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 越
(沈陽積水潭醫(yī)院,遼寧 沈陽 110000)
甲狀腺功能亢進癥簡稱為甲亢,該疾病與糖尿病都屬于內(nèi)分泌系統(tǒng)疾病的一種。遺傳、環(huán)境及免疫等因素均有可能引發(fā)甲亢[1]。在臨床上,若患者在患有糖尿病的同時還表現(xiàn)出甲亢現(xiàn)象,那么會引發(fā)嚴重的糖尿病癥狀,從而導致患者出現(xiàn)代謝紊亂綜合征[2-3]。因此,探尋一種科學、有效的治療方法非常重要。鑒于此,本研究旨在比較降糖藥對2型糖尿病及2型糖尿病合并甲亢的臨床療效。
1.1 一般資料 挑選2017年11月至2019年6月本院收治的39例2型糖尿病患者作為試驗組,同時選取同期收治的39例2型糖尿病合并甲亢患者作為對照組。試驗組男18例,女21例;年齡在34~63歲,平均(42.61±6.14)歲。對照組男17例,女22例;年齡在33~64歲,平均(42.63±6.17)歲。兩組基礎資料相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兩組均實施降糖藥治療,選擇甘精胰島素(Sanofi-Aventis Deutschland GmbH,批準文號:S20060062,規(guī)格3 mL∶300單位/筆芯),用藥劑量需依據(jù)患者的具體情況進行相應調(diào)整,兩組均持續(xù)治療1周[4-5]。
1.3 觀察指標 觀察并記錄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的血糖水平變化情況,包括餐后2 h血糖及空腹血糖[6]。評估兩組患者的臨床療效。①顯效:治療后,餐后2 h血糖值<7.8 mmol/L,空腹血糖值<6.4 mmol/L。②有效:治療后,餐后2 h血糖值<11.2 mmol/L,空腹血糖值<7.8 mmol/L。③無效:治療后,餐后2 h血糖值≥11.2 mmol/L,空腹血糖值≥7.8 mmol/L[7-9]。治療總有效率=(顯效例數(shù)+有效例數(shù))/總例數(shù)×100%。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1.0統(tǒng)計學軟件對數(shù)據(jù)進行分析。計量資料采用()表示,組間比較行t檢驗;計數(shù)資料采用[n(%)]表示,組間比較行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的血糖水平變化情況比較 治療前,兩組患者的餐后2 h血糖和空腹血糖水平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患者的餐后2 h血糖和空腹血糖水平均較治療前顯著下降,且試驗組的下降幅度較大(P<0.05)。見表1。
2.2 兩組患者的臨床療效比較 試驗組的治療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在臨床中,2型糖尿病是糖尿病中出現(xiàn)頻率最高的一種。2型糖尿病合并甲亢是臨床常見病[10]。甲亢和糖尿病的關系密切,相互影響,當糖尿病病情未得到有效控制時,就有可能引發(fā)甲亢,若甲亢引起患者酮癥酸中毒,也會使糖尿病患者的病情加重。有研究結果顯示,對2型糖尿病合并甲亢患者來說,需采取兩病兼治的方式[11]。這是因為甲亢不僅能引發(fā)糖尿病,還能與糖尿病共同存在[12]。在實際臨床治療過程中,同時患有甲亢和2型糖尿病的情況時有發(fā)生[13]。糖尿病具有原發(fā)性,即使控制了甲亢病情,糖尿病癥狀仍未消失;而且,甲亢還能加劇糖尿病的病情,提升血糖水平,因此有效控制甲亢同等重要[14]。
表1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的血糖水平變化情況比較(mmol/L,)
表1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的血糖水平變化情況比較(mmol/L,)
本研究結果顯示,治療前,兩組患者的餐后2 h血糖和空腹血糖水平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患者的餐后2 h血糖和空腹血糖水平均較治療前顯著下降,且試驗組的下降幅度較大(P<0.05)。試驗組的治療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上述結果與相關研究一致[15-18]。由此表明,對2型糖尿病患者實施降糖藥治療,不僅能顯著提升其臨床療效,還能降低患者的血糖水平;而對于2型糖尿病合并甲亢患者來說,要在治療糖尿病的同時予以甲亢治療,以此改善臨床效果。
綜上所述,采用降糖藥治療2型糖尿病患者的臨床療效顯著,能大幅度降低患者的血糖水平,而采用降糖藥治療2型糖尿病合并甲亢患者的血糖控制效果不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