,烏龜用前腿不停地撥動椰土,鉆到了下面。孩子們大喊:“好神奇呀”,“烏龜不見啦!”,“它們躲起來了”,我們的三只烏龜全都鉆了進去。冬眠后的烏龜雖然很安靜,厚厚的椰土把他們埋在里面什么也看不見,但是他們依舊是孩子們的寵兒,每天都會有孩子們悄悄地跑過去,關(guān)心它們睡得好不好。
三、案例分析
以烏龜為線索的班本項目活動源于幼兒對動物行為的好奇而生成的探究問題,活動過程中教師是可以預(yù)設(shè)目標的,但目標需要具有靈活性以適應(yīng)孩子的能力、興趣及需求。因此教師在班本活動的實施之初需要擬定相關(guān)的活動目標:
(1)通過觀察了解烏龜基本的外形特征;(2)了解烏龜?shù)纳L過程及生活習性;(3)能嘗試利用工具進行觀察與探索并嘗試簡單的記錄;(4)對自然界產(chǎn)生好奇,并自主的尋找不同途徑來了解自然,解釋自然現(xiàn)象;(5)能養(yǎng)成愛護自然界中生物的態(tài)度。
這些目標包含科學活動中的認知、方法及態(tài)度,同時也涉及到尊重生命、尊重自然的情感培養(yǎng)。在項目活動實施的初期,我們的探索從烏龜?shù)耐庑纬霭l(fā),了解烏龜身體的主要構(gòu)造,教師為幼兒提供相關(guān)的學習資源,如烏龜生長過程圖及更加鮮活的影音資料、閱讀區(qū)的繪本《猜猜蛋里住著誰》,益智區(qū)、自然角的放大鏡、觀察記錄等。和以往的觀察不同,我們將烏龜放置在相對自由的空間中,這樣孩子們與烏龜?shù)木嚯x得以無限靠近,在與烏龜?shù)慕嚯x互動中,得到了關(guān)于烏龜?shù)挠幸娼?jīng)驗。隨著項目活動的深入進行,幼兒逐漸關(guān)注更加深層次的問題。怎樣區(qū)分烏龜是男生還是女生呢?烏龜離開殼子還可以生存嗎?面對這一系列的問題,作為教師的我們需要給予幼兒足夠的思考空間。引發(fā)它們自主的猜測,并嘗試解決自己在探究過程中發(fā)現(xiàn)的問題。
通過對烏龜持續(xù)的觀察與探索,他們在認知、技能、情感等方面都有一定程度的提升。在認知方面,幼兒對烏龜?shù)纳眢w結(jié)構(gòu)、烏龜?shù)纳盍曅砸约瓣P(guān)于烏龜?shù)母黝愋畔⒂辛苏莆?。同樣,在技能的發(fā)展這個領(lǐng)域,幼兒在探索烏龜秘密的過程中通過觀察了解烏龜?shù)耐庑翁卣鳌⑿詣e特點、年齡特質(zhì)、飲食喜好并嘗試進行記錄和表達。在觀察中發(fā)現(xiàn)許多自己感興趣的問題,他們尋找伙伴共同探究,這個伙伴有家長、有老師,當然也有自己的朋友,在互動的過程中提升觀察能力、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同伴間合作的能力。而對于幼兒情感的發(fā)展,我覺得最明顯的一點就是他們在與烏龜親密互動中,發(fā)現(xiàn)生命的美好與神奇。
四、案例反思
《3-6歲兒童學習與發(fā)展指南》指出:“生成性主題活動是建立在對幼兒仔細觀察基礎(chǔ)上的,因而更符合幼兒的興趣與發(fā)展需要,更能調(diào)動幼兒參與課程活動的主動性、積極性,更能有效地創(chuàng)造幼兒的最近發(fā)展區(qū)?!边@就要求教師們在日常的教育教學中真正做到“關(guān)注幼兒的興趣與創(chuàng)造”,更加明晰自身的角色定位,我覺得教師需要做到以下幾點:
(一)探究內(nèi)容生活化,讓幼兒感知科學探究的過程與方法
幼兒需要以符合他們能力的方式來了解這個世界,在幼兒階段就會逐漸形成他們對這個世界的認識與態(tài)度,若能讓孩子體會到探索是有趣的,發(fā)現(xiàn)是有趣的,解決問題是有趣的,讓孩子能處于樂在其中的氛圍,學習就能夠得到最好的成果。在幼兒獲得新的認知經(jīng)驗的過程中他們自己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自己感興趣的探究問題,主動探索烏龜?shù)膴W秘,他們將自己的發(fā)現(xiàn)認真記錄下來,樂此不疲地交流自己的想法,烏龜可以用動作表示對同伴的喜愛,他們用繪畫、泥塑等方式,記錄自己對于烏龜?shù)恼J知過程,潛移默化中發(fā)現(xiàn)科學探究的基本方法,真正地做到從生活中來到生活中去。
(二)探究環(huán)境情境化,讓幼兒更加貼近自然
情境化、生活化的探究環(huán)境能更好地為幼兒營造動手探索的氛圍。之前班級也曾有過以動物為主線的科學探索,由于條件所限,大部分的時間幼兒是與圖片、視頻為伴,很少近距離接觸到實物。而這一次,我們帶著小烏龜一起自由散步,這樣的探究環(huán)境讓幼兒與烏龜之間的距離無限拉近,對于孩子們來說小烏龜不再是看得見摸不著的,而是可以親密接觸的,看到他們臉上洋溢的興奮表情就知道這是一件多么棒的事。
(三)探究形式多樣化,讓幼兒體驗自主探究的樂趣
班級實施項目活動烏龜探秘的期間,正是主題活動“動物王國”實施的時候,班級開展了一系列豐富的活動,幫助幼兒以多種多樣的形式全面地認識烏龜、了解烏龜。結(jié)合班級具體的資源,我們把烏龜、寄居蟹、螃蟹等有殼類的動物進行對比,深入探索殼對于動物的作用。哪些動物的殼是可以與身體分離的,哪些不可以?動物的殼還有怎樣的妙用。探究烏龜?shù)倪^程不僅僅局限于觀察與記錄,更融入了藝術(shù)表現(xiàn)與欣賞、語言表達、情境表演、趣味搶答,豐富的形式使孩子們充分感受到探究的樂趣從而獲得了更加全面的認知經(jīng)驗。
幼兒對生活中各種現(xiàn)象感到好奇是本性,他們好奇每一件事情的來龍去脈,總會問個不停,這種想要知道“到底是怎么回事”的欲望是再正常不過的,因為他們天生就是名副其實的小科學家。我們多么幸運,能和這樣一群充滿奇思妙想的孩子們在一起,希望我們能夠盡自己所能,讓他們迸發(fā)出更多靈動的瞬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