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樂平
山東省梁山縣人民醫(yī)院感染科,山東梁山 272600
丙型肝炎作為臨床較為多見的一種傳染性疾病,以血液為傳播途徑,臨床治療多采取藥物保守療法,常見于聚乙二醇干擾素以及利巴韋林等, 因患者發(fā)病后所需的治療周期較長, 期間也極易出現(xiàn)相關并發(fā)癥,患者不僅會承受較大的經(jīng)濟負擔,同時也會給患者的身心健康造成不良影響, 極易滋生患者的治療倦怠感,降低患者的治療依從性,弱化患者的預后質量[1-2]。因此在患者治療期間開展有效的護理干預方案具有至關重要的影響意義。該次為了探討不同護理干預方案在丙型肝炎臨床治療中的應用價值, 以2019 年1月—2020 年1 月時段內該院收治的114 例丙型肝炎患者為研究對象,通過對比常規(guī)護理與多元化護理展開分析,現(xiàn)報道如下。
以該院收治的114 例丙型肝炎患者展開研究分析,納入標準:①符合《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提出的丙型肝炎臨床診斷標準者;②本人(或家屬)知情并授權該次研究者。排除標準:①心臟病者;②腎功能障礙者;③自身免疫性疾病者;④抑郁、精神疾病者等;醫(yī)學倫理委員會審批通過該研究,參考隨機數(shù)字動態(tài)表以及57 例單組區(qū)間將研究患者分為兩組, 即對照組與觀察組,其中對照組由33 例男性與24 例女性組成;年齡 34~77 歲,平均(40.42±2.43)歲。 觀察組由 35例男性與 22 例女性組成; 年齡 33~75 歲, 平均(40.18±2.24)歲;以兩組患者基線資料呈現(xiàn)的數(shù)據(jù)進行相關對比,組間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對照組院內護理方案為常規(guī)護理:告知患者丙型肝炎相關知識,包括病因、傳播途徑、治療方案、防護措施等;針對患者負性心理加以疏導,以穩(wěn)定患者心緒,為治療創(chuàng)造良好的內在環(huán)境;叮囑患者注意休息,保證睡眠充足,促進肝臟血流量;日常飲食需攝入易消化的清淡食物,禁刺激性食物以及煙酒;叮囑患者遵醫(yī)用藥的重要性,并告知可能存在的不良反應以及處理方案;指導患者適當運動,避免運動過勞;嚴格調控病房溫濕度,為患者提供舒適整潔的住院環(huán)境等[3]。
觀察組院內護理方案為多元化護理:①患者入院初期護理人員需要科學評估患者的心理狀態(tài),并以積極親和的態(tài)度主動與患者溝通,以促進護患關系的和諧發(fā)展。②護理人員可借助音頻等方式對患者展開健康宣教,注意保證語言通俗易懂,以提高患者對丙型肝炎的認知水平,同時告知患者治療方案以及可能存在的不良反應情況、處理方案,避免患者因過度擔憂產(chǎn)生負性心理, 同時向患者講解準醫(yī)囑用藥的重要性,避免患者擅自更改用藥劑量,或是停藥[4]。 ③護理期間若患者存在特殊風俗習慣或是宗教信仰,護理人員需要為患者提供固定的私人空間,并在飲食方案多加注意,避免患者飲食禁忌。 ④護理人員可將文化背景、生活地區(qū)相同的患者安排在同一病房,以多元化同伴互動方式為患者提供護理,有利于降低患者住院期間的孤獨感、焦慮感[5]。⑤護理人員需要幫助患者重建多元化文化認知, 即主動了解患者治療期間的想法,并評估患者在疾病、治療等相關內容方面的認知情況, 通過一對一宣教方式糾正患者的錯誤認知,并鼓勵患者積極反應治療期間的不適情況等,有利于更好地提高患者的治療依從性[6]。 ⑥加強對護理人員多元文化護理能力的培養(yǎng),告知護理人員護理期間需要始終秉持人本中心理念,通過換位思考盡可能滿足患者合理的需求,并定期組織護患溝通座談會,以進一步優(yōu)化護患關系。 ⑦患者出院后,護理人員需要為患者提供多元化延續(xù)護理,干預途徑包括QQ 群、微信群等方式,面對患者提出的問題,護理人員需要及時回答、講解,并定期邀請患者就院外生活情況以及自我護理感悟等內容進行分享。
①護理后疾病認知評分: 參考該院自制調查表,評分內容為5 個維度,即疾病知識、傳播途徑、用藥原則、并發(fā)癥預防、飲食與運動,所得分值與疾病認知水平呈正比關聯(lián)性[7]。
