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艷朵
一、現(xiàn)階段小學運動會出現(xiàn)的問題
運動會作為體育必不可少的環(huán)節(jié),是學校體育工作中的一項重要內容,歷來都被學校師生廣泛關注。新辦學校多處在教育教學資源豐富的新區(qū),家長對學校體育有很高的關注度,學生的個人經(jīng)驗豐富多彩,傳統(tǒng)的校運會顯得不合時宜。
(一)占用的授課時間長
傳統(tǒng)運動會的開展,首先時間安排上就不合理。為了方便管理,學校在運動會舉辦期間是停課的。隨著課程改革的深入,國家課程的涵蓋面越來越廣,各學校開發(fā)、實踐校本課程的熱情也空前高漲,不上課開運動會,對文化課的教學造成了很大影響。
(二)參與的人員嚴重不足
小學開展運動會,限于場地條件,考慮資金和時間的投入,往往輻射范圍很小,參與者會被壓縮到很少的人數(shù),有時甚至不足班級人數(shù)的20%,不符合素質教育“面向全體”的體育開展要求。而且,參與運動會的學生,恰恰是班里體育拔尖的學生,他們擠占了原本需要更多體育訓練的學生教育的時長。長此以往,運動會就失去了開辦的意義,甚至與體育理念背道而馳。
(三)選取的項目品類單一
小學生參加運動會,所能選取的項目往往比較單調,甚至是不切實際的。劉翔奧運奪冠那一年,校運會里出現(xiàn)了很多跨欄項目,并沒有考慮學生的教育實情。比賽項目也集中在田徑一類,而且年年如此,幾無變化。不是否認田徑項目的意義,只是過于單調的比賽項目,不能引起學生的興趣,競技意味濃烈的田徑項目,也違背了“健康第一”的體育理念。
二、新時期小學運動會應有的目標
上述困難不僅僅是主觀造成的,很大程度上是新辦學校場地有限,設施單一,不能滿足日益增長的體育需求。所以,除了調節(jié)從教者的教育教學思路以外,我們也必須結合教學實際環(huán)境,改變固有的教學目標,將校運會重新定義。
(一)改變運動會舉辦的理念
一直以來,校運會開辦的目的在于提高學生的競爭意識,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在此基礎上,為什么不把激發(fā)學生運動興趣列為一條教育方向呢?我們不妨在運動會中,增加適量的趣味體育項目,將簡單的競技比拼變成趣味主題活動,淡化競技,提升趣味。
(二)增加比賽的內容,使比賽項目多元化
趣味運動的選擇也應側重集體項目,面向全體學生,在趣味性、主體性的基礎上,兼顧全員性。可以考慮多組項目合并為闖關挑戰(zhàn),既有趣又多元,既達到了體育鍛煉的目的,也宣傳了運動的理念,引發(fā)學生參與運動的興趣。
(三)強調學科間的融合,將體育納入德育環(huán)節(jié)
強身健體的同時,也要關注學生道德品質的提升。運動會作為一個集體活動,是一次極好的儀式教育機會。將一次運動會轉變?yōu)橐淮胃卸鹘逃?、平等教育,比將德育付諸理論和話語的效果都要好。
三、新型小學運動會的組織方式
(一)變學校運動會為課堂運動會
借體育課或者活動課時間,全校各班在統(tǒng)一裁判的前提下,分別組織項目計時/計分,在案上完成成績統(tǒng)計和整合,核算排名。如此,可以減少對教學時間的擠占,也能讓更多的學生參與到運動項目中,達到面向全體學生的目標。
(二)變一支參賽隊為多層次的多支參賽隊
校園中的運動會往往是針對學生組織開展。其實,一所小學絕不止學生一個群體。我們可以組織校工代表隊,囊括學校的保安、保潔、食堂工作人員等;還可以組織家長代表隊和教師代表隊。這些多層次的參賽隊在活動中,既可以以自身的運動熱情激勵學生,也可以和學生產(chǎn)生多樣的互動,激發(fā)學生對身邊各類人的尊重,使之學會與長輩交往,從而達到德育的目的。
(三)變固定的運動項目為多元的運動靈感
小學生參加運動會,完全沒有必要仿照成人運動會的模式,固定在幾個常規(guī)項目上。筆者曾在學校的綜合實踐活動課程中組織學生自主設計趣味運動項目,通過對常見項目的優(yōu)化、整合或者變形,得到全新的運動項目,再向全校宣傳,應用到校運會中,收到了很好的運動效果。
(作者單位:江蘇省南京市將軍山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