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 遙
(山西煤炭運銷集團蓋州煤業(yè)有限公司,山西 高平 048400)
蓋州礦9#煤層結構簡單,煤厚平均1.62 m,傾角為0~7°,地面標高為+992~ +1080 m,井下標高為+890~ +960 m,煤層頂板為細砂巖、灰?guī)r等,底板為砂質泥巖和灰?guī)r。9103 回風巷沿9#煤底板掘進,埋深平均100 m,斷面尺寸為4200 mm×2600 mm,巷道掘進長度為1815 m,巷道斷面形狀與支護方式如圖1。9103 回風巷原采用錨網+錨索+鋼筋梯聯(lián)合支護,支護參數(shù)如下:
頂板支護:螺紋鋼錨桿規(guī)格20 mm×2400 mm,間排距1000 mm×1000 mm,每排5 根,錨固長度1300 mm。錨索規(guī)格為17.8 mm×6300 mm,間排距為2000 mm×3000 mm,每排2 根,錨固長度為1755 mm。
巷幫支護: 18 mm×2200 mm 的螺紋鋼錨桿,間排距1000 mm×1000 mm,每排3 根錨桿,錨固長度為600 mm。
圖1 原9103 回風巷支護示意圖(單位:mm)
對于巷道支護而言,最重要的就是支護參數(shù)的確定[1]。若支護強度過低則無法保證巷道的安全;支護強度過高則增加支護耗時及支護成本,不利于礦井的高效生產[2-5]。合理的支護參數(shù)在確保圍巖穩(wěn)定前提下可降低巷道支護成本[6]。通過現(xiàn)場勘查發(fā)現(xiàn)9103 回風巷原支護存在以下可以進一步優(yōu)化的環(huán)節(jié):支護強度過高,支護耗時長,制約巷道掘進效率;支護系統(tǒng)整體性較差;回采巷道錨桿、錨索的安裝位置與布置方式需要進一步優(yōu)化。
9#煤層厚度小、埋深淺,圍巖條件較好,結合9103 回風巷工程地質條件,提出五種支護方案[7],支護材料與巷道原支護方案一致,支護參數(shù)分別為:
方案1:頂錨桿間排距1000 mm×1000 mm,布置形式5-5-5;頂錨索間排距2000 mm×3000 mm,布置形式為2-2-2,即布置方式與巷道原支護方式一致。
方案2:頂錨桿間排距1000 mm×1000 mm,布置形式5-3-5;頂錨索間排距2000 mm×3000 mm,布置形式為2-2-2。
方案3:頂錨桿間排距1000 mm×1000 mm,布置形式5-4-5;頂錨索間排距2000 mm×2000 mm,布置形式為2-1-2。
2)給排水控制系統(tǒng)構建與應用過程中,若能重視PLC使用,則有利于提升該系統(tǒng)的智能化控制水平,還可以避免給排水管線布置出現(xiàn)過于復雜的現(xiàn)象;
方案4:頂錨桿間排距1000 mm×1000 mm,布置形式4-4-4;頂錨索間排距2400 mm×2200 mm,布置形式為2-1-2。
方案5:頂錨桿間排距1000 mm×1000 mm,布置形式為5-4-5;頂錨索布置在巷道中部,排距2000 mm,布置形式為1-1-1。
采用數(shù)值模擬法對不同支護方案時巷道圍巖豎向應力、頂?shù)装遄冃瘟恳约皟蓭妥冃瘟窟M行監(jiān)測,并根據(jù)監(jiān)測結果優(yōu)選出最佳巷道支護方案。
2.2.1 巷道豎向應力
表1 巷道豎直方向最大應力
圖2 圍巖豎直最大應力變化曲線
從表1 及圖2 可以看出:
(1)巷道支護采用1~3 支護方案時,豎向最大應力逐漸降低,方案3 較方案1 時降低0.1 MPa。
(2)采用方案4 時圍巖內豎向應力較方案3 有所增加,增長幅度為0.24 MPa;采用方案5 時圍巖內豎向應力又開始降低,較方案4 降低0.06 MPa。
2.2.2 巷道頂?shù)装逡平?/p>