②護理后治療依從性: 參考該院自制調查表判定,10 分制,不低于 8 分為完全依從,介于 5~7 分為部分依從,低于5 分為不依從,依從率計算公式=(完全依從例數(shù)+部分依從例數(shù))/總例數(shù)×100.00%[8]。
③護理后生存質量評分:參考健康生活質量量表(SF-36),評分內容主要包含4 個維度,即生理功能、精神健康、情感職能、社會功能,所得分值與生存質量評分呈正比關聯(lián)[9]。
采用SPSS 21.0 統(tǒng)計學軟件分析數(shù)據(jù),計量資料以()表示,組間差異比較進行 t 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頻數(shù)及百分比(%)表示,組間差異比較進行χ2檢驗,P<0.05 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觀察組患者護理后的疾病認知評分高于對照組,組間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見表 1。
觀察組護理后的治療依從性相對比對照組高,組間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見表 2。
表1 兩組患者護理后疾病認知評分對比[(),分]
表1 兩組患者護理后疾病認知評分對比[(),分]
組別 疾病知識 傳播途徑 并發(fā)癥預防 用藥原則 飲食與運動觀察組(n=57)對照組(n=57)t 值P 值2.35±0.62 1.38±0.40 9.925<0.001 2.66±0.52 2.06±0.31 7.483<0.001 2.48±0.40 1.91±0.25 9.123<0.001 2.51±0.62 1.84±0.45 6.603<0.001 2.55±0.36 1.61±0.20 17.233<0.001
表2 兩組患者護理后的治療依從性對比
在生存質量評分方面, 觀察組患者的數(shù)據(jù)均高于對照組,組間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護理后生存質量評分對比[(),分]
表3 兩組患者護理后生存質量評分對比[(),分]
組別 生理功能 精神健康 情感職能 社會功能觀察組(n=57)對照組(n=57)t 值P 值75.75±6.86 67.11±6.60 6.852<0.001 77.96±6.82 68.56±6.67 7.439<0.001 76.66±5.62 72.06±5.36 4.472<0.001 73.35±4.72 68.68±4.50 5.406<0.001
丙型肝炎具有較強的復雜性,且患者發(fā)病后病情極易反復,普遍會有較長的治療周期,期間患者的遵醫(yī)用藥行為以及復查行為不可避免會有所下降,不利于治療效果的維持,甚至會對患者的生存質量造成嚴重干擾。因患者在疾病與治療等方面的認知水平與醫(yī)護人員之間存在較大的差異性,加之不同患者的文化水平也不同,極易影響患者的治療依從性以及自我管護水平,導致治療效果難以達到預期標準[10]。 對此,探討有效的多元文化護理干預方案對患者的預后發(fā)展具有至關重要的影響意義。
該次結果顯示, 觀察組患者護理后并發(fā)癥預防(2.48±0.40)分、用藥原則(2.51±0.62)分、生理功能(75.75±6.86)分、社會功能(73.35±4.72)分 高于對照組(P<0.05);護理后的治療依從性為94.74%,相對于對照組80.70%的護理依從性(P<0.05)。這與張冬梅[11]的研究結果:觀察組依從率94%高于對照組74%(P<0.05),基本一致。 提示,多元化護理干預可改善丙型肝炎患者的治療依從性, 有利于患者預后質量的提升。原因分析,多元化護理作為一種新型護理模式,其要求護理人員在護理干預期間通過多元文化知識從疾病認知、健康宣教以及宗教信仰等方面為患者提供相應的護理干預方案, 在護理期間始終秉持人本中心,對患者的文化背景、年齡層次、風俗習慣、宗教信仰等給予絕對尊重, 并滿足患者一切合理性需求,不僅有利于護患關系的和諧發(fā)展,同時還能提高患者對護理工作的認可度, 進而改善患者的治療依從性,所以對患者預后質量的改善有較好的促進效果。
綜上所述, 丙型肝炎患者接受多元化護理干預,可以提高患者對疾病的認知水平以及治療依從性,有利于患者獲取更好的生存質量,具備臨床普及使用的價值。