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泰達醫(yī)院 (天津 300457)
內容提要: 目的:分析在預防肢體深靜脈血栓的過程中脈沖空氣波壓力治療儀的臨床應用效果。方法:本文選擇2019年1月~2020年1月在本院接受骨科手術治療的患者106例作為實驗研究的對象,根據隨機雙盲法將患者分為兩組,參照組有患者53例,其護理方法為常規(guī)護理服務,試驗組有患者53例,其在常規(guī)護理服務的基礎上加用脈沖空氣波壓力治療儀。結果:試驗組患者術后D-二聚體濃度、住院時間以及肢體深靜脈血栓發(fā)生率、護理滿意度均與參照組患者存在顯著統(tǒng)計學差異(P<0.05)。結論:應用脈沖空氣波壓力治療儀減低了肢體深靜脈血栓的發(fā)生率。
深靜脈血栓是血液在深靜脈內非正常凝結的一種狀態(tài),屬于臨床較為常見的一種靜脈回流障礙性疾病,以肢體為主要的發(fā)病位置[1]。導致肢體深靜脈血栓出現的主要原因包括血液高凝狀態(tài)、流速減慢以及血管內壁損傷等[2],最為常見的就是創(chuàng)傷性手術,其在骨科手術后最為常見。如果不能給予及時的預防和干預則會導致肺栓塞等情況的出現,嚴重的甚至可能會危及到患者的生命安全,在這樣的情況下應該在常規(guī)護理的基礎上加用輔助治療干預措施[3]。本文選擇2019年1月~2020年1月在本院接受骨科手術治療的患者106例作為實驗研究的對象,分析了在預防肢體深靜脈血栓的過程中脈沖空氣波壓力治療儀的臨床應用效果,內容如下。
本文選擇2019年1月~2020年1月在本院接受骨科手術治療的患者106例作為實驗研究的對象,根據隨機雙盲法將患者分為試驗組與參照組,每組各有患者53例。試驗組中男性、女性患者的例數分別為34例、19例,患者年齡36~69歲,平均(52.4±3.6)歲,脛骨骨折患者有12例,膝關節(jié)置換術患者有9例,人工髖關節(jié)置換術患者有9例,腰椎間盤突出患者有8例,髖部骨折患者有6例,胸椎手術患者有5例,其他患者有4例;參照組中男性、女性患者的例數分別為36例、17例,患者年齡35~68歲,平均(51.8±3.4)歲,脛骨骨折患者有13例,膝關節(jié)置換術患者有10例,人工髖關節(jié)置換術患者有8例,腰椎間盤突出患者有8例,髖部骨折患者有6例,胸椎手術患者有5例,其他患者有3例。對兩組患者一般資料進行處理與分析后發(fā)現,試驗組患者與參照組患者差異并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可以行組間比較。
1.2.1 參照組患者的護理方法為常規(guī)護理服務,護理人員應該耐心的將深靜脈血栓形成的原因以及可能會導致的后果告知患者和家屬,引起其重視。同時,也應該抬高患者的雙側下肢,并定時進行按摩,以改善血液循環(huán),指導患者行早期肢體被動活動,并在其病情好轉后逐漸轉變?yōu)橹鲃踊顒?,在此基礎上也應該按照醫(yī)囑常規(guī)使用抗凝藥物。
1.2.2 試驗組患者在常規(guī)護理服務的基礎上加用脈沖空氣波壓力治療儀,具體的方法如下:首先,在治療前應該對患者的基本情況進行明確,將此項操作的目的、方法等告知患者和家屬.疏導其負性情緒,取得其理解和配合。其次,應該協(xié)助患者選擇舒適的體位和與患者足部尺碼相符合的充氣墊,佩戴好后予以妥善固定,避免松動和脫落。之后行充氣導管連接,莖脈沖壓力設定在40~60mmHg,脈沖持續(xù)時間為3s,每次的間隔時間為10s,壓力的調整以患者的肢體舒適度為最佳,避免壓力過高所導致的肢體疼痛不適。每天治療2次,每次的治療時間為1h,連續(xù)治療7d為一個療程。
本次實驗研究中兩組患者觀察指標分別為D-二聚體濃度、住院時間以及肢體深靜脈血栓發(fā)生率、護理滿意度。
護理滿意度借助醫(yī)院自制“護理服務評價表”[4]進行評定,采用百分制進行,共分為非常滿意、比較滿意和不滿意三個維度,非常滿意評分介于80~100分,比較滿意評分介于60~79分,不滿意評分在60分以下,護理滿意度=非常滿意例數+比較滿意例數。
實驗數據的處理與分析工具為統(tǒng)計學軟件SPSS19.0,D-二聚體濃度、住院時間的表示、檢驗方法分別為均數標準差(±s)和獨立樣本t,肢體深靜脈血栓發(fā)生率、護理滿意度的表示、檢驗方法分別為百分比(%)和卡方(χ2),P<0.05為統(tǒng)計學差異顯著的標準。
試驗組有患者53例,其D-二聚體濃度和住院時間分別為(0.79±0.24)mg/L、(1.98±0.32)d;參照組有患者53例,其D-二聚體濃度和住院時間分別為(11.23±2.36)mg/L、(15.64±2.41)d,對比分析兩組患者D-二聚體濃度和住院時間發(fā)現,試驗組患者與參照組患者均存在顯著統(tǒng)計學差異(P<0.05)。
試驗組53例患者中出現肢體深靜脈血栓的患者有1例,其肢體深靜脈血栓發(fā)生率為1.9%;參照組53例患者中出現肢體深靜脈血栓的患者有9例,其肢體深靜脈血栓發(fā)生率為17.0%,試驗組患者肢體深靜脈血栓發(fā)生率與參照組患者相比明顯較低,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試驗組患者與參照組患者相比,其護理滿意度明顯較高,具有統(tǒng)計學差異(P<0.05),詳見表1。
表1. 護理滿意度對比分析
肢體深靜脈血栓屬于臨床較為常見和多發(fā)的一種血管性疾病,其在骨科手術患者中比較常見,可能會導致患者肺栓塞等情況,如果不能給予及時的有效的預防和治療會留下血栓后綜合征[5],對患者的治療、恢復與生活質量均造成了一定的影響與傷害。因此,在為患者實施護理服務的過程中應該在護理服務的同時加用一些針對性的輔助干預措施,以減少甚至深靜脈血栓情況的出現[6]。
空氣波壓力治療儀屬于臨床應用較為廣泛的一種輔助治療設備,以被動且均勻的按摩作用來加快血液中代謝廢物、炎癥以及致痛因素的吸收,對防治肌肉收縮和增加血液含氧量有著積極的作用,有助于預防和治療因為血液循環(huán)障礙引起的疾病[7]。在為骨科手術患者實施護理服務的過程中,空氣波壓力治療儀的運用更好地實現了肢體按摩與被動活動,避免了護理人員對深靜脈血栓預防不到位的情況,促進了患者的術后康復,由此可見,空氣波壓力治療儀在防治肢體深靜脈血栓的過程中有著顯著的效果。
綜上所述,在為接受手術治療的患者實施護理服務的過程中,應用脈沖空氣波壓力治療儀不僅僅可以降低其D-二聚體濃度,同時也減低肢體深靜脈血栓的發(fā)生率,縮短患者的住院時間,具有較為理想的護理滿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