表2 巷道頂?shù)装逡平?/p>
圖3 頂?shù)装逡平孔兓€
從表2 及圖3 可看出:
(1)巷道支護由方案1 變化到方案3 時,頂?shù)装逦灰屏砍手饾u降低趨勢,變化幅度不明顯。
(2)方案4 相較方案3 巷道頂?shù)装逡平吭黾?.4 cm,變化相對明顯。
(3)方案5 相較方案4 巷道頂?shù)装逡平拷档?.3 cm,降低幅度較小。
(4)采用方案3 支護時頂?shù)装逡平孔钚?,?6.8 cm;當巷道支護采用方案4 時,其頂?shù)装逡平孔畲?,?8.2 cm,兩者之間相差1.4 cm。不同的支護方案下巷道頂?shù)装逦灰屏烤诜€(wěn)定范圍內。
2.2.3 巷道兩幫移近量
表3 為不同支護方案巷道兩幫移近量,圖4 為巷道兩幫移近量變化曲線。從表3 及圖4 可看出:
(1)巷道支護采用1~3 支護方案時,巷道兩幫移近量呈降低趨勢,減小幅度相對較小,方案3較方案1 時巷幫位移量減小了0.8 cm。
(2)方案4 相較方案3 巷道兩幫移近量增加了1.5 cm,增加幅度較大。
(3)當巷道支護由方案4 變化到方案5 時,巷道兩幫移近量減小了0.3 cm,減少幅度較小。
由此可得,當巷道處于支承壓力峰值時,巷道支護采用方案3,兩幫移近量最小,為15.8 cm;當巷道支護采用方案4 時,其兩幫移近量最大,為17.3 cm,兩者之間相差1.5 cm。由此可得,不同支護方案對巷道的兩幫移近量影響較小,即使巷道支護采用方案4,巷道的兩幫移近量仍處于一個合理的范圍。
表3 不同支護方案巷道兩幫移近量
圖4 兩幫移近量變化曲線
通過上述分析得知巷道支護采用方案3 時,巷道豎直方向最大應力、巷道頂?shù)装逡平恳约皟蓭鸵平孔钚。謩e為9.44 MPa、16.8 cm、15.7 cm;而采用方案4 時上述參數(shù)則最大,分別為9.68 MPa、18.2 cm、17.3 cm,最大與最小分別相差0.24 MPa、1.4 cm、1.6 cm。由此可得,不同的支護方案對9103 回風巷的支護效果影響較小,即使9103 回風巷支護采用方案4,仍然能夠保證巷道在工作面回采期間的安全穩(wěn)定。最終選用方案4 作為巷道支護方案,具體方案4 設計斷面如圖5。
圖5 方案4 巷道支護示意圖(單位:mm)
將優(yōu)選得到的巷道支護方案進行現(xiàn)場工業(yè)試驗,即將巷道頂板錨桿布置形式由5-5-5 改成4-4-4,頂板錨索布置形式由2-2-2 改為2-1-2,其余支護參數(shù)保持不變,巷道圍巖支護較原支護每天減少2 h支護時間?,F(xiàn)場應用后,頂板巖層在掘進支護完成后下沉量僅為20 mm,處于安全范圍內。
9103 回風巷長1815 m,采用優(yōu)化支護方案可減少1815 套錨桿、605 套錨索使用量。錨桿節(jié)省50 元/套×3465 套=173 250 元,錨索節(jié)省140 元/套×605 套=84 700 元,共節(jié)約257 950 元。
(1)9103 回風巷埋深淺,巷道圍巖條件良好,巷道原采用的支護方案支護強度過高,會增加支護成本且制約掘進效率。根據(jù)巷道圍巖巖性參數(shù),采用數(shù)值模擬手段對回風巷支護方案進行優(yōu)化,通過分析巷道圍巖應力、變形、塑性區(qū)分布等得到巷道頂板錨桿采用4-4-4 布置形式、錨索采用2-1-2 形式可確保巷道支護滿足安全生產需要。
(2)現(xiàn)場工業(yè)應用試驗也表明,采用優(yōu)化后的支護方案支護完成30 d 后巷道頂板下沉量僅為20 mm,頂板巖層穩(wěn)定;同時,9103 回風巷采用優(yōu)化后的支護方案較原方案減少支護投入257 95